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奥运夺冠与考试心理指导

中国射击选手杨倩拿到了东京奥运会首块金牌!一时令国人振奋。
除去奥运射击冠军,杨倩还有一个身份——在读大学生,并且是清华大学,令人羡慕吧!
然而,杨倩的夺冠并不顺利,我估计看直播的都为杨倩捏着一把汗。回过头来看这场比赛,可以说真的是富有故事性。杨倩开始排名并不靠前,后来发挥稳定,一路攀升,曾居第一位。但是,到了最后几枪时,又被俄罗斯选手加拉什纳反超。
到了倒数第二枪时,杨倩还落后加拉什纳0.2环。最后一枪定输赢,可能确实压力太大了,加拉什纳和杨倩都失误了。但是,杨倩的9.8环,明显失误程度小于加拉什纳的8.9环。杨倩最终以领先0.7环夺得本次东京奥运首金。
好险啊!假设加拉什纳状态稍微稳定一些,可能本次东京奥运的首金就成了俄罗斯的了。
逆转夺冠的情形,在射击比赛中并不新鲜,不到最后,谁也不敢夸口。
从中可以看出,射击比赛除去技术要求高,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同样也高。当然,任何比赛都考验着选手的心理素质,但是,射击更甚。
作为一位“00后”运动员,杨倩的心理素质可能超越了她的年龄,这得益于她在教练指导下心理训练的到位。
心理素质,这也是我想在这里重点要说的问题,因为作为老师,势必也会肩负有指导学生考试心理的责任,我们可以从杨倩的表现中学到些什么。
我看到网上有杨倩关于心理素质这方面的表述,对我们很有启发。杨倩曾说过:
“要关注过程,而不是刻意追求结果。主要是你能不能想通、想开,这一念之间的事说上去似乎很轻松,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杨倩刚开始接触射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也难以克服心理障碍,连续多场比赛都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这也给她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直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杨倩才慢慢找到了感觉。
看下面杨倩的话,就可以判断出她心理素质过硬并非偶然。
“我不再刻意追求比赛的结果,每次举起枪,我都关注我的动作做得是否到位,努力去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当中,慢慢就找到了状态。”
不愧为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我们作为老师,这些话可以直接搬到教育孩子学习上,把每次“举起枪”,改成“每次考试拿起笔”,把“关注动作到位”,改为“关注题目解答”,就成了对学生考试心理很好的指导语。
杨倩还提到:“自信真的很重要,每次比赛的时候都不要去想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因为每次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学生到了高三,考试很频繁,如果把杨倩这句话送给高三或初三的学生,让学生尽量不要去想之前的考试成绩,只要把本次考试当做一个全新的开始,不去过多考虑之前考试的起起伏伏,就
有心理调整的效果。
当然,正像杨倩所说,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磨练的过程。
杨倩还分享了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一个小技巧——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样是值得借鉴的金玉良言。
“心理暗示真的能很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状态,我在比赛时每打完一枪就告诉自己——你一定可以的,你很棒。”。
那么,学生考试时也可以模仿杨倩打枪,每做出一个题,就可以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攻坚克难。”
射击也好,考试也好,都是竞赛,必有相通之处——做好自己该做好的,其他的就让时间和命运来裁决。就像这次比赛,杨倩打完最后一枪,因为感觉不好,也很沮丧,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夺冠,直到看到自己的教练跳了起来,才知道自己赢了。
学生考试也是这样,你可能感觉这道题很难,尽最大努力去做就是了。你觉得难,很可能别人感觉更难,你得分少,别人可能更少,甚至有人不得分。
如果你思前想后,过份思虑难题做不出来的后果,那就会转移自身的注意力,不能把全部精力用到做题上。
不要为自己没有做到完美而自责和沮丧,杨倩和俄罗斯选手加拉什纳都在最后一枪失误的事实应该让我们意识到,即使顶尖高手也不是完美的。
虽然我们都在向心理强大的不断努力着,不过,只要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就不会完全摆脱负面心理的影响,关键时刻,谁也不会做到心如止水。但是,我们只要比别人做得稍好一点,那就有了取胜的可能。
就说这么多吧。看奥运,不仅要看出奥运精神,还要看出更多应对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启发,希望家长们引导孩子从中学到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