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开放周活动 | 教学,要示范
虽说我对这学校,并没有任何的挑剔之心,但这一次去学校,我却觉得自己就是去找学校毛病的。在观察结束之后,看着自己手中那份密密麻麻的观察简录,我却觉得,在那短短两小时的观察里头,似乎,我的眼里,只有学校的问题。而后,我便想着将这样的观察记录,给完整化、细节化、具体化。只因,简单的一张纸并不能将学校的优缺点,都给悉数不剩地记录下来,但文章却可做到。
不过,大家要清楚的是,不论我的文笔,有多优雅,亦或说,我的观点,有多独特,那都不过就是我的个人之见。社会就这样,只要你张口,只要你下笔,那角度也便来的了,标准也夹杂其中。其次便是,在这其中,我是一个观察者,并非学校教师,那自然会是写出有别于学校老师教学感受的某些观点出来,而这不一定都对,也不一定就是绝对的专业。且是不具任何的针对性。
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现场观察者,我并不是在针对学校的哪个老师,我只是在用自己的眼睛来去观察,用自己的观察来做记录,用自己的专业来做分析。与此同时,我也并非看不见老师们的努力与用心,我不仅有看到老师们的努力与用心,还为之感动,并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最为简单的端饭,若是我,我是万万不可能像学校老师那样,一口气就将那三大盘的食物,给端上了楼的。
不管怎么说,于我,此即学习,亦为精进。好吧,废话少说,先进入正题吧。
一、室内活动
我家孩子的学校是在郊区,那有小溪、小山,但非人造。户外设施的草地等都是真实的,而非采用现代塑膜仿造而成。我喜欢该校的一大原因是顺应自然,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学校的很多教学教具,就是屋前的自然之物,如石头、树枝、落叶等等。走进孩子们的教室,落叶、树枝等入眼可见,但那已不是简单的落叶、树枝,而成艺术品。这似乎在悄悄告诉我们说,艺术不在于华丽与昂贵,艺术的真谛是美,是返璞归真,是在一片落叶中显智慧,于一个树枝里见宇宙。
这还不算是震撼。令我惊喜的是,在这一次的课程观察中,我看见老师的教学是不执拗于自然,反而是能够很好地将现代教具与自然之物相结合。当前育儿都是呼吁回归自然,觉得现代儿童多有“自然缺失症”,但却忘了重要一点,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的个人力量是很难阻隔时代发展的,那引领孩子单纯回归自然是不够的。我们理应是一手自然,一手现代。
不然,只是羡慕山林学校,想着怎么将孩子给成长于深山,玩耍于自然,那孩子的往后,可能会是患上“现代科技缺失症”,及至成长,在深山能活,行走都市却觉困难。只因,不论都市还是丛林,这一方的水与土,都正在无时无刻不静静地养育着,深处其中的人儿。
因懂这,我在过往岁月里头,及往后的人生岁月里头,都会在都市与深山中做个平衡。教育是在塑造孩子这个生命,科技与人文虽是为人所创,但这科技与人文本是有存在意义的。在这世间的一切,但凡存在,皆可成为孩子成长的有力教学教参。在这其中,孩子能得多大获益,除却自身的资质与努力之外,那教育操作员是怎样利用这些教参的,亦是同等的重要。
据我所知,在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好父母是重要的,好老师亦是需要的。而且在有些时候看来,一个好老师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不亚于好父母在儿童生命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孩子是跟随身边人成长起来的。而这身边人不仅有父母家人,还有亲朋好友,乃至于老师同学。也因此,在这为时不多的观察中,除了观察儿童的表现,我更看重对老师的观察。
虽说几个学校老师的能耐,不足以说明一切。但,经由观察学校一个班级的教学活动,我能够对学校教学有个大概的了解。前面也有说的,学校老师注重教学工具的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但又不会执拗于此。这是我所欣赏的。但,一个老师的能耐,却不仅于此。教师是在育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刻不在给予儿童影响。
