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经典】《伊索寓言》——小故事,大智慧
原创 小雨君 春雨教育 2018-06-29
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寓言集
这是“希腊寓言之父”伊索的智慧之书,也是西方寓言故事的始祖。它用丰富的想象与凝练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个生动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从而向人们揭示了许多充满韵味的人生哲理,爆发出机智的火花。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更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索寓言》的作者叫伊索,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小亚细亚,是一位希腊寓言家。他走遍世界各地,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把动物作为叙事的主角,将寓言故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后来人们将这些故事和其他一些传说故事一起收集、整理,形成《伊索寓言》。《伊索寓言》被认为是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公认的西方寓言体文学的开山之作,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一,手法上多采用拟人或对比手法,生动幽默,极富感染力,说理通俗易懂。在结尾处通常以点睛之语来揭示蕴含的道理,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1.《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钱钟书
2.伊索通过自己的思想力来创造故事,争取自由,当我们这样来看伊索、伊索寓言的时候,我们会对这件事、这段历史心生出一种温情和感动,这就是后来为什么人文主义要把自由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梁晓声
3.《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人传给后世的一部饱含生活智慧的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遗产的瑰宝。……寓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体验、智慧的结晶,目的在于形象性地反映人们生活中种种有趣而发人深思的现象,给人以启示和教训。《伊索寓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王焕生
《狐狸和葡萄》
有一只狐狸肚子饿了,到处找食物吃。他恰巧路过一片葡萄园,葡萄熟了,一只只很大,紫得透亮,挂在高高的葡萄架上。
狐狸看见葡萄,口水直流,非常想吃。他试着跳起来够葡萄,可是葡萄太高了,根本够不着。于是他又想顺着葡萄架爬上去,但试了半天也不行,葡萄架太滑了,挂不住脚。他搬来石头,想搭成一个高高的台子站上去。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可是搭起来的台子不稳, 左摇右晃的, 狐狸刚站上去,台子就翻了,狐狸跌了一个鼻青脸肿。
狐狸站在葡萄架的下面, 想了许多点子, 但是就是没有一个是切实可行的。他实在没有办法吃到葡萄, 又舍不得离去, 就在葡萄架子下面干站着,一直站到夕阳西下, 他的肚子更饿了。他自己也觉得, 空站在葡萄架下面实在是没有意义, 可是要走的话, 他却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的腿。终于, 他对自己说: “葡萄是酸的一点都不好吃! ”然后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很多人也和这只狐狸一样,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明明是自己无能, 却总是给自己找一大堆别的借口。
《农夫和马》
有一个农夫,他有一匹马,他每天都牵着马下地耕田。因为只有一匹马, 所以马耕地很慢也很累。这个农夫总是想: “我要是再有一匹马, 那就能又快又好地干更多的农活了。”于是, 每个礼拜他都要到教堂去, 向上帝祈祷:“全能的上帝,请您赐我足够的钱,让我能够再买一匹马吧! ”他就这样在祈祷词中没完没了地说这件事,不仅神父觉得厌烦,甚至连上帝都觉得厌烦了。
突然有一天晚上, 小偷进入了他的家中, 从马厩里牵走了他唯一的马。这下子农夫可惨了,没了马,他根本就没办法下田耕地! 于是, 每一个礼拜天, 他都到教堂去, 开始用另一套说辞反反复复地祈祷。他对上帝说: “全能的上帝,请您发发慈让我那匹被人偷走的马回到我身边吧, 我只想要回这匹原本就属于我的马, 再也不想要第二匹马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愚蠢的人就是这样, 他们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总是想要得到自己还没有的东西。他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加珍惜、不加爱护, 直到这些东西被人夺走之后, 他们才会明白, 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已经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