陈春生||隋汾阳宫营建时间与宫址考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隋汾阳宫,是隋炀帝大业年间在山西宁武一带建的离宫。仅史料中就有大业三年、四年、五年、十年、十一年隋炀帝多次临幸的记载。但由于年代久远,它的规模格局已无从考证。对隋汾阳宫营建时间和地址的研究,也是近年来历史学者开拓的新课题,时有文章出现,但为数不多,且观点相近者无几。概括起来,营建时间有北齐说、隋开皇说、大业三年说、大业四年说;营建宫址有汾源址、宁化址、天池址、林溪址、汾阳址之说。这些研究充分说明隋汾阳宫作为一种文化,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已进入争鸣时期。

隋汾阳宫始建时间考

一、北齐说。以北京大学袁刚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霍斌博士为代表;

二、1987年版《宁武县志》及该志后的各种版本《宁武县志》均沿袭此说;

三、大业三年说。来自于山西省文物局官方公告;

四、大业四年说。近年来以山西史学家赵曙光先生为代表。

就上述四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皆存疑。

北齐说(550年—577年)。2013年霍斌先生在《山西档案》第一期发表《隋汾阳宫考》,将隋炀帝到汾阳宫的时间、路线,运用排他法的研究方式,对在大业三年、四年间汾阳宫始建时间提出了质疑,他最后的结论是“北齐在天池建造宫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霍文这一结论,是基于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袁刚先生《隋炀帝传》中的观点。袁先生认为“大业四年所建之汾阳宫是在北齐汾阳宫基础上的扩建”(1)538年(大统四年)北齐的实际创建者、时任东魏丞相高欢曾多次到过宁武天池,史书亦有:“四年,高祖(高欢)幸汾阳之天池,于池边得一石,上有隐起,其文曰'六王三川。”(2),也见隆化元年(576年)十月,北齐后主高纬带淑妃冯小怜在管涔山天池打猎,有“更杀一围”之荒唐笑事的记载(3)。这只能说北齐王朝的统治者钟爱此处,但的确没有见到营建汾阳宫的记述。

我曾给袁刚教授的电子邮箱发过邮件,请教这个史料来源于何处,目前还没有收到袁先生的回复。所以,北齐营建汾阳宫的说法起码在目前来说,没有史料佐证,缺乏成立的支撑力。

隋开皇说(581年至600年)。《宁武县志》(1987年版)及以后各种版本均称:“汾阳宫,是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年间始建,坐落于天池边。”这种观点的根据来自于清乾隆十二年《宁武府志》。《宁武府志》引宋罗点《闻见录》称:“汾阳有天池,在燕京山即管涔山上,周迴八里,俗名天池,曰祁连池。西有老马沟,隋开皇建祠池上,祈祷多应。”(4)。我们知道,“祠”和“宫”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宗庙。古代指春祭,“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5)。宫,在一开始只是住所而已,并没有规定谁可住与不住。《尔雅·释宫》中就有“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但到秦以后是特指帝王的住所。前者为祭祀之处,后者为居住之所。其用途不尽相同。况且在史料中并没有发现开皇间有营建汾阳宫的记载。唐李元甫曰:“隋汾阳故宫,在县(岚州静乐)北一百二十里。天池……今池侧有祠,谓之天池祠。”(6)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一,隋汾阳宫为炀帝所置;二,天池之祠是天池祠,非汾阳宫。我也曾经电话问过《宁武县志》1987年版主编王树森先生,王先生也没有明确说清楚他当时的资料出处,只是说隋文帝杨坚去过天池,应该是那时候所建。言下之意,隋开皇营建汾阳宫的说法只是一种推理,缺乏史料依据,不能成立。

大业三年(607年)说。山西省文物局官方公告称:“汾阳宫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隋。地址:宁武县余庄乡天池。汾阳宫筑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分外城、内城,环天池的建筑有亭、台、楼、阁等,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隋炀帝曾数度来此避暑游览。隋末,刘武周造反起兵,袭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将宫城焚毁,后再未修复。遗址主殿坐落在天池之南的老马沟东侧,长170米,宽140米,占地2万多平方米。柱基石直径一米左右。宫城遗址内随处可俯拾残砖断瓦,调查发现陶瓷残片及建筑构件等均为隋代遗物。”这是迄今为止官方对汾阳宫最权威的认定。

