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典籍-医学心悟

成书背景

为了使门人很好地领悟先贤要旨,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心得于雍正十年(1732年)间,整理撰写成《医学心悟》五卷,作为门人学习的教材之用。

作者简介

程国彭(1680~1733年),字钟龄,号恒阳子及天都普明子。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氏,新安歙县城邑人。由于少年时体弱多病,每发缠绵难愈,于是涉医成趣,立志潜心并发奋研读《内经》、《难经》以及金元医学四大家之旨。其常常是彻夜不寐,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学先贤而不泥,融会贯通各家学说,深悟其中奥旨。他认为:医道自《灵素》、《难经》以来,首推仲景,以为其制方之祖也。仲景论伤寒,而温热、温疫之旨有未畅;河间论温热、温疫,而于内伤有未备;东垣详论内伤,发补中枳术等论,卓识千古,而于阴虚之内伤,尚有缺焉;朱丹溪从而广之,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以补前贤所未及,而医道亦大全矣。程氏认为:各家学说“合之则见其全,分之则见其偏”。故主张“兼总四家,而会通其微意,以各其用,则庶几乎其不偏耳”。另编有《外科十法》1卷。

内容简介

《医学心悟》对中医内科学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①总结了中医病因学说,指出“人身之病,不离乎内伤外感,而内伤外感中,只一十九字尽之矣。如风寒暑湿燥火,外感也;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夫阳虚、阴虚、伤食,内伤也。”②明确提出八纲辨证的概念,谓“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③明确提出了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逐一介绍其概念、适用范围、代表方剂、使用禁忌等,对内科临证有着全面的指导意义。④病证辨析清楚,脉因证治丝丝入扣。如论咳嗽,首分外感内伤,外感中复分风、寒、暑邪、湿气生痰、燥气焚金等;内伤又分七情气结、郁火上冲、肾经阴虚、内伤饮食、脾气虚弱等,基本涵盖了咳嗽的各种证型。⑤自拟方剂,药简效宏。本书附方百余首,多为程氏“苦心揣摩所得,效者极多”,如止嗽散、加味香苏散、消瘰丸、治痢散等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此外,作者对“火”的论述亦简约明了,切于实用。历代中医论“火”,称谓繁杂,如壮火、少火、天火、人火、君火、相火、龙火、雷火等,不易把握。程氏取丹溪思想之精华,以虚、实二字概括之:“夫实火者,六淫之邪,饮食之伤,自外而入,势犹贼也。虚火者,七情色欲,劳役耗神,自内而发,势犹子也。”并指出治火之法为“贼至则驱之,如消散、清凉、攻伐等药,……子逆则安之,如补气、滋水、理脾等药”,颇便临证掌握。

书评序言

昔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诚以济人为急。相之良、则安天下,医之良、则自乡而国,罔不获济。虽隐与显有殊,而名闻于一时,眼前收效,是亦君子之所用心而不敢忽也。第操是术者,非探其奥窈,有以洞见肺腑,讵可轻为尝试!此予少时曾读《灵兰》,惊深渊浮云之喻,遽为却步望洋之叹,有不类河伯初时之溟也哉!

程君钟龄,原字山龄,资分高,搜讨富,攻举子业,有声庠序。乃以家贫善养为务,问取岐黄书,寻绎往复。又于张、刘、李、朱四大家,贯穿融会,一编入手,必有所折中,不从门面语掩饰时人之耳目。由是出而问世,踵门者无虚日,经年累月,每为远地作信宿客,凡有来者,多叩门而返。自憾无广长舌,化百千身,以应人之求也。爰着《医学心悟》一书,授之生徒。所言悉有根柢,而笔又足以达之,故四方从游者日益进。尝语门弟子曰:一壶冰,三斛火,只在用之适其宜耳。然而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昔医缓兄弟三人,其二兄治病,治于未形,虽名不闻于诸侯,而所学益大。书中百误歌以及人参果等篇,是又在医方之外,弭忠于未萌,而兼为保生计,非迂谈也。一日所获之钱,多合膏散,任人取携,投之辄效。穷乡得此,有一服而两人分饮取验者。膏去风毒及百病,凡有患处,贴肤而消除者,啧啧有言。此岂虚声动人之听闻哉!频年以来,钱到即散,总为此事着力,视昔之崔世明、李庆嗣不少让。诊视之际,不论贫富贵贱,咸细心处治,审症必详,用药必当。眼光所到,四面流通,无非实地济人之心,所着方书,抄阅者众。君虞其不广及也,乃付之剞劂,以公同志。宁不与调和燮理者,均称其职,而无憾也乎!君曰:书成之后,一担稍释,我无复内顾矣。予犹以为不然,古之仁圣高贤,尽属救世,实地工夫,尽有着落。当前利益,非为空言,由亲及疏,由近及远,君有以自见矣,无事他适也。至其书之精意,愧非越人,难窥底里,亦不过从傍觇君之用心与观其所行而质言之,以俟世之识者,共相鉴赏而已。是为序。

