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耗子窑
儿时的农村,人们经常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粮食不够吃就得想办法,其中有一个途径,就是找老鼠要粮食,寻找老鼠的仓库。老家人叫扎耗子窖。家鼠和人们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人们的仓库就是它们的仓库,有人吃的就有它们吃的。因此,很少有人在屋舍或庭院里看见过耗子窖。但野外生活繁衍的田鼠不一样,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大雪覆盖,只能在洞里生活。为了度过青黄不接的季节,田鼠必须储存足够的粮食,老鼠储存粮食的地方,就是耗子窖。
到了粮食收获季节,人们在忙着秋收。庄稼人称之为“龙口夺食”。在人们忙秋收的同时,老鼠也在忙碌,做越冬的储备。割倒庄稼后经常能看到,地里垄背上老鼠搬运粮食跑出来的一条条的鼠道。
秋收结束就到了衣闲季节。那个年头,做买卖,打工都是投机倒把行为,不被允许,但扎耗子窑可以。耗子,自古以来就是“阴类恶物”,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四害”之一。故乡人家一般都有扎耗子窑的工具——“耗扎子”。耗扎子用铁打制而成,拐杖粗细,一头扁尖,呈箭头形状。另一端横向打成一个圆孔,圆孔中安一根木头把手。安装成功的耗扎子形状呈“T”型,便于扎耗子窑时双手持木柄两端向地面使力。
扎耗子窑一般是在秋收后大雪封门之前。这个季节,人闲下了,地还没上冻,老鼠还没开始动用耗子窑里的粮食储备。这个时候,就经常能看见有人肩上搭一条口袋,手提耗扎子和铁锹,腰里系一根麻绳在地里转悠。不用问,肯定是扎耗子窑的。扎耗子窑活儿简单,但判断寻找耗子窖的位置却不容易。耗子窖都藏在地下的隐蔽地方,地面没有任何标志和特征。秋冬时空旷的田野里,哪里有耗子窖,怎么才能找得见耗子窖,得有经验,还得有知识和智慧。有经验的人找耗子窖时,先要找到鼠洞,而且要从洞口老鼠出入的痕迹判断出鼠洞必须是新洞,而不是废弃不用的旧洞。洞中只要有老鼠,附近就应该有仓库,即耗子窖。老鼠建窖有几个原则,一是不会建在离洞口很近的地方。离得太近,容易被人或者其它大的动物挖掘洞口时找见。二是不会建在低洼地带建在低洼地带容易在灌溉或发大水被淹掉。所以,了解和掌握这些老鼠习性的人就在老鼠洞口周围10多米地势较高的地方找,最可能的是在田埂的附近。
观察确定了耗子窖的大体位置就开始用耗扎子来寻找探察。扎耗子窖时,将耗扎子宝剑状的尖头对准地面,两手一左一右握着木头手柄,一起使劲往地里摁耗扎子。一边摁一边前后推摇耗扎子。一方面是为了省劲,另一方面主要是让插进土里的耗扎子与土里的东西摩擦发出声音,根据声音和手感判断有没有耗子窖。如果摩擦的感觉比较松软,并能听到有沙沙声,那就很有可能是找到耗子窖了。
接下来就是使铁锹来挖。一般地,挖到深度约1米左右,就看到耗子窖的原貌了。圆圆的窖里,码放的都是同一种作物的穗子。扎耗子窖的人会高兴地把所有的成果装进口袋背回家。一个耗子窖里常常可以收拾出几斤甚至十几斤粮食。最多的时候,一个耗子窖里可以有一斗左右的收获。一斗是30斤,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
但扎耗子窖的人运气再好也好不过根良他大(爹)。那年秋天,割完糜子收工后,根良大沿着地里的圪楞(田埂)割猪草,突然脚下一个闪空,平地上踩塌了一个坑。开始以为是娃娃们恶作剧挖的“闪闪窖”,从塌坑里拔出脚刚要骂人,看见鞋帮子里带出来两根糜穗子,仔细看,原来是个挺大的耗子窖。于是转怒为喜,脱下上衣铺在地上,把耗子窖里的所有糜穗子掏出来,打包好乐呵呵地背回家去。于是村里人就编串话:“人走时气(运气)财神到,走路踩塌耗子窖。”
扎耗子窖收获大小也看年份,如果是丰年窖里的粮食多且籽粒饱满如果遇上歉收年份,扎耗子窖扎出来的都是些野生植物的籽实。扎耗子窖的人就会非常失望,感慨说:“年限呀!连耗子都吃不开细粮了。”
作者:苏福祥
摘自《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