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中医常用外治验方
华佗健康小秘籍 昨天
中医外治法的理论源远流长,一般认为,医外治法起始于《内经》,早在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就有中医外治方药。形成于仲发展于师机。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见解独到而精辟。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把中药外治开辟为治疗人体各种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
中医外治法由来已久,内外妇儿皆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外治法治疗肿瘤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内经》时代即有记载,《灵枢ˑ痈疽》日:“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日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微,疏砭之,涂以豚膏。”经文中的豚膏即是用豚脂调制而成的外用软膏剂,后世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出:“外治治理,即内治治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临证善用敷、熨、熏、擦等各种外治方法,治疗多种疑难病证,尤其癥瘕、痈疽等类似现代肿瘤的病证。
近些年来,中医外治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与调护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直接杀灭瘤体,治疗癌性疼痛、恶性腹水、放化疗后毒副反应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1.贴敷法
1.1直接贴敷法直接贴敷法通常采用新鲜生药,捣成泥状,外敷于肌表。常用外敷的生药有扶桑叶、仙人掌、芦荟、海带、蒲公英、蟾蜍皮等。适用于防治静脉给药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和血管的强烈刺激而引起的局部持续性疼痛。
王飞华等采用鲜扶桑叶和赤砂糖捣碎外敷治疗儿童化疗局部性疼痛。结果,治疗组30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总效率73.5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张国栋采用芦荟、海带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9.72%)显著高于芦荟组(14.84%)和海带组(16.13%),且芦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轻于海带组(P<0.01),表明芦荟、海带对化疗性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而芦荟优于海带。
1.2膏药外敷法膏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大特色,主要包括软膏剂和硬膏剂。临床根据病情辨证选药,制成膏剂后外敷于肌表特定部位,如肿瘤对应的体表、疼痛部位、穴位或者脏腑体表投影区域应用范围较广,在肿瘤治疗的全过程皆可配合使用。徐薪等用“川红拔瘤膏”在颅外(剃除头发后MRI靶向定位)距离病灶最近部位外敷给药,治疗脑胶质瘤60例。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方面,显效病例占56.66%,有效病例占21.66%,总有效率为78.33%,且实验结果证实该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朱学明等对160例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单盲给药,治疗组100例用化积镇痛膏(由生天南星、生附子、生川乌、马钱子、黄药子、穿山甲、乳香、没药、蟾蜍、冰片组成)外敷,对照组60例以蟾酥散外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4%和80%,治疗组在镇痛有效率、平均止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提高稳定虑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贾喜花等采用白玉膏外治疗放射性皮炎84例。结果:最短3天起效,最长3周起效,84例均完全缓解。
1.3散剂外敷法散剂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与膏剂相比,制备更为简便,吸收更快,节省药材,而且便于使用和携带。其适用范围与膏剂类似,多用于癌性腹水,癌性疼痛,术后并发症等。张翔等采用自拟“消臌散”(组成为生草乌50g,花椒目30g,麻黄30g,沉香30g,枳实30g,槟榔30g,牵牛子20g,甘遂30g,大戟30g,葶苈子30g,冰片10g,芒硝300g等,研末,冰片后人,芒硝用时放人)治疗癌性腹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优对照组(P<0.05),且无化疗毒副反应。龚淑芳等用消瘤止痛外敷散(青黛40g,雄黄30g,明矾30g,芒硝10g,制乳香50g,制没药50g,冰片10g,蟾蜍20g,麝香2g)于肿瘤体表投影区外敷,同时予特定电磁波仪(神灯)局部照射,治疗晚期肝癌,连续给药30天后,治疗组38例,癌痛控制11例,显效6例,好转11例,稳定5例,总缓解率74%明显高于对照组38%,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前后肿瘤面积、AFP数值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
2.涂擦法
涂擦法主要针对酊剂而言,酊剂多为中药经过酒精或白酒泡制而成,直接涂擦于肌表,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行气散滞,利水消肿,镇静止痛之功。尤其适用于各种癌性疼痛以及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等。陆益等对20例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香术止痛酊(由川乌、延胡索、莪术、乳香、没药和冰片等组成,经65%乙醇浸泡后回流提取)外涂癌痛相应体表部位的方法予以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达宁片。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刘岩用黄柏15g,大黄10g,苦参10g,乳香9g,没药6g,冰片6g,制成酊剂,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结果,治疗组32例,痊愈2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熏洗法
熏洗法是用中药煎汤,乘其热气进行熏蒸,淋洗和浸浴病患部位的方法。此法借助药力和热力的综合作用,可疏通腠理,流通气血,去腐生肌,减轻渗出,改善局部血供和全身机能,适用于术后并发症,癌性疼痛等。陈璋秀等应用经验方抗癌洗剂(苦参30g,黄柏30g,五倍子15g,地榆30g,桃仁15g,红花15g,黄芪30g,白芷20g,葛根20g)先熏洗,后坐浴,观察其对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32例,伤口愈合情况显效1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的71.9%,且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毕晶采用中药熏洗方:黄芪40g,鸡血藤20g,五加皮20g,木瓜20g,威灵
仙20g,葛根20g,当归20g,桃仁20g,中药常规煎煮后,去滓,取200ml加80—100%热水,熏洗手足用以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半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治愈9例,2个疗程后治愈15例,3个疗程后治愈10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100%,效果良好。
4.濯肠法
灌肠法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或者点滴入肠道,以发挥药液在肠道内对肿瘤的直接抑制和杀灭作用,达到治疗肿瘤,缓解症状的一种方法。此法主要针对于胃肠道肿瘤及其并发症等。王丹等对于癌性肠梗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理气通腑方(组方:生大黄9g,枳实30g,厚朴30g,大腹皮30g,青皮10g,木香10g,白芍18g,龙葵30g,土茯苓30g),每日l剂,分两次保留灌肠治疗。两周后,治疗组16例中,治愈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疗效满意。张红霞采用党参20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茯苓20g,薏苡仁30g,山药15g,金银花20g,土茯苓30g,败酱草30g,葛根15g,生地榆30g,生槐花15g,乌梅15g,生甘草10g为基本方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结果,治疗组23例,痊愈12例,显效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的78.3%,有显著性差异(P<o.05)< span>,而且两组治疗后正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5.雾化吸入法