但是,我们在《隋书·敬钊》中看到有这样的记载:“大业三年,炀帝避暑汾阳宫。代州长史柳铨、司马崔宝山上其状,付有司将加褒赏,会虞世基奏格而止。”(7)。这说明汾阳宫在大业三年已经存在。那还有一个问题,会不会当年营建当年避暑汾阳宫呢?关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北巡,《隋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八月壬午,车驾发榆林。……癸巳,入楼烦关。壬寅,次太原。诏营晋阳宫。九月己未,次济源。”(8)。也就是说,隋炀帝到汾阳宫避暑的时间是607年八月份,如果是当年营建,这里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气候与温度的问题,根据竺可桢先生对中国五千年来温度变化和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研究,六世纪初仍属于地球第二个寒冷期,温度比现在还要低2—3度。(9)按照宁武地区的温度、日照,五月份才可以开始施工,八月份竣工的房子无论如何是不可以住人的,因为该地区温度低,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加之汾阳宫临水而建,短时间内是一座湿漉漉的房子,怎么可以住人?况且住之非普通人。大业十一年就有“七月,帝幸雁门,先至天池,值雨,山谷泥深二尺,從官狼狽,帳幕多不至,一夜並露坐雨中,至曉多死”的记载。(10)这里说的“至曉多死”的死亡原因,多是指被冻猝。根据宁武县公安局现在所存案例显示,宁武地区在盛夏冻亡人的事件,虽不是常事,但也绝非今古奇观。所以,三年始建汾阳宫的说法不能成立。

大业四年(608年)说。资料来源多出自于《隋书》和《资治通鉴》。因为大业三年汾阳宫已经存在,四年首建汾阳宫的说法就没有必要讨论了。但是,虽不是首建,确有资料显示大业四年隋炀帝曾进一步对汾阳宫进行过扩建,在《隋书·张衡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明年,帝幸汾阳宫,宴从官,特赐绢五百匹。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与纪弘整具图奏之。”(11)就是说当时炀帝想扩建汾阳宫,让张衡和纪弘整画好图纸奏上。为此,张衡向隋炀帝进谏,以连年劳役、百姓疲惫为理由请求炀帝不要再大兴土木。炀帝非常不高兴。张衡失去了炀帝的宠爱,被贬出京城任榆林太守。“(四年)夏四月丙午,以离石之汾源、临泉、雁门之秀容为楼烦郡。起汾阳宫。”(12)《隋书》和《资治通鉴》大概是据此而言。这里的大业四年营建应是“汾水之源”的汾阳宫扩建。所以,大业四年说始建的研究已经不再是我们探讨的范畴。

那么汾阳宫到底是从何时开始营建?上面四种说法虽然不能成立,但却给我们大大缩小了研究的空间范围,隋开皇没有发现,大业三年已经存在。接下来我们只需要研究的是一个时间差。

《太平御览·隋图经》曰:“大业十六年,自江都还洛阳,敕于汾州北临汾水起汾阳宫,即管涔山汾河源所出之处。当盛暑之时,临河盥潄,即凉风凛然如八月九月,其北多雨,经夏罕有晴日,一日之中,倏忽而雨,倏忽而晴,晴雨未曾经日。虽高岭千仞,岭上居人掘地深二三尺,即得清泉用之。”(13)

这是一个在宁武营建汾阳宫的记载,可惜时间不对,大业没有十六年。大业只有元年到十四年(605年—618年),十四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和监门直阁裴虔通等,煽动军士进入宫中,缢杀炀帝。隋炀帝时代即已结束。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杨鸿年先生编《隋唐宫廷建筑考》关于汾阳宫条目中说:“《太平御览》卷990引《大业拾遗记》:'汾阳宫,所出各药数十种’。”原来《太平御览》中录汾阳宫是来自于《大业杂记》的引用本。(14)

《大业杂记》是隋杜宝所撰,共十卷。主要记载的是隋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到越王杨侗皇泰三年(621年)王世充降唐间的隋唐历史事件。杜宝此人名见经传甚少。隋大业年间杜宝在东都洛阳任学士宣德郎。大业初期,他参与纂修《十郡志》,自撰《吴郡序》,曾受炀帝褒奖。大业十二年(616年),奉敕撰《水饰图经》十五卷及检校良工图画,并与散骑侍郎黄衮一起在隋西苑内造水饰。《大业杂记》一书在宋以后多佚散残缺不全。杜宝因是经历隋唐两代,且为两朝著作郎,主要从事历史资料的修撰,所以,他的著作是研究隋唐历史比较可靠的宝贵史料。