时雍正壬子上春 同学姻弟饶兆熊拜手书于天宁禅院

自序

古人有言: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是以为人父子者,不可以不知医。虽然,医岂易知乎哉!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以卑鄙管窥之见,而自称神良,其差误殆有甚焉。予少多病,每婴疾则缠绵难愈。因尔酷嗜医学潜心玩索者有年,而四方求治者日益繁,四方从游者日益众。然此衷常栗栗危惧,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盖以上奉君亲,中及亲友,下逮卑幼,性命攸关。其操术不可不工,其处心不可不慈,其读书明理,不至于豁然大悟不止。爰作是书,以教吾徒,而名之曰《医学心悟》。盖警之也。然心悟者,上达之机;言传者,下学之要。二三子读是书,而更加博览群言,沉思力索,以造诣于精微之域,则心如明镜,笔发春花,于以拯救苍生,而药无虚发,方必有功。仰体天帝好生之心,修证菩提普救之念俾闾阎昌炽,比户安和,永杜夭札之伤,咸登仁寿之域。岂非业医者所深快乎!况为父者知此可以言慈;为子者,知此可以言孝。以之保身而裕如,以之利人而各足,存之心则为仁术,见之事则为慈祥,尤吾道中所当景慕也。二三子识之,予日望之。

时雍正十年孟春月吉旦 天都普明子程国彭钟龄自序

影响评价

此书内容丰富,切于实用,条理清晰,纲目分明,流传颇广。

(0)

相关推荐

  • 初学中医推荐您看这本就够了

    学中医? 医道浩如烟海,你真的准备好学了么? 中医是一辈子的事 只有成和败 没有半吊子 古人云: 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 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深和全的背后需要多么沉心静气呢? 儒者未能不知 ...

  • 传统典籍文献的传承与发展

    5月23日下午,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远集坊--创新与发展系列讲座第11期在北京举办.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以"传统典籍文献的传承与发展"为题发表演讲. 李岩在演讲中从文脉 ...

  • 传统典籍-洗冤集录

    成书背景 作者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和经略安抚使等职,其间多次主管刑狱,经验丰富.认为"每狱情之失,多起于发源之差:定验之误,皆源于历试之浅".遂博集自<内恕录>以下数家 ...

  • 传统典籍

    -金匮要略直解 中医药适宜技术2021-01-19 11:30:00 成书背景 程氏慨于赵以德.胡引年所注<金匮要略>文多讹舛,故广求善本以改正.征引<内经>.<神农本草 ...

  • 传统典籍-蠢子医

    成书背景 本书系龙氏为诸孙习医所编,见证即录,故无次序. 作者简介 龙之章,字绘堂,清代医家.原籍河南太康,后迁居项城.生卒年代失于详考(约诞生于嘉庆年间,卒于1881年).青少年时期学儒,是项城的岁 ...

  • 传统典籍-眼科集成

    成书背景 本书系作者精选前贤妙论,搜集眼科名方加以增补发挥而成. 作者简介 陈善堂,重庆人,晚清医家. 内容简介 一.虽曰集成,每见增补,亦有发挥 <眼科集成>精选诸多前贤妙论,搜集明清眼 ...

  • 传统典籍-杏苑生春

    成书背景 芮氏著<杏苑生春>一书之缘起,亦与庸医之种种陋弊有关.芮氏素怀普济仁心,博览医经,然浩瀚古籍也是良莠不齐,正如叙中所言:"其中议论明而调方未善者有之,力量至而先后.重轻 ...

  • 传统典籍-外科明隐集

    成书背景 本书内容多引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及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参以作者个人临床经验而成. 作者简介 何景才(1848-?),清末外科医家.字羡亭,三河人.幼家贫 ...

  • 传统典籍-神农本草经会通

    成书背景 作者尝谓<神农本草经>能泽益于世,遂于公余辑其要略,致仕后是书不离坐卧,反复易稿,始编成<神农本草经会通>十卷. 内容简介 滕弘,号可斋,明代官员,邵阳(今属湖南)人 ...

  • 传统典籍-太乙神针心法

    成书背景 本书所载太乙神针证治诸法,系据一无名道人之心传整理而成.韩氏又于<灵枢>.<素问>及<针灸大成>等书内参互考订.删繁就简.撷其精英.附以己见编成此书. 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