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论理与技法,论文三《用透学完善“六远”山论理念》
“六远”,即“高远、深远、平远、阔运、迷远、幽远”,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山伦理念,也是山水画的画思、画意、画境的基础理论和构图依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用现代理论观点来看,这“六远”还是存在局限和美中不足,需要从理论上去不断地充实、拓展和更新,与时俱进。
下面,以焦墨大师秦国健自身创新作品为实例,对如何用“透视学“来完善“六论”山伦理念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1,“高远法”,自山下而仰望山顶,它虽能营造山体的高雄之势,如《溪山舟渡》
但因视点固定在低处仰望山顶,虽能塑造宠大高耸山体,但山顶上的情境看不到也无法表达,如《溪山晓韵》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用“透视学”中“俯视取势法”,即把视点移至山顶上,向下俯视的同时平视山顶,这样就可把山顶上的物象也画到画面上来了。
2,“平远法”,从近山望远山,可以营造画面的宽广磅礴之势,如《江天渔家》
也可以把视点位于高处云端,平视前方可以辽望云每,如《黄山石猴观海》
但用“平远法”还是做不到同时表达不同层面上的各种景象,如《溪山行旅图》
即使把“高远法”和“平远法“结合起来也无法表达。但如用透视学中的“纵移平视取势法“,把视点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平视前方,把位于上、中、下不同位置视点平视前方的视物汇集于同一画面,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又如《峡谷有声含晚秋》
又如《溪桥策杖图》
3,“深远法门,自山前窥山后,虽说能把几重山脉在同一画面展示出来营造纵深之势,如《烟寺晚钟》
但如果前面的山体高于后面的山体时,就会遮档住后山体的泉瀑等景
物,用“深远法”无法解决,但如用“透视学”中的“近缩取势法”,可把前面的景物缩小向右偏移,就能显露后面山体中的泉瀑水口结构和水流磅礴之势,如《观瀑图》
又如《松风呜泉》
4,用“六远法“中,无论用“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阔远法“,即使几法综合也无法构思巨幅画面,因为这几种方法所视物象的数量和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如果用“透视学“的“散点透视法“这个问题又能解决了,因为用“散点透视“其视点不是固定,而位置可以变更,可上可下、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这样,可以从不同位置的视点、视线、视角所视的各种景物巧妙地汇集于同一画面,就可以构思、构图巨幅画面了。如《月亮酒店全景图》
这是一幅丈二(3.6x1.4米)大画,把建在浙江太瑚上的七星级“月亮酒店“以及周围的桥梁、路道、会所、小旅店、小酒店和太湖朋上的动态或静态的汽艇、帆船等很多景物收录于同一画面中。又如《大漠魂》
这也是巨幅大画(3.6x1.45米),把不同地点、不同大小、不同粗细、不同形态的各种胡杨树巧妙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上。
5,用散点透视,还可以把隐藏在建筑物或树林中的特殊景物显露出来,如百米长卷《沙澧风景图》其中一幅截图
图内的石狮本来是隐藏在树林中的,就是通定点散点透视的方法把它显露出来的。
6,更重要的是,有了“散点透视取势法”还解决了用“六远法“无法进行的山水画长卷的构思构图的问题如百米长卷《万里山河图》下面看几幅其中的截图
此长卷把漓江、黄山、长江三峡的大量的景物巧妙地汇集于长卷画面。再如百米长卷《沙澧风景图》下面看几幅截图
在此长卷中,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澧河两岸60公里的美景全部收录于其中。
以上说明,用透视学进一步完善了“六远”山议理念,也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书画艺术也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