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痛风,重视肠道新靶点

引言:4月20日是第5个“420全民关注痛风日”,本次的主题是:治愈痛风,重在慢病管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是糖尿病等慢病的重要靶点,那么痛风/高尿酸血症和肠道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 2 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在我国已成为除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第四高”。
Ps:将4月20日设为痛风日,来源于过420 μmol/L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出现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时我们诊断为痛风(gout);
大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
《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
肠道与尿酸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酸含量约为1200mg , 每天新生成600mg ,并经各种途径排出600mg ;尿酸在体内维持着动态平衡。
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属于“排泄不良”型;目前降尿酸药物多以肾脏为靶器官,药效显著,但存在肝肾受累等问题。在此现状下,负责机体1/3尿酸排泄的肠道将是新型降尿酸药物开发的重要靶器官。
而肠道尿酸排泄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稳定的肠道环境,肠道菌群平衡/肠道屏障是维护肠道环境稳定的关键。
肠道菌群与尿酸
痛风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拟杆菌属等炎症性菌群富集,柔嫩梭菌 /普拉梭菌等抗炎性菌群缺失(与糖尿病患者菌群特征类似)。
有研究指出根据肠道菌群诊断痛风相比血尿酸水平诊断准确度更高!
肠道菌群参与嘌呤和尿酸的分解代谢:大肠杆菌可通过分泌嘌呤氧化代谢的关键酶黄嘌呤脱氢酶,促进尿酸生成; 而乳酸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促进肠道尿酸分解,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
肠道菌群还能参与调节尿酸排泄:短链脂肪酸 ( 丁酸) 可通过调节肠道慢性炎症,促进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进而使肠上皮细胞生成更多的 ABCG2、SLC2A9 等尿酸转运子,进一步促进尿酸排泄。
这篇小鼠的研究,就充分证实了肠道屏障与尿酸的关系:高尿酸血症状态下的小鼠肠道的机械屏障(肠上皮细胞部分脱落,肠腺杯状细胞的数量、体积均减少)、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都出现病理改变,肠道尿酸排泄出现异常血尿酸水平升高
而使用菊苣提取物对肠道屏障进行综合调节作用,可显著改善其肠道组织形态的病理改变,促进肠道sIgA分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含量,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促进肠道尿酸排泄,从而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
益生元/益生菌与高尿酸血症
近期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食品分院在Crit Rev Food Sci Nutr发表综述,阐述了肠道菌群在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益生菌/益生元已被证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来缓解HUA。益生菌/益生元促进肠道微生物群对嘌呤和尿酸的分解代谢,增加肠道微生物群对UA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促进肠道吸收或分泌某些转运蛋白,减少肠道炎症反应。
高尿酸血症 (HUA)已逐渐成为仅次于2型糖尿病的第二大常见代谢性疾病,肠道微生物群已成为了解HUA发病机制和治疗HUA的新靶点,肠道菌群还与其他多种慢病相关,“治愈痛风,重在慢病管理”,关注肠道菌群的平衡,远离慢性病!

参考文献:

The gut microbiota as a target to control hyperuricemia pathogenesis: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Crit Rev Food Sci Nutr . 2021 Jan 22;1-11. doi: 10.1080/10408398.2021.187428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