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改变,都是一种消耗

有人问,这两天状态不对,有什么事吗?
没有啊,这不是我正常的状态吗?
这两天你很严肃、不爱说笑了,说话的语气也变了......
我一直在回味这句话,今天午休时分,我想到了根源所在,本来正常的状态是现在的状态,而同事之前看到的状态是我尝试着去成为的状态。
但是,每一种改变都是一种内在自我的付出,是一种消耗。
我试着改变自己早已习惯的正常状态,比如说习惯了独处、习惯了花大量时间来思考,而想要改变成的状态却是突然要让我和周围那么多人建立起联系,这对于并不善言辞的自己来说,太难了。
这样的改变,就是在消耗自身的力量。为了达到最先的良好状态,我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说的话多了,往往不知道哪句是自己说的,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自己的隐形认知成本。
而所有的这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自身很容易感到疲倦,心不在焉,行动力自然也就跟不上。
所以,最好的是,要用自己早已养成的、 于你个人人生而言有益的习惯朝前走去,这样才能走得不迷茫,不慌乱。
2021/07/25 00:20
接着上面的分析,今早上看到有读者给我留言,“小飞学长,你好,看了你的'我不想成为任何人,除了自己’,我就想问问怎样才叫做:内向却不呆滞。因为我属于内向这一类的那一类吧。”
以下是我对她的回复:
早上好,人分为不同的特质,有外向型也有内向型,这样的性格特质没有好坏之分,并不是外向型的就很好,内向的就是消极的。比如外向型的可能比较急躁,反而内向型的做事就会深思熟虑,慎思之。所以个人特质不一样,这是一个人独有的。
不呆滞,就是说不要给内向型的人贴一些不好的标签,不然时间长了反而会自我否定加强,得到的都是负面消极反馈,不利于个人成长,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然后尽可能发挥它们,这样不断获得到的成就感反过来加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将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灵活,我们的长处和优点也将得到加持。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您,如果还有疑惑,请给我留言。PS:我也是内向型的。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性格内向与否,并不是看起来“活泼开朗”与“闷骚、孤僻、不合群等”之间的对立,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是从哪里获得能量。
人是需要归属感的。
有的人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而有些人则在和自己独处时有心灵上的归属感。
如果后者,硬是把自己弄成前者,想通过“合群”而获得归属感,那么不仅得不到想要的归属,对于自己来说,更是一种消耗。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着急的去展现自己。
你向外界展示的越多,你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
也不要认为自己要让周围的人都喜欢你,这不现实也不实际。你做好了,有人会妒忌;你做差了,也有人会不高兴。如果你想同时满足这些,你会崩溃的。
所以在你专注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做好自己正在做、应该的工作,去感受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在实然(现实状态,如小明考试没及格)和应然(理想、期望状态,小明应该考90分)层面做一个较为清晰的区分。
毕竟,认知只是一个符号系统,而感觉才是真实的存在。
感觉、体验才是王道。体验让我们觉得真实存在,获得自己的感觉。
综上,强大的内心,需要时刻找到心灵的归属感,或书籍、或好友倾诉、或独处冥想、或团体活动......
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做有益于人生目标实现的事,不要去为了改变而改变,因为每一次改变,都是一种消耗。
2021/07/25 12:3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