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心得一二
原创 远怀中医 星光片羽 4月5日
中医随笔 第77篇
文章字数:1350字
阅读时间:4分钟
桂枝汤被冠名为《伤寒论》中第一汤,《伤寒论》中也用了大篇幅写了其运用,如果能有机整合,做出系统的理解,那么在临床上方能“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灵活运用。
我觉得,如果能把心阳虚和肾阳虚联系起来,那么可以有效的理解伤寒论中桂枝汤几个变法的作用。
心为火脏属阳,肾为水脏属阴,水火即得相克又得相交,才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更好适应自然变化。伤寒论中条文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此条写出某些医生的误治,人得太阳病,机体本是有向外驱邪之倾向,因脉浮做提示,然现在医生反其道而治,因下而耗津耗气,心阳受损,故脉促胸满,仲景大师的治法则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了能“拉住”桂枝向上向外发挥的芍药,使桂枝入心经,强力温通心阳,振奋阳气以抵抗邪已入里之现状。病是动态发展的,正邪斗争是变化的,心阳虚累及到肾阳虚,便有伤寒条文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在上条文心阳虚基础上,方中用附子,便大胆猜其是否肾虚受害。心阳虚,心火不旺,心在上犹如太阳之阳气不足,不足以制约下面的肾水,阳虚则寒生,导致肾水一方偏亢奋,肾阳也吸纳不足心之阳气,故终是肾阳虚恶化发展,故人体君相俩火不足,人体便生寒,而不是单单的心阳不足加重才有“若微寒者”,这样才是整体思维考量,而不只是局限局部!
在麻黄汤禁忌中有一则,我觉得也可以用来指导桂枝汤运用体系的建立,即伤寒条文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使汗出愈。”同时这条印证了我上面的想法,可能就是全文互见之理,但现在想说一下它的指导意义不止在麻黄汤上,桂枝也适用。我觉得此条文揭示太阳需要“里实”才可发汗,虽然桂枝汤证是外感风寒表虚证,但其调和营卫之法也同样要建立在有胃气充足的情况下(需要喝热粥),才有化生的基础物质,若没有,可能发汗就会生变像,说到底桂枝汤运用时里得“实”,或说是里面正气足,邪未能凑而扰之!
桂枝汤中,是以心阳为主,心阳受损则生变化,像君药桂枝通心阳,像汗法,汗本为心液,双双印证心阳之重要,之关键。以心火居于疾病变化的中心,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可以更好理解,或是在伤寒病中各种方剂的运用可以更好的串联起来。
心火虚,则子病及母,可有太阳之病传入少阳(阳不足以抵寒,寒可入里化热,热扰气机);心阳在上,可振奋群阳,若下则,也心君遭逼宫,使热与水结有陷胸之病(阳不归位,改变了正邪相争的战场,使水“起兵勤王”,故热与水结)。火病不生土,不温土,则脾土有病,治水不力,运化不行,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麦芽糖成为小建中汤。
治疗心阳虚,桂枝汤上可变化为——桂枝甘草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说明了桂枝在心阳上的作用,不单单只是一味解表药,胡希恕老师说桂枝去皮是不得的,因为会降低发汗之功,而我觉得,桂枝去皮是可以的,因为增加的心阳之火,虽病邪入侵于太阳经脉,可如果没我心之阳,太阳经何来之阳,没有心主血,何来营卫和?
心阳是太阳病的攻坚力量,其受损而带来的变证,都是围绕它而变法变方的!
注:这篇文章,我是从脏腑体系来理解桂枝汤的运用,还可以像胡老这一八纲体系来解读,以后再分享。
作者介绍:远怀中医,温度经典,崇尚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