当然,不论是谁,给予儿童的影响,都是利弊兼具,在这人间,压根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儿。我也不例外。我在陪伴自家孩子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但我会努力去完善它。教育不是要求成人完美,教育是要求成人懂得如何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我看来,一个人,不论长幼贵贱,只要懂得去精进自我,那便是优秀而出色的好老师、好父母。
在这一天,我所观察的班级是在学习摆石,经由摆石学习秩序。在这过程里头,我发现,老师不仅仅是在唱独角戏,老师还懂得让孩子去实践与操作,经由嬉戏般的实践与操作来架构自身内在秩序,领会课堂所学。其实,教育就该这样。在说明相关规则之后,就去放手让娃实践。实践是成长的有力渠道。但我认为,老师在规则讲述上,表现得还不够具体,更是缺乏相应的示范性。在一个班级里头,不是所有的孩子具备同等的理解力与领域力的,那观察力也会存在相应差距的。
这具体的,以课堂为例,老师以“猫狗猫狗”的排列顺序为范例,要孩子拿着“黑石白石”来去排列,这对于三岁儿童来说是有一定难度性的。教学有难度不打紧的,但我们在教学中要竭尽所能地将教学给明朗化,并尽可能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词语来去做表达。在这其中,我们说一次,孩子听不懂,那我们可以试着去说上多次,并在每一次表达之时,就去思考孩子是否有听懂,如有不懂,那就转换句意。不然,我们对着同一话语,说了再多的遍数,是没多大裨益的。
当然,对于三五岁的低龄儿童来说,成人的说,是很不够的。只因孩子的经历尚浅,他们没法在短时间里头,将成人的每一个语言指令,都给很好做到,在听清之后就迅速地将其给转换成为行动指令。那在教学的时候,我觉得,给予儿童应有的直观性示范,是较好的教学模式。我承认,教学要说,但教学更要示范,而且那“说”是为了服务示范。不然,孩子可能会是无从下手。那按时完成任务,更是困难。
若我是那当天的老师,在拿着猫狗卡片摆完造型之后,一定会在地上用石头摆出相应的造型。而后便是快速去掉自己的石头造型。在这之前会与孩子说清道明,并提醒孩子用心看。对于成人来说,听了一遍或多遍的老师指令之后,基本都能摆出相应造型来,但孩子不同。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将“猫狗猫狗”转换为“白黑白黑”是少不了大脑相应转换力的,加之同一年纪的儿童往往会是存在差距。至于当着儿童的面,用石头快速摆出相应造型之后又去掉,这是为了训练儿童的快速记忆力与细微观察力。
当然,我的这一做法可能会是在无形中降低孩子的实践难度。但我认为,这是可行的。教学要与儿童目前能力相匹配。不然,孩子在成长中容易生发相应的畏难情绪。不论成人还是小孩,人都是这样的,成长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且是对于难度太大的东西,可能会是心生怯意。那我们就要给予儿童成长相匹配的精神食量来去滋润他们。老师的教学要经儿童内在消化,才能很好做到滋润。不然,儿童的学只是学,却可能会是少了转化与领会,乃至于融会贯通。
其次便是事关“秩序”概念的诠释。对于儿童来说,将动物给摆成“猫狗猪鼠兔”也是很美的,是很有规律的。但成人不同,成人不仅仅是在摆造型,成人更多是在抓规律,捕捉其中的节奏性。这是需要相应思维逻辑来做支撑的。在这一点上,老师讲学还是清晰的。当然,课室的孩子却需要时间来去做消化。这便是为何说不少的孩子,都听得有些糊涂,以至于拿到石子的瞬间,有些无从下手,就剩了个随心所欲地摆石嬉戏。其实,孩子对某知识的消化是离不开大脑思维力与领悟力的。