在《说郛》中果然有:“(大业)二年。七月,(炀帝)自江都还洛阳 ,敕于汾州西北四十里临汾水起汾阳宫,即管涔山河源所出之处。当盛暑日,临河盥漱,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15)这里明确记载汾阳宫始建时间是606年,即大业二年七月。可是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大业杂记》散失年久,各种引用版本又较多,所论不同。真伪一时难辩。如:《说郛》引文曰:“即管涔山河源所出之处。”而在《太平御览》引文则为:“即管涔山汾河源所出之处”;《说郛》引文曰:“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太平御览》则是:“即凉风凛然如八月九月”,这里记炀帝为七月“自江都还洛阳”,但《隋书》记为:“三月庚午,车驾发江都。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诸如此类等等。在魏全瑞主编、辛德勇辑校《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中查检发现,同类问题不在一二。尽管如此,在总体记录上是一致的。这就给汾阳宫营建时间出现了一个大业二年说观点。二年说的出现,消除了上述四种说法相互产生的矛盾,比较准确的认定了汾阳宫始建时间。所以,大业二年(606年)七月开始营建汾阳宫是目前较为早期的记载。

隋汾阳宫营建宫址考

隋汾阳宫的营建宫址有汾源址、宁化址、天池址、林溪址、汾阳址五说。

首先看林溪址说,这个说法出自于乾隆版《宁武府志》引《读史方舆纪要》文:“林溪镇城,在林溪山下,世传隋炀帝避暑处,金天会间,即其地改为圣寿寺。隋汾阳宫,在县西南六十里,即林溪镇城处。”林溪山为管涔山古地名,“即汾水之源也。管涔山,一名燕京山,一名林溪山,相传刘渊尝读书山中。隋以汾源名县。”16因此,它和汾源址说是一个地方。可以合并在一个项内。

NO.1

宁化址说

一、出自于《太平寰宇记》:“汾阳宫,大业四年置,末年废,在(岚州静乐)县北三十里。”17静乐北三十里即为宁化村附近。

二、宁武县文化馆馆员南宁《宁武“天池”隋帝行宫初探》文:“隋文帝先在汾阳河上游的宁化古城建立“隋王宫”(又称隋阳宫),后来宫城被洪水淹没,当地仍有“水漫隋宫”的传说。而位于“天池”边的“汾阳宫”(又称“汾源宫”),则是隋炀帝手上所建造,两宫史称'上行宫’和'下行宫’”。(18)

三、《宁武府志》曰:“圣寿寺,在宁化堡南关,其地即隋汾阳宫之旧。寺建於金时”。(19)

光绪十八年(1892年)7月(农历六月至闰六月),山西地区因长时间降雨,汾河上、中游灾情严重,暴洪将宁武县宁化堡西大街全部刮毁,同时将明建筑四层阁、十八登科坊及隋阳宫遗址冲没。《静乐县志》也有记载:“汾水大涨淹没两岸民田无数”。(20)

另据《隋书·百官志》中也确有“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上下阶。……行宫(离宫)所在,皆立总监以司之。上宫正五品,中宫从五品,下宫正七品。”之说。21但没有其它史料佐证,存疑待考。

NO.2

汾阳址说

一、出自于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汾阳知县周超纂修的《汾阳县志》:汾阳宫遗址在县东十五里,为八景之一。或疑宫建于太原北,不在此地,是大不然。按:太原北在忻州、定襄之间,已非汾水所经矣,何以谓之汾阳宫耶?况刘武周叛于岢岚,其至汾阳,朝发夕至,故得据其宫,虏宫人以贻□□。若在忻襄,此时太原为唐高祖所镇,何敢越静乐、宁化而攻其所难也。且《纲鉴》:“炀帝厌汾州,建以避暑。知当日汾阳有文水会于文湖,而为巨浸;又在汾河潆绕于东南,四周俱有山以环之,胜景无出其右,故建宫也,而岂太原之地耶?更孝《纲目》,刘武周据汾阳宫,唐太宗言于高祖曰:'大人为留守,而盗贼窃据离宫,不早建大计,祸今至矣!’乃命世子建成及世民击西河郡,拔之,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据此,不益信汾阳宫之在西河郡?今遗址年远久废,遂讹传不在此地,误矣!故详辨之。”(22)

