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期 念兹在兹集邮情 | 新中国首位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荣归集邮有限公司
”邵老好……欢迎邵老回家……邵老我们爱您……”90后青年员工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让一位耄耋之年的资深“90后”内心温暖,充分感受到家的亲切和温暖。这位老人便是新中国首位邮票总设计师、中国邮票设计师之家文化主题邮局名誉局长、久负盛名的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
青年员工们自发组织起来,到门口列队欢迎邵老师。虽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都曾被邵老师精神所打动。他们中有的还是“邵柏林设计作品展”志愿讲解员。邵柏林先生向大家抱拳还礼。
近日,邵柏林先生专程回到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看望中国集邮广大干部员工,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3的专访,与青年设计师交流座谈,分享邮票设计心得。
邵柏林先生曾在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和平门大楼工作几十载,如今又专程来到中国集邮复兴之地,这背后是念兹在兹的集邮情怀。
任永信总经理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对邵老师回家表示热烈欢迎,赞赏邵柏林先生是中国集邮的“一杆旗、一面镜、一块牌、一颗星”,感谢邵老师耄耋之年仍不遗余力地为集邮事业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四处奔走。特别是近一年来,为“邵柏林设计作品展”、中国邮票设计师之家、“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等活动的举办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份精神是中国集邮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也是激励广大集邮人努力推进集邮复兴的重要力量。
邵柏林先生谦虚地表示,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能为中国集邮事业发挥一点余热,做一点工作,感到非常欣慰。任永信陪同邵柏林先生参观了一楼集邮文化长廊。邵柏林先生不时驻足观看,询问所展陈邮票、邮品的背景含义等内容。在《民胞物与——张载诞辰一千年》个性化邮票展板前,邵柏林先生不禁感慨如今邮票设计日益精美、题材涉猎广泛,文化味越来越浓,特别是对中国集邮深挖优秀传统文化,以邮为媒讲好邮票故事、中国故事的做法非常赞赏。
任永信与邵柏林交流
作为中国唯一一位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先生的作品多、质量高、影响大。其设计的《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邮票是我国发行的故宫邮票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此次“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上的重磅展品。
《中国文艺报道》对故宫特展的报道
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CCTV-3《中国文艺报道》记者的采访时,他回顾了与故宫六十多年的缘分,介绍了这套邮票诞生的来龙去脉。他说自己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就经常去故宫,后来又设计了《首都名胜》,其中第5枚就是太和殿。
邵柏林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198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故宫提前一年致函邮电部请求发行邮票,经核准列入1985年发行计划。这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不少人跃跃欲试,最后交由邵先生设计。邵先生从故宫专家的三条建议中,选择了建筑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并借鉴院藏《康熙南巡图》《光绪大婚图》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选取了故宫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对体积与空间进行准确组织,将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列为第一图;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第二图;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第三图;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为第四图。四图连成一气,构成长卷,平铺而延申、舒展而连续,即可巧妙地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画面,又可连成一体构成有机整体,气势非凡。
明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看到邮票后大为赞赏,并欣然为四枚邮票命名:丹阙凌云、太和晴旭、乾坤交泰、琼苑春晖,为邮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J.120 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
设计者:邵柏林
发行日期:1985.10.10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国家博物馆,北京为故宫博物院的真正所在地。发行邮票以我国独有的故宫紫禁城宫殿为主要内容,表现方法是把中国传统的金碧重彩绘画方法与邮票艺术简约概括的规律结合起来,以期将故宫的古建筑美和金碧辉煌的色彩感表现出来。”
——邵柏林《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邮票设计报告
在回答记者关于故宫“宫”字形的徽志的设计过程时,邵柏林先生回忆到,2005年,故宫为庆祝建院80周年,向全国征集故宫logo设计作品,2788件来稿竟然无一中选。后来,时任故宫常务副院长的李季先生为此专门找到曾为故宫设计过邮票的邵柏林先生。邵柏林先生仅用7天时间就交稿,并获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宫”字形标志在近三千件来稿中并不鲜见,有200多个作品选取了这个角度,但邵先生巧妙地在“宫”字上头的点上做文章,塑造了今天广为人知的经典作品,更成为人们认识故宫了解故宫的一个窗口。如今这两件代表着邵先生与故宫缘分的作品都陈列在正在故宫斋宫举办的“国家名片,紫禁瑰宝”展览中,成为最受瞩目的明星展品之一。
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取“宫”字形。“宫”字上的一点取材于“海水江崖”和玉璧的图形元素,意味吉祥如意、源远流长。海水托玉璧,取其珍如拱璧之意,象征故宫博物院拥有并妥善保管一百八十多万件珍贵文物。“宫”字的两个“口”,正好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宫”字下边不封口,寓意过去的皇宫是封闭的,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是开放的。
采访现场,邵先生还专门带来了《庚申年》猴票的设计手稿及相关资料,并向记者生动讲述了这枚邮票背后的故事,希望能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段邮票史保存下来,留给后人。即使由于年龄的原因,邵先生拿东西不稳,双手有些颤抖,但他仍坚持把一件件珍贵历史文物展示在大家面前。他那生动的语言、清晰的话语、丰富的材料,使得《庚申年》邮票诞生始末越发清晰,也让人感受到邵先生对邮票的初心与痴心,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邵柏林与优秀青年设计师郭志义交流
得知邵柏林先生回公司,设计师们也非常激动,争相向邵先生讨教设计经验。郭志义先生是优秀青年设计师中的代表,6月23日即将发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邮票就是他的邮票处女作。他向邵老师汇报了这套邮票的设计思路和特色亮点,得到了邵柏林先生的表扬。邵先生勉励他要不断努力探索邮票艺术规律,并以《首都名胜》这套邮票举例。
邵老感慨道,这套邮票是在1955年设计的,当时自己只有25岁,刚走出校门不久,各方面都很幼稚,谈不上对邮票艺术的理解。当时这套邮票发行经历了波折,也正是这套邮票让邵柏林先生加深了对邮票设计的理解,见证了自己的邮票设计生涯由青涩逐渐走向成熟。6月15日恰逢《首都名胜》邮票发行65周年,邵老也谦虚地在“放光芒”邮票展板上题写了“不懂邮票设计的设计——邵柏林汗颜六十五周年后”。
邵先生表示,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培养了一批设计人才,与印制局设计室的设计师们一样,都是中国集邮的宝贵财富,邮票设计事业后继有人,令人欣慰。希望能有机会多与青年人交流。他鼓励青年人要坚定信念,保持对集邮的热爱,也祝愿青年设计师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邵柏林先生的谆谆教诲和对集邮的赤诚之心,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也坚定了大家不断推动集邮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集邮有限公司领导班子及全体中层干部、设计编审部全体设计师、团委和优秀青年代表参加了活动。
更多内容请见视频号
撰稿:秦敏、杨斯沫
编辑:周凯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