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丹麦的时间不长,但医院去了不少,包括至少3家大型综合医院,3家家庭诊所,还有1个牙科诊所。今天就来说说丹麦医疗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
要说丹麦医疗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最感慨的,莫过于丹麦良好的医患关系。我在丹麦看过至少10位各种各样的医生,包括急诊医生、专科医生、家庭医生等等,普遍感觉,医患关系非常和谐。医生对病人的态度非常好,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非常高。尽管我曾经多次吐槽过丹麦医生治疗方案的“不靠谱”,但我不得不承认,丹麦医生普遍对患者非常和蔼,非常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无论是哪一个层级的医生,对待患者态度都非常友好,对于患者的疑问,会非常耐心地解释,尽量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病理病程的变化,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恐惧和担心。整个就诊过程,时间很宽裕,沟通很充分,气氛也比较轻松,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不仅仅医生,还包括所有的护士、护工、检验医师,大家对待患者的态度都是一样的热情真诚。了解前情的人都知道,我做过很多次X光检查。每一次,检验医师都会捧着我的脚,小心翼翼地帮我调整姿势,比我自己还要轻抬轻放。每拍完一个角度的照片,医师都会走出来亲自帮我调整下一个角度,而不是简单地站在玻璃窗后发号施令。在丹麦就医,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丹麦人对医生的信任。我请丹麦朋友带我去看医生,本意是想让朋友帮我做做翻译,在我没有办法表达清楚的时候帮我说说话。可是,每一次就医的时候,我都感觉,朋友比我和医生聊得还多,互相之间像老朋友一样说说笑笑,有时,我甚至觉得他们根本就不是在谈论我的病情,而是在闲聊天。我骨折那段时间,和朋友提出想要换家医院,去别的医生那里看一看,朋友很吃惊。因为他们觉得,同一种毛病,医生的治疗肯定都一样,我这么做是浪费时间、浪费医疗资源。当我提出中国医生和丹麦医生意见不一样时,他们也异口同声地认为,不管中国医生怎么想,丹麦医生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对的,就应该听丹麦医生的。这样的医患关系,使得医生敢于对患者大胆治疗,患者对医生的配合度也比较高,总的说来,当然是于医患双方都有利。
(上图,Herlev医院的走廊,宽阔到可以开着电瓶车穿梭)在丹麦,每个人都有一个唯一的CPR号码,类似我们国家的身份证号码。这个号码绑定一个唯一的公民邮箱,政府发给你的所有信件、通知都在这个邮箱里,个人的医疗就诊情况也在上面。我在医院的预约记录,医生的复诊通知,都通过这个邮箱来发送、确认。医生给我的医嘱,也会自动发送到我的邮箱里来。这些,都是在医生输入我的CPR号码以后自动完成的。丹麦似乎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全国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每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健康状况、就诊记录,好像都可以在这个系统里查到。当然,系统里不同层级的医生,获得的权限也不一样。以我的脚伤为例,我在一家综合医院做的检查和医生的诊疗方案,在另一家综合医院也能完全看到。不管在哪个医院,医生只要打开电脑,就能立刻了解我做过的所有检查和病史病程,避免了重复检查和问诊。但我的家庭医生就只能看到综合医院医生的诊疗记录,看不到我的X光片。丹麦的急诊呼叫中心很神奇,权限非常大。我一度怀疑每一个接电话的人都是医生,因为他们不仅负责记录求诊信息,还会直接在电话里对病人进行基本的病情判断和分诊。比如,我扭伤了脚踝呼叫救护车,里面的人问了我几个问题之后告诉我,我的受伤程度完全不需要救护车,自己去医院就行了。一个朋友嘴部得了疱疹,肿得张不开嘴,打急救电话,对方发来一个程序链接,让她上传嘴部照片。她拍照上传以后,没几分钟,对方发来一个电子处方,让她自己凭处方去药店买药、吃药,没几天,居然就好了。全程没有去过医院,没有见过医生的面。其实,网络预约挂号、传达医嘱这些事,技术上并不难,难就难在数据的全国共享和统一。虽然丹麦人很少,可是,我们即使是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医院,也很难做到彼此的信息互享互通吧?而网络问诊这件事,其实也是医患关系好的一种体现。患者不怕误诊,医生不怕担责,一个敢问,一个敢看,所以才能如此简单流畅不是?
我两次摔伤去医院,几乎都是完全不能走路的状态。如果在国内,很难想象我能一个人去就医,别的不说,单就是挂号、缴费、检查这些上上下下的事,对于一个受了伤的人来说,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在丹麦就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些。我第一次摔伤去医院时,没有人陪同。护士看到我的情况后,给我推来了一个轮椅。从那一刻起,无论是登记、就诊、检查,一直有一位护工陪在我身边,直到我完成所有的医疗程序。
当然,一俟医生宣布我的脚没有问题,那位护工也立刻消失了。我讪讪地坐在轮椅上等了半天,发现再也没有人来理我,只好瘸着腿,一蹦一跳地离开了医院。
在欧洲的医院,好像都不存在家属陪护这样的事情。患者只要住了院,一切护理工作就全由医院来负责,家属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去探望,探望时间也有严格规定。我在丹麦医院做检查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病人由医护人员推着从身边经过,旁边一个家属都没有。我一开始以为遇到了孤寡老人,后来发现,所有的病人都这样。如果旁边有亲戚朋友的,那一定是还在门诊阶段,没有达到住院的程度。
要说这样有什么好处?当然是对我这样的单身人士比较友好。一个人也能顺利地看病,无论如何,会让人心理上比较有安慰吧。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丹麦的医院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无论大事小情,急诊还是慢性病,一律先预约,哪怕你自己觉得自己快死了,如果医生认为你不需要去医院,那你就是不能去,去了医院也不接待。
其实欧洲的医院基本都是如此,新冠疫情期间,就是靠这个制度避免了人群大量涌入医院,造成院内感染和医疗系统崩溃。
但这么做也有个缺点,就是当病人暴增时,医院会抬高就医门槛。我有个瑞士的朋友,感染新冠以后,医生认为他不符合重症入院的条件,他就只能在家里硬挺。
按他的描述,每天夜里都无法呼吸,觉得自己下一秒就要死了,第二天早上又活过来,生生熬了两个星期,硬是把病毒熬了过去。
初到丹麦的国人,都会对这个需要预约、等待的医疗体系颇有微词。毕竟,在咱们国内,医院几乎是24小时敞开的,不管什么层级的医院,都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去,至于能不能挂不上号是另外一件事,至少医院不会拦着你不许你进门。我在出国前,为了节省时间,曾经在某三甲医院一个上午看了四个门诊,内科、皮肤科、牙科......做了一堆的化验,还补了一颗牙,一个上午全部搞定。
而在丹麦,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丹麦预约其实还算快,我听说有在法国、西班牙这些国家的留学生,预约看感冒,过了一星期,感冒自己都好了,医生那里还没有排上号。我虽然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每次打预约电话时,都会不由得怀念国内医疗系统随到随看的方便快捷。
还有国内的120,随叫随到,没听说拒载这种事。而在丹麦,如果急救中心认为你不需要救护车,那你怎么哭爹喊娘都没用,只能乖乖自己去医院。
所以,不管哪个医疗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还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健康康不生病,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