雾化吸入法是利用现代雾化技术将中药雾化后,通过口鼻吸入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吸人时口咽粘膜用药均匀,吸收面积较大,温度接近体温,药物易于进入粘膜表皮细胞,但是由于其给药途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用范围不是很广,临床常用于肺部以及鼻咽部的肿瘤。施义采用鲜竹沥水60ml于雾化器内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20min/次,连用7天,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25%,优于对照组66.67%(P<0.05)。毛丹将46例鼻咽癌放疗后所致急性口腔粘膜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给予养阴清肺汤雾化吸人,对照组23例给予西药常规雾化吸入,从放疗开始发到放疗结束。结果,出现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治疗组为69.6%,对照组为9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入穴位内,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临床亦有用西药注射液的如地塞米松、丙酸睾丸酮、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复合维生素B等。适用于放化疗毒副反应、癌痛以及肿瘤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等。程俊将81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均予化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以防治化疗性骨髓抑制,2个疗程后,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 span>。胡军等对23例晚期肝癌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中药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或者黄芪注射液作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内关注射,治疗癌性疼痛。结果,治疗组23例,总缓解率为43.48%,对照组为12.50%(P<0.01),疗效满意。
7.针灸法
7.1针刺法针刺法能够疏通经络,祛痰散结,调和气血,改善气血运行,临床应用方便,无成瘾性和毒副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刺疗法有了很大改进,诸如皮内针、电针等临床已经很常见。针刺法多用于癌性疼痛、瘤性肠梗阻以及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王慧明等治疗癌性不全肠梗阻,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取合穴谷、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留针30min,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1.9%,效果满意(P<0.05)。代志毅等。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0例。结果,针刺组30例,显效19例,有效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70.3%,且针刺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疗效确定。
7.2艾灸法艾灸能够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同时籍其温热刺激达到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多适用于放化疗毒副反应和改善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丁建萍等采用清艾条灸大椎、双合谷、三阴交等穴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结果,治疗组20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5.00%,疗效令人满意。丁勤能等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加艾灸(取穴神阙、足三里、中脘)治疗食管癌放疗毒副反应3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艾灸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白细胞(P<0.01),红细胞(P<0.01),淋巴细胞(P<0.01),减少放疗对血色素、血小板的损害。
8.现代中药外治法
常用的现代中药外治法主要有中药离子导人法、超声药物导人法、中药介入法等,这些方法不仅发挥了中药、直流电、超声波的作用,而且使药物直接导人病灶部位,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增强疗效,具有用量少,疗效高,避免全身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安全的特点,可以直接抑制和杀灭多种肿瘤。古建立采用化岩液(大黄180g,薏苡仁150g,补骨脂、延胡索各120g,白芥子、莪术、胆南星各80g,急性子4g。用水、酒精提取,提取液合并后加入氮酮制成每1 m1含生药1 g的药液)应用Npo 4AS型离子透人治疗仪,极片置于疼痛部位,离子透入30min,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以治疗骨癌疼痛。结果,30例中,完全缓解14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93.3%,且治疗前后VRS差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9.联合疗法
即将以上各种方法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联合使用,往往比单独应用效果要好。崔亚云等应用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许春明等对癌性肠梗阻应用中药灌肠加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56例,14例显效,2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6.07%。王晓宇等采用穴位贴敷加平衡针灸治疗中晚期肝癌疼痛。结果,86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25例,轻度缓解21例,总有效率97.7%,疗效满意。刘宏运用针灸加上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肝癌疼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为92.15%(P<o.05)< span>,表明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肝癌疼痛疗效显著。
10.小结
肿瘤中医外治法种类繁多,而且各自适用范围有所不同,临床应该准确把握每一种外治法的作用特点和适应病症,合理的选用方法能够使这种方法的作用最大化,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应该看到肿瘤中医外治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许多地方都值得改进。一方面要整理历代文献和民间中医的经验,从旧知识中发现新智慧,从老经验中学出新方法,不断丰富肿瘤中医外治的方法,促进肿瘤中医外治药物的研发。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密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现代科学最先进的技术与中医药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剂型,创造出更加高效、实用的新方法,推进肿瘤中医外治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