虽说讲学清晰,但,我觉得,老师并没有针对儿童认知去对该概念作相应的诠释。在我看来,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是将同一知识给用儿童能懂的语言来去作表达,不然,我们的教学也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点,我也在探索)。这同样是举例来说吧。秩序与规律是抽象的,三岁儿童的思维尚未发展到抽象思维阶段,那我们在对孩子传授抽象概念时,就要竭尽所能地将其给具体化和形象化。不然,孩子怕是难以理解“秩序与规律”,而只是简单记住了“秩序与规律”这个词。
实际上,人只是记住概念,却不懂其意,在很多时候都是很不够的呢。这就好比是说我在家给孩子读诵《声律启蒙》,里头有很多名词概念,或寻常或生僻,但对于儿童来说,哪怕简单的“柳”,都是陌生的呢。那在讲学的时候,我们就要竭尽所能地将“物”与“词”之间的关系,给嫁接起来,并设置相应的语词边界。如秩序与规律,在课堂里头,老师为孩子设置的秩序与规律就是“猫狗猫狗猫狗”,而不是“猫狗猪虎兔”。当孩子真的懂了之后,我们又要懂得去帮助孩子实现以“石”代“物”的转移。而这,“说”是不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短时间里,对老师的语言指令,很好做到领会。
其三便是,在那课堂之上,老师的语言指令是白石取代猫,造型应该是“白黑黑白黑黑”,可不少的孩子却将造型给摆成了白白黑,白白黑;黑黑白,黑黑白等,有的孩子更有趣,直接给我们来了一个八黑一白,即黑黑黑黑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黑黑黑白。当然,从娱乐角度来说,这都是可以的呢,因有规律,只不过说孩子们的规律,与老师界定里的规律,有了差距。但从执行语言指令的角度来说,孩子们对老师语言指令的执行度,是不高的呢。不过,这也是可理解的,毕竟孩子年幼。
但,我却以此认为,孩子年幼,不是理由。在那为时不长的课程里头,老师是否有将自己的语言指令,给表达到位,是需要有所思索的。在儿童教学过程中,不要觉得课题不难,不要以为自己已是讲懂。以我的经验来看,有些时候,也许我们的讲懂,只是我们自己的认为,是站在我们成人角度的一种“讲懂”,但于儿童,却不一定懂了。人就这样,在不懂,亦或说懂得不清的时候,是很难能够有所操作的呢。教学理应是对孩子真正做到讲懂。而这,确实是不易做到的呢。我在与自家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都经常会得到孩子的“为什么”答复。
其实,让孩子用石子摆造型,这看似简单,其实不简。一个简单的摆石动作,其实是包含了好多东西的。如老师的动物造型,都有哪些规律,如何寻觅,怎样发现,如,哪个石子取代哪个动物等等,前面有说的,以“石”代“物”环节时,老师有用嘴在说,但少了示范(老师在课堂,只是示范了猫狗等动物的摆放),以至于孩子转身思维有混,都理不清哪个石子取代哪个动物的了。在我看来,教学的较好是一边说,一边示范。
在这之前呢,我有观察到不少的孩子对那猫狗等的规律性,都掌握得还很不够,就更别说后面的“以石代物”这一转换了。这也就是说,除却个别突出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任务,多数的孩子都被障碍在了规律掌握的第一阶段。而这,既少不了思维逻辑的运用,也缺不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由此可知,作为成人的你我,不要小瞧这看似简单的摆石课程,那自然地,在课程教学之时,我们要懂得将成功摆石这一目标给细微化,这有点像是瑜伽中的动作分解。拿起石头摆放造型,既是目标,亦是有着好几个细微动作蕴含其中的大活动。
在这点上,老师有做,但仍是不够具体,不够生动。抑或说因时间关系,给与孩子们观察思考的时间,尚且不够。其实,在这时候,我们可引入容易观察的数字,用“1212”来去帮助孩子发现规律,并导其捕捉,这数字之间的规律所在。
不过,在整个过程里头,令我敬佩的是,不管孩子的摆石作业,完成得如何,老师都不曾有责备。在这其中,老师只是在夸奖完成出色的孩子,并去到其他孩子的身边,观察他们的活动。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成人对其优点的强化,有利于积极性的提高。所以说,不论孩子做得如何,示范与夸赞,是正确的。
以上,纯属个人之见,下一篇,室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