该志还附有一幅《汾水行宫》绘图,以此证实隋汾阳宫在汾阳县的存在。

康熙版《汾阳县志》《汾水行宫图》

二、清乾隆间,汾阳小相村举人任王光著《汾水考》:“隋炀帝时筑行宫于汾水之上,说者谓其地在太原北。然考唐史,刘武周反于定阳(今介休),毁隋宫掠宫人去。时神尧为太原留守,果在其北,武周岂能越太原而有之。是汾水行宫在汾阳无疑也”。《地理志》曰:“太原郡汾阳,北山汾水所出。”《水经》:“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538年(大统四年)“高祖(高欢)幸汾阳之天池,于池边得一石,上有隐起,其文曰六王三川……”这里讲的天池就是现在宁武县天池所在。23到唐以后汾阳即为“静乐,汉汾阳县地,有隋汾阳宫。”。24到612年—621年间“岚州静乐,武德四年析置汾阳县,六年省,有天池祠、管涔山、汾阳宫”。25而现在的山西汾阳“本汉兹氏县也,曹魏於此置西河郡,晋改兹氏县为隰城县,元改为西河县。”26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1596年(万历二十三年)的明代才改为汾州,定名汾阳县。

刘武周,雁门马邑(今朔州)人。617年(大业十三年)三月丁卯,攻破楼烦(今宁武),取汾阳宫,获隋汾阳宫女去讨好突厥人。突厥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建元天兴,称为皇帝。619年(天兴三年)刘武周开始率军去攻克榆次、介休、太原、临汾、夏县、蒲州等地,占领了整个山西。27所以,他去介休、汾阳一带是在攻破宁武汾阳宫以后的事情。彼汾阳非此汾阳也,所以,汾阳址说显系讹传。

NO.3

天池址说

出自于:

一、《资治通鉴》:“水经注,燕京山上有大池,世谓之天池。按炀帝起汾阳宫环天池。详见后五台注。”(28)五台注:西□(□此字,现字根无—下同)山,有宫池古庙;隋炀帝避暑于此而居,因天池造立宫室,龙楼凤阁,遍满池边,号为西埵。(29)

二、山西省文物局公告:汾阳宫遗址,地址:宁武县余庄乡天池。汾阳宫筑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分外城、内城,环天池的建筑有亭、台、楼、阁等,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隋炀帝曾四度来此避暑游览。隋末,刘武周造反起兵,袭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将宫城焚毁,后再未修复。遗址主殿坐落在天池之南的老马沟东侧,长170米,宽140米,占地2万多平方米。柱基石直径一米左右。宫城遗址内随处可俯拾残砖断瓦,调查发现陶瓷残片及建筑构件等均为隋代遗物。

三、《读史方舆纪要》载:汾阳宫在管涔山北原上。隋大业四年,诏于汾水之原,营汾阳宫,遂营建宫室,环天池之上,并筑楼烦城。(30)

四、《中国通史》:六○八年,在岢岚(山西岢岚县)燕京山上,环天池造汾阳官;(31)

五、薛道衡《从驾天池应诏诗》:上圣家寰宇,威略振边陲。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曲浦腾烟雾,深浪骇鲸螭。(32)

六、《广清凉传》载:五台有四埵。去台各一百二十里。

据古图所载。今此台。即古中台。中台即南台。大黄尖即北台。栲栳山是西台。漫天石是东台。西□(同上)山,上有宫池古庙。隋炀帝。避暑于此而居。因说天池。造立宫室。龙楼凤阙。遍满池边。此池。世传神龙所居。缘斯圣迹故。号为西埵也。33

615年(大业十一年),隋炀帝行幸太原,夏四月,幸天池汾阳宫避暑。因为去的人多,腾出来的房子狭少,官员士兵布散在山谷间,用草搭成营帐居住。34《大业杂记》也载有:大业十一年七月,炀帝幸雁门,先至天池,正值天降大雨,道路泞滑,泥深二尺许,随从官员狼狈不堪,因为交通不畅,帐篷雨具多送不来,大家一晚上露坐在雨中,至天明饥寒交迫死了许多,连宫女太监也没有吃的东西,只好换买卫兵们的干粮充饥”。35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资治通鉴》说是四月幸汾阳宫,《大业杂记》则记为七月。按照宁武的气候条件四月份非雨季,《大业杂记》七月说应该是正确的。

