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军事最强,但疆域最广却是唐高宗时期,这是为何呢?
安史之乱之前的天宝时期,是大唐军事最强时期。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下的大唐帝国疆域面积,却远不如看似“文弱”的祖父唐高宗李治的统治时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两大因素决定。
第一大因素:土地兼并与国力互相制衡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的大一统王朝都有周期性更替的规律,一般长的在200到300年上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问题。
在每个朝代的初期因为经历战乱重新洗牌使得很多农民获土地、人口减少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增加、统治者专注恢复生产、政治较为开明等因素,导致初期土地兼并问题不明显;到了中期国力逐渐增加,虽然土地兼并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但国力强盛可以抵消其影响;但当国力达到鼎盛的时候,也就是土地兼并问题逐渐加重并爆发的时候,也预示着这个朝代到了晚期;最终即便每一个朝代改朝换代的风格多遍,但无一例外农民起义都是那最后一下毁灭式的暴击。
唐朝也不例外遵守着这一规律,不过因为唐朝的军事政策较为特殊,属于偏扩张型,中间过程会跟其他朝代略有不同。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以及唐玄宗开元初期属于初唐,总体是在逐步恢复生产,土地兼并问题不明显。这一时期前半段军事活动偏扩张类型,后半段偏防御类型,主要是受到国力的制约。因为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不管是开疆,还是守土,都需要消耗国力,尤其是唐高宗时期急速扩张之后,这个问题尤其明显。所以武则天掌权时期,因为前一个阶段国力的损失没法短期内补上,所以不得已转为防御。
盛唐时期经过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的积累,国力不仅有明显恢复,甚至还极大地超越前面几个时期。国力大幅度提升,所以唐玄宗重新开启了军事扩张模式。军事扩张会消耗掉大部分失去土地的流民,导致土地兼并问题相比其他王朝的中期要弱得多。所以盛唐之后的中唐,土地兼并问题仍然不明显,到了晚唐才严重起来。
因为有最强国力的支撑,加上军事制度的改革从府兵制逐渐转为募兵制,唐军的战斗力也极大地获得提升,所以这是唐玄宗时期的军事最强的根本保障。
但是即便国力强盛,土地兼并问题还是会有一定制约作用,到了巅峰就很难再上去了;而这个巅峰恰好是开元时期结束、天宝时期开始的时间,也是唐玄宗大规模军事扩张的开始时间。要弥补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丢失的领土,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国力不能进一步提升,扩张的程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唐玄宗要达到唐高宗时期的疆域面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边镇兵权过重的问题,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国力急速转衰,这个过程也戛然而止,成为了遗憾。
第二大因素: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矛盾本质
中原文明的本质是农耕文明,周边少数民族则主要是游牧文明为主,所以中原政权主要的敌人是游牧民族。如果要论综合实力,一般农耕文明要强于游牧文明。但是在相处模式上,尤其是军事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第一种模式是平级模式,主要是农耕文明跟游牧文明互相独立的情况。受地理、气候、文化等因素影响,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军事策略主要是劫掠的手段,搜刮完人口、资源就跑。这是因为农耕民族所在地人口、资源都相对集中,游牧民族军事袭击很容易。而游牧民族经常迁徙,流动性大,且农耕民族在战马方面经常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去打击游牧民族往往是要付出数倍的代价。所以这种模式下的农耕民族,总体上是处于防御态势的。
第二种模式是农耕主导模式,主要是农耕民族实力远胜于游牧民族,甚至可以统治他们的情况。这种模式下农耕民族有能力消灭游牧民族的政权,但接下来的统治却是一个大问题。总的来说最好的统治方式是“怀柔”政策,其次是分化、离间,最后才是打击、消灭。后面两种容易引起反抗,消耗农耕文明大量国力;而怀柔政策虽然暂时稳定,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矛盾在封建时代不可调和,最终游牧民族会吸收了农耕文明的先进生产力而逐渐壮大,对农耕文明形成威胁。
第三种模式游牧主导模式,主要指的是农耕民族政权内乱等因素导致不足以抵抗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的情况,甚至可能政权被游牧民族掌握。这种模式下因为游牧文明的生产力落后,文化也处于劣势地位,最终会被农耕文明同化或者融合。
唐朝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第二种模式,其次是第一种模式。唐太宗、唐高宗打下最大的疆土,唐朝就走到了对周边游牧文明的农耕主导模式。总体上初唐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为主,但这个策略会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吸收大唐先进生产力而逐渐壮大,然后矛盾逐渐加深。
武则天的贞观遗风确实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积累了不少国力,尤其是人才。但在军事上却不是那么顺利,先是安西四镇一度丢失,差点失去西域控制权;后又遇到了东北地区的营州兵变大量折兵损将,威信扫地、民心尽失;接着输掉了天门岭之战等一系列战役,渤海国也独立出去了;再加上后突厥复国、室韦独立出去等问题,而且高句丽的统治又一言难尽......
唐玄宗要面对前几代皇帝遗留下来的问题,尤其是蒙古高原跟东北地区实力逐渐增强的几个游牧,在这种维持统治的防御态势下,还要同时进行军事扩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开疆拓土的程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也正因为此,唐玄宗时期的军事扩张格局就变成了:
1.军事重心转移到北方,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设立重兵,并给予极高自由度的兵权与财政权,其他边镇的情况也类似,节度使制度成型;
2.募兵制提高战斗力、作战效率,走精兵路线;
3.重用胡将,企图以胡制胡。
这些无疑都留下了极大的隐患,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导致扩张的脚步就此停止。
综上所述,因为土地兼并问题这个影响王朝寿命的因素与唐朝国力变化互相制约,导致唐太宗、唐高宗时期逐渐将疆域拓展到最大,但随后也因为这种制约的力量而转为防御;虽然唐玄宗时期国力达到顶峰,但制约力也在逐渐增强,故而大唐扩张的进程也受到限制。另外一方面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本质上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唐太宗、唐高宗打下最广的疆域之后,即进入农耕主导模式,游牧民族因吸收先进生产力而实力增强,故而武则天到唐玄宗这段时期大唐必须投入大量的军事力量去维持对他们统治,也制约着唐玄宗领土扩张的程度。
我是东海寻人,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记得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