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日课016丨人生路漫漫,出发太久,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16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六章)


体道之要,在于致虚、守静。极和笃则是虚与静的极致,是心灵修养的最高境界。

虚,倒空,将系统格式化,保持虚空状态,才能持续不断地装下吸收新的东西,人生才能保持生机。

静,专一而不掺杂任何杂念,唯有静方能从纷纭繁杂中理出头绪,处乱而不惊,果断决策。

虚者无欲,静者无为,这是道家最基本的修养。

当心灵达到虚静的极致状态,纵万物杂然并作,亦可看到其往复循环的迹象。蒋锡昌言:

《尔雅·释言》:复,返也。万物自生至死,犹人行路之往而复来,比喻适当,此正《老子》用字之精。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谓万物竞生,吾因观其归终之道。

万物芸芸,千姿百态,呈现出万千之象,最终都回到各自的本初状态。一切万物的原始,也是一切万物的终结。人生路漫漫,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初心为何。

回归之本初状态,也就是归根,归根为静,也就是复命,回归生命的本原,复发生机。这是一种常道,知道这种常道,才算明白事理,故曰明。不知道这种常道,任意妄为,那就危险了,故曰凶。何谓常,《韩非子·解老篇》言:

夫物之一存一亡,乍生乍死,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而在于常,是以不可道也。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后可论。

常乃事物运行的永恒规律,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方可洞察本质,才能称得上明;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律,盲目行事,自然难以成功,甚至招灾惹祸。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常则心胸空旷,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容,包容,无所不包的意思。有容乃大,自然就能坦然大公,而不偏私。坦然大公,天下之人才能往而归之。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无灾无患。王弼注曰:

无所不包通也。无所不包通,则乃至于荡然公平也。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于穷虚无也。穷极虚无,得道之常,则乃至于不穷极也。

遵循自然法则而行事,何危之有?自然面前,当常存敬畏之心。倘若总试图体现人的意志,显示人的力量,处处与自然较量,则难免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加入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道德经日课015丨不追求完美,才是生活的真谛

道德经日课014丨学习经典,是为了传承,而不是回到过去

道德经日课013丨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道德经012丨懂得节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

老子日课011丨多读无用之书,多做无用之事,人间值得

日课温故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孟子温故(全) 14篇305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中庸》日课(全)60讲

涵泳诵读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五卷全 (诵读版)

家风传承

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家训《澄怀园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