各种资料、实物明确记载天池隋汾阳宫的存在,所以,天池隋汾阳宫址说当成立。

NO.4

汾源址说

汾源隋汾阳宫的存在和天池隋汾阳宫一样,结论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汾源汾阳宫的具体位置是,“宫南五十余里,有分水岭,上四十里,下亦四十里。岭上有泉出,两边分流,阔数步。宫北三十里,即是旧秦时长城也。宫南北平林率是大桦木,高百余尺,行从文武皆剥取皮复菴舍。汾阳宫所出名药数十种,附子、天雄并精好堪用。”时大国师道士潘涎夸口,此药材可做长生不老之九转金丹,炀帝便命在嵩山盖嵩阳馆,专为潘道士炼丹所用。结果这个潘道士八年也没有炼出丹来,后被炀帝杀。36613年(大业九年),汾源汾阳宫全部竣工。614年(大业十年)四月,隋炀帝再次巡幸汾阳宫避暑。宫址就在汾河源头,上有管涔山,千仞之高,在山上造亭子十二所。其最上面的叫翠微亭,其次为阆凤亭、彩霞亭、临月亭、飞芳亭、积翠亭、合壁亭、舍晖亭、凝碧亭、紫岩亭、澄景亭,最下面为尚阳亭。亭子内都是方二丈,四边安装剑关。每个亭里有大镜一面,六尺榻子一合。山下又有临汾殿,供随从官员纵观风景。37关于临汾殿宋王应麟所编《玉海》中亦有记载,可惜只是记“行殿”条目,没有提供更多资料。(38)

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西安梁家庄玉祥门外西大街附近,意外的发现一座隋代墓葬。墓主人叫李静训,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据墓志铭记载,她于608年(大业四年)6月1日,“遘疾终于汾源之宫”。当年12月埋葬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万善尼寺。在汾阳宫去世,却安葬京兆西安,且墓葬奢华堪比王侯将相,陪葬品精美绝伦巧夺天工,这座墓葬的主人究竟是什么人?

李静训(600年—608年),字小孩,陇西成纪人。她家世显赫,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战争中,以身殉国。父亲李敏为隋左光禄大夫、岐州刺史。是李敏的第四女。隋文帝杨坚念李崇战功赫赫,且为国捐躯,因此对李敏也备加恩宠。开皇初年,周宣帝宇文赟、皇后杨丽华(炀帝胞姐)的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李敏为婿。所以北周宣皇太后杨丽华就是这个李静训的外祖母。她自幼深受外祖母周宣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39)

这里给我们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隋炀帝在大业四年幸汾源汾阳宫时,是他的姐姐周宣皇太后随同,李静训是在跟着外祖母周宣皇太后,陪炀帝巡幸时去世在汾源汾阳宫的。这说明汾源汾阳宫当时已经成为隋皇室成员避暑胜地。二是,炀帝四月幸汾阳宫避暑,李静训是六月一日去世,其间近两个月时间,临幸时间之长,足以见汾阳宫的存在对炀帝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足以证实隋汾源汾阳宫的存在。

鉴于汾源汾阳宫、天池汾阳宫的存在,宁化汾阳宫存在庞有疑点,尚须再考。这就出现了一个除上述五种观点外的汾阳宫多重址说。尤其对宁化汾阳宫的存在与否,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隋汾阳宫作为一座大型离宫,在隋时期地理位置不及于洛阳显仁宫(大业元年)、太原晋阳宫(大业三年)、扬州临江宫(亦称江都宫,大业七年)重要,而营建时间又早于太原、扬州。所以它的成因、作用、规模、消失,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都是未解之谜,考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人、一时之力所可完成。近闻2012年甘肃省山丹县焉支山景区把隋炀帝行宫以历史文化展览馆形式开发,笔者以为也不失是一种拓展旅游事业,弘扬历史文化的上乘之策。

参考资料:

