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175:人无恒心只因太好面子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7.25)
这是孔子谈正面形象的四种标准或者境界。
圣人:境界最高,薄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尧、舜等圣王,这种人很少,也根本见不到,只活于上古传说之中。
君子:是有仁德的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善人:心中有善无恶,不是偶尔或常常为善,而是长久如此。这个标准也挺高,善人不践迹,若能博文好古,亦可以为君子。
有恒者:有恒与圣人相差最远,但如果无有恒心,也做不了圣人。所以有恒是一切的起点。
朱子有言:
圣人发明内外本末,大小巨细,无不周遍。君子是事事做得去,所谓“君子不器”。善人则有不及君子,只是知得有善有恶,肯为善而不肯为恶耳。有常者又不及善人,只是较依本分。
四者中,似乎有恒最易做到,守本分有什么难?然而,在孔子看来,难矣。为何?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因为虚荣、好面子。本来没有却要装作富有,本来空虚却要装作充实,本来困约却要装作侈泰。这种撑面子、假大空的事情,怎么能长久呢。面子总要金光灿烂才好看,然而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岂能常泰常盈常有?十之八九为寻常事。而成就人一生辉煌的,正是这日积月累的寻常事。再愚笨之人,在某一领域沉浸三五年甚至更久也会有所成就。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温故知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