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智者
何谓智者
孔子是一位仁者,但是他对“智者”也有很深的了解。子曰“智者乐水”,因为“智者”和“水”是有共通之处的,或者说水就像是一位智者。水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善变,不拘泥,不固执。就像孙子所说的“水无常形”,水本身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它的形状取决于容器的形状,也就是取决于周围的环境。
有关庄子的两则寓言。其一是“无用之用”,讲的是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旁边的树都砍了,唯独这一株被剩下了。庄子就纳闷,问伐木工人为什么?伐木工人对这株树不屑一顾,说它不中用,什么也干不了。正因为什么也干不了,所以它才长成了这么粗大。庄子听了此话,有感曰:“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其二是“材与不材”,讲的是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一朋友家中。朋友要设宴招待他,命童仆去杀一只鹅。童仆问:“一只能叫的,一只不能叫的,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庄子的弟子就请教老师:“昨天山中遇见的大树,因为无用而终享天年;今天遇到的两只鹅,一只因为不会叫而被杀掉;老师怎么看待这两件事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成材的树早早就被砍了,不成材的鹅也免不了被宰了招待客人,那么我们应该成材呢还是不成材呢?庄子给出的答案是“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对于人而言,成材不是因为品种,也不是一朝一夕想成就能成的,而是日积月累、不间断努力的结果。个人成材了,外界条件也具备,那么我就发挥我的作用,施展我的抱负,成就我的名声。
个人成材了,外界条件不具备,那么我要怎么变成不成材呢?就像武林高手自废武功那样?就是装糊涂呗。《论语》里提到一个叫“宁武子”的人,孔子夸这个人“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是真正做到了庄子所说的“材与不材之间”。
其实我们更熟悉的是孟子那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般的——按照孟子是“仁者”的标准——理解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如果我们把孟子也当成一位“智者”,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如果条件不具备,我就先自保;如果条件具备了,我就大展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