(1)《山西档案》2013年第一期霍斌《隋汾阳宫考》第44页。

(2)23《北齐书·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59页。

(3)《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

(4)乾隆十二年版《宁武府志》卷11第6页。

(5)宋司马光 《河东节度使潞国文公先庙碑》。

(6)唐李元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四》第397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7)《隋书·卷七一·列传第三十六》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197页。

(8)《隋书·帝纪第三》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11页。

(9)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人民日报》1973年6月19日

(10)魏金瑞《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11)《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张衡》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167页。

(12)《隋书·卷三·帝纪三炀帝纪上》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11页。

(13)《太平御览·卷一七三·《隋图经》

(14)杨鸿年编《隋唐宫廷建筑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

(15)《说郛·卷五七》

(16)《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 山西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833页

(17)《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一》

(18)《山西日报》2007年2月13日。

(19)《宁武府志》卷9乾隆十二年版第8页

(20)《静乐县志》1991年版第?页

(21) 隋书·卷二十九·百官志》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106页

(22)《清康熙《汾阳县志·沿革》。

(24)《旧唐书·地理志》。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187页。

(25)《唐书·地理志》。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113页。

(26)《元和郡县图》卷十三第404页。

(27)《旧唐书·卷五五·刘武周传》上海古籍1986年版第270页。

(28)《资治通鉴 一百八十一》。

(29)《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八》。

(30)《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 山西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834页。

(31)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

(32 )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人,历仕北齐、北周及隋,后为隋炀帝所诛。诗与卢思道齐名。有《薛司隶集》。

(33 )宋 延一《广清凉传·卷上》五台四埵右圣行迹五

(34)《文献通考·卷一百九 王礼 考四》。

(35) 魏全瑞《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第49页

(36 )魏全瑞《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第23—24页。

(37 )魏全瑞《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第45页。

(38)《玉海·卷158 宫室 殿》第2955页

(39) 李静训棺碑墓志铭现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作者简介:

陈春生,男,宁武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先后在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工作。《宁武百年历史记忆》执行主编、撰写巜宁武革命根据地志》《南桂馨年谱》等书。现为《宁武文史》主编。

留言之窗

*陈春生||白求恩的宁武朋友
*陈春生||远征军中的宁武人
*陈春生||春秋代国都邑考
*陈春生||中国同盟会会员中的宁武人
*陈春生||南桂馨出任天津特别市长的前前后后
*陈春生||南桂馨研究中的点滴浅见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

  • 滕汉洋丨隋文帝开山阳渎考论

    隋文帝开山阳渎考论 滕汉洋 滕汉洋,江苏连云港人,文学博士,现为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隋唐五代文学.运河学. 摘  要:隋文帝开皇七年开山阳渎,与嗣后炀帝大业元年开邗沟,是两个不同的工程 ...

  • 她只活了41岁,用7年时间逼宫,嫁豪门3年后满身肿瘤死在丈夫怀里

    在娱乐圈中,很多女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嫁进豪门,甚至还有不少女明星为了能够嫁进豪门,不惜背上小三的骂名.而在娱乐圈中,又有多少男人为了追求欲望,不惜抛弃自己的结发妻子.但有句话说"一入豪门深似 ...

  • 陈春生||八路军714团大虫窝被难事件辩误

    八路军714团大虫窝被难事件辩误 文/陈春生 2014年8月26日,朔州市朔城区新闻中心发布这样一条信息:8月20日,朔城区民政局.朔城区张蔡庄乡党委在该乡大虫窝村举行八路军358旅714团抗日英烈纪 ...

  • 她是富察皇后的婢女,为乾隆生下长子,一生没入宫却被封皇贵妃!

    大家都知道的帝王是最无情的,他们为了自己的江山什么都可以放得下,何况是儿女情长了.就算是杨玉环,如此的美貌如此的受宠,最后在国家大义面前,不也还是被抛弃了吗?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乾隆,他的一生后妃也很多, ...

  • 陈春生||引发《人民日报》高度关注的三十公升汽油

    县商业局的汽车去所属石油公司加30公升汽油,却被中央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就此事曾先后三次共发了五篇文章和两个编者按,这件小事在宁武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 起因 1978年1月份, ...

  • 陈春生||山西大学的创始人—谷如墉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陈春生||白求恩的宁武朋友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陈春生||远征军中的宁武人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陈春生||春秋代国都邑考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陈春生||南桂馨研究中的点滴浅见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