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11万毕业生里,除了少帅,还有铁道部长、著名作家
编辑搜图
▲东北陆军讲武堂
1907年,奉命治理东北乱象的军机大臣徐世昌按照清政府新政要求,下令在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设立东三省讲武堂。1908年,学校正式命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开始仿照北洋新军模式,大张旗鼓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但3年后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迅速被推翻,讲武堂也一度停办。
编辑搜图
▲东北陆军讲武堂陈列馆
东北讲武堂曾广登招生广告
1919年3月,执掌东三省军政大权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复办东北陆军讲武堂,希望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军事素养的年轻军官,替换自己那些日益落伍、骄横跋扈的绿林老班底。最初招收的学员,都是从奉军内部招收的团级以下军官;第4期开始,在教官郭松龄的建议下,进一步放宽标准,开始招收18至24岁之间的中学毕业生,并在北京各大媒体上刊登了招生广告。
编辑搜图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
少帅是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
从1919年创建至1931年被迫解散,东北讲武堂共招收学员11期上万人。东北军中上至最高统帅,中至各级将官,下至各级连、排长,绝大多数都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其中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少帅张学良。他原本准备报考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但由于奉系和直系军阀突然交恶,他被迫转投东北讲武堂,以卫队旅“见习排长”的身份成为讲武堂第1期学员,并在那里结交了良师益友郭松龄,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922年,张学良出任东北讲武堂堂长,成为东北讲武堂的核心领导者。
编辑搜图
▲新中国铁道部长吕正操
新中国铁道部长毕业于讲武堂5期
后来担任新中国铁道部部长的吕正操,也是东北讲武堂第5期毕业生,当时他文化水平不够,经过一番恶补才最终跟上了进度。但1925年毕业后立即得到张学良的赏识,被从卫队旅调到张学良身边,担任少校副官、秘书。西安事变后,已经升任团长的吕正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拒绝撤退命令,率部在河北省晋县小樵镇(今石家庄市晋州市小樵镇)宣布脱离东北军,成为一支在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最后创建了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编辑搜图
▲东北讲武堂毕业的作家萧军
讲武堂毕业并未拿枪却拿起笔
曾创作反映东北抗日斗争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的作家萧军,虽然一生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却是东北讲武堂第9期毕业生,并在哪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早在1927年,他投考沈阳宪兵教练处,并以第8名的成绩被录取;这年冬天,他又改名刘尉天,考入讲武堂第9期炮兵队学习;1931“九·一八事变”后,他没有随军南下撤入关内,而是北上哈尔滨参加了抗日义勇军,兵败后就脱离军队专门从事文学写作。同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他辗转前往延安,创作了《从临汾到延安》等多部反映抗战生活的作品。
编辑搜图
▲抗战期间的讲武堂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