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美学:浓度钝感 2024-06-19 19:08:02 当年还未投身于品鉴研究时,已有机会在一些茶会中泡茶,与会者也不乏一些知名前辈。出于礼貌,上手前我总会问上一句:“您是喝浓点儿,还是淡点儿?”应该也是出于礼貌,前辈总说:“都行,我浓淡都行……”瞧瞧,多体谅人!——你随便泡!我兼容并包,海纳百川,都能入口!当时心里不禁升起一种暖意,前辈就是前辈,待人接物多讲究!直到我这期课程遇到了一位真正的“浓淡总相宜”的学生,才发现倘若真是浓淡皆可的话,那你很可能属于——浓度钝感。所谓浓度钝感,是指味觉对茶汤浓度高低的差异感受不明感,更无标准浓度的概念与要求,典型的感知能力欠缺。我这位学生淡的能喝银针一类,清雅甘甜,幽幽喉韵,她都能喝出来,只是说比她平素里的习惯浓度要淡些;她也能喝一口过浓度的茶汤,然后在那里皱着眉、咬着牙等回甘。显然如此这般,定不会得罪人的。但正如面对各式菜品,不辨咸淡者定不是一位美食家一样,她对汤感的品鉴能力也指定不高,高水准的评价就更别想了。而一个更严重的的后果就是,——越喝越浓,越泡越浓。果不其然,她出汤的一道红茶,愣是让我也皱起了眉头……那怎么办呢?没招儿,这是认识问题。在排除了先天味觉缺陷的可能下,只能刻意练习。一位厨师不能对自己所做菜品的咸度没有一个把控。而这种练习更多的则是在标准浓度下去感受汤感细节的丰富性,——非标准浓度无法实现这种汤感细节的丰富性。而这正是我明天的工作。所谓“盐调百味”,是讲适度的咸能将各种滋味呈现得百花齐放、淋漓尽致,而过淡显然不出味,过咸则会趋于一味——苦。明白了这个道理,——开整!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赞 (0) 相关推荐 《汉语百词》解百味人生——浓淡 忘记 浓 淡 浓,浓郁:淡,淡雅.浓淡是不同的着墨,浓淡是不同的色调.浓淡是一种反衬,浓淡是一种搭配.浓是凝重,淡是素雅:浓是泼洒,淡是素描:浓是粗犷,淡是细腻:浓是热烈,淡是宁静.浓淡是一种对应,浓淡是一 ... 向各位前辈求方问药 changguoxiang 近期,我院接待多名发热病人,体温38-39.0摄氏度,最高40摄氏度,偶有上腹部隐痛,抽血查沙门菌阳性. 诊断伤寒,现已治愈2两例,左氧氟沙星0.6Qd,对症,但患者发热症 ... 泡茶时为什么要强调快速出汤? 泡茶时为什么要快速出汤? 首先,泡茶时强调要快速出汤,主要是为了使茶滋味均衡,避免因出汤速度慢而使茶叶在盖碗中被闷到,从而导致茶叶涩感和苦底很重,不能真正品饮出一款茶的最佳滋味. 这一点对于普洱茶.黑 ... 开汤美学:图释“汤感标准浓度” 下周开课,正在重新梳理教案,其中有关"标准浓度"的概念已经比较完善了想到之前曾图释过"茶叶的浸出过程",那么这次也用图例的方式为大家解释一下"汤感的 ... 开汤美学:汤感的最大公约数 我似乎触碰到了一只房间里的大象,-- 茶行业这个房间里的大象 - - 那就是对于茶的追求,人们愈来愈趋向于达成某种共识,比如原料产区.加工工艺.仓储环境等,这都还好.而在这所有的共识里,我最不要接受的 ... 开汤美学:汤感无上限 何为"汤感无上限"?通俗地讲就是"没有最好喝,只有更好喝!!" 此言一出,--好狂妄~~ 不过看当代茶界的汤感研究基本还处于边缘领域,尚未真正起步.所以我说这话 ... 开汤美学:一款红茶的汤感呈现对比 同一款茶,正确与否的开汤呈现,其最终汤感品质究竟能有多大差距呢? 对比别人不合适,就以我上期学员学习之初开汤的一款她自带的武夷红茶为例吧,就当是空山流的内部经验,供大家参考. 她的茶就让她先泡.她边泡 ... 开汤美学:汤感体验中的情感溢出 琴.诗.书.画,常附庸于茶会.然时人多不知其故,而妄自搭配.或茶前.茗间抚琴一曲,也多是那早已烂熟于市井的四六之音:或茶罢须臾,便有请来宾中的书家挥毫泼墨,美其名曰"以资纪念",但 ... 开汤美学:汤感“长镜头” 电影镜头语言里有个"长镜头"的概念.两个含义: 一个是时间概念上的长,这个很好理解. 另一种则表示在同一画面的前景.中景.背景上都均有情节在发展进行着,这些情节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 ... 开汤美学:汤感语言 任何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通常都具有属于自己体系的语言.如数学.音乐.书法.绘画.诗歌.雕塑,都有其各自专属的语言系统. 大家听到最多的莫过于艺术语言当中的电影语言,专业点儿还可以称其为"视听语 ... 开汤美学:汤感语言·续 "汤感语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往往是该领域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下一阶段很可能将就此展开. "汤感语言"概念的提出,对该业界内外意味着什么? ... 开汤美学:汤感呈现中的戏剧结构 如果说"开汤原理"使用了"烹饪逻辑"的话,那么到了"汤感呈现"阶段则要应用"戏剧结构"了. 既然明确了汤感呈现的线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