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独有的行草书创作秘诀!揭秘临创谜团,轻松实现“自然性”书写
书法作品是什么?
是用艺术的技法将众多的单字书写成一个整体。
无论字数多少,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如果没有气韵流动,就没有气息,更没有气势。
曾文达老师作品
许多人单个字临习尚好,一旦组合成通篇创作,就会气韵不连贯,上下无呼应,左右无顾盼,通篇无节奏,互不相干,这样的作品,即使字数再多也是没有感染力的。
在临帖猛下一番苦功夫,取法古人,追求上进;但临帖与创作却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无法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创作中,或者说如何创作,如何布局,显得茫然。
尤其是行草书的创作,不必“画地为牢”,而是要自然地书写,自然地留出空间距离,更不需左右对等、大小一致,而是要让灵气充盈其中,不断变化,丰富笔墨,抒发情感,让作品自然地散发气韵。
对于很多刚涉猎行草书,或者写了很多年但又满脑困惑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有的字写得流畅洒脱、圆润饱满;有的字则写得失去重心,松散疲软、基调不谐。
行草书总让他们感到云里雾里,往往表现出下列几种类型:
一、转换困难,从楷书到行草书
1.不知道如何写出流动连贯的感觉:生硬极了,咋一看还像楷书;
2.不知道何时该段该连:手忙脚乱,写完满纸蚯蚓;
3.不知道如何去区分交叉的地方,一团黑乎乎,以为打翻了墨水。
二、记忆困难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字刚写完,过段时间就忘了,更别指望在创作的时候运用。
在记忆的问题上,很多人一开始便进入了错误的道路,记忆变成被动的刺激,看字帖只看“形”。
三、创作运用的困难
在面对陌生字或者字帖上不曾出现的字时,不知道如何处理;
无法看出原帖的章法用意,不知道如何才算运用;
原帖章法套路无法直接运用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对此,曾文达老师拥有一套独有的行草书创作技巧,带你轻松打造浑然一体的书风效果。
曾文达老师作品
Q1
您觉得从临帖到创作需要怎样的历程呢?
其实临帖到创作更多是一种意识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像而临帖,没有思考古人意图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两者之间的距离非常大。
一旦临帖打破了这种观念上的认识,我们在临帖的时候追求每一笔、每一划、每个空间,每个小局部,小章法,能够有意识地去理解它,而且不断地去找新的文本去按着这些去创作它,反反复复这样做的话,那么这个效果会非常明显的。
我带的学生我也会鼓励他们,多去尝试创作。
这相当于我们学英语的单词,我们要多去实践,多说或者写作。书法也是一样的,学了一些东西之后,理解它的用法就多去创作实践。若只是知道而不使用,不然学了跟没学一样,早晚会忘掉了。
Q2
请问曾老师您对于笔法、字法、章法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问题是其实是非常大的,基本就是技法核心了。
如何理解呢,在我看来,现在章法可能并不是首要的一件事,往往章法跟他的字法,是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因为字法决定了它的生发方式。
所以,字法需要自己去独创的,往往就是因为有独特的字法之后,为了生发出这种关系,必然会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章法,这就是我对于字法章法关系的理解。
另外,笔法在某一种程度上也会决定一些字法,他们相互关键,相互作用。
比如说用笔,可以是一段时间追求线质,发力方式,或者线质之外的用笔精细程度,都可能成为这段时间的主要集中点,往往这个点突破之后又会转向字法。
曾文达老师作品
字法丰富了之后,肯定会去追求更丰富的用笔。用笔再丰富了一级后,字法也想要更进一步,就是这样反反复复,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侧重点。
只有更高级的用笔,才能凸显出结字的美妙精致,那种更精致的结构能力,才会把用笔的丰富细节完全展露出来。
2个简单的问题,能看出曾文达老师对创作有一套系统的“秘笈”,鉴于此,墨池学院特邀曾文达老师以实现行草书的创作为最终目标,教大家在创作中解决字势不连贯,章法气息不和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