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药证条纹--54条
文字整理:附子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解读:桂枝汤,从药证、鉴别、医案三个步骤解读。
第一步药证:
“病人藏无他病”,这句是说没有别的器质性的疾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这个“时”是“定时”的意思,就是定时定点,比如假设今天下午会怎么样的话,明天下午还是这个样子,就是有一个规律性,就是定时的意思。
“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这里又提到了一个发热,因为桂枝证本身就有一个发热,发热恶寒或者是发热汗出,而这里的发热更局限在了固定的时间段。“汗自出”,因为桂枝证本身就有汗出,而且这个汗出前面已经提到过很多次了,如“阳浮者热自发”就是发热,“阴弱者汗自出”就是出汗,所以说这条算是对桂枝汤的一个重复,也就是说桂枝汤原先的药物证范围很广泛,而现在就局限在一个“定时”,之前提到的都是有发热汗出,但范围很广,没有说具体的时间,而这里就定在了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所以就是把大的桂枝汤缩小到一个点上而已。
“此卫气不和也”,也就是说“时发热自汗而不愈者”是卫气不和的表现,那么该怎办?“先其时发汗则愈”,也就是说在这个定时发汗之前把这个汗发出来就可以了。
总结一下,药证主要有三点,第一个是“定时”,第二个是“发热”,第三个是“汗出”,这些都是桂枝证,但这里多了一个规律性、时间性、定时性,在这之前没有提到过桂枝汤的“定时”的特点,因为会想到往来寒热,也是有一种时间段的那种感觉,一会冷一会热,这也是有一个时间段的改变,但是桂枝汤之前没有提过,这个五十四条里面就明确提出来了一个“定时”的问题,所以这个条文重点特殊的地方就是这个“定时”。因为发热、汗自出之前都提到过很多遍并不是新鲜的药证,所以这里的药证就是发热、汗出和定时。
第二步鉴别:
这个条文里说到三个药证:定时、发热、汗出,那么通过这三点来分别跟类似的条文进行鉴别一下。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而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这里面有一个“一日二三度发”,就是一天发作两次或者三次,也有一个时间段的问题。“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什么叫“疟状”?就是涉及到“时间段”的问题,比如一到三点会发热恶寒,然后到了七点到八点又会发热恶寒,就是有一个时间段,这就是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就是一天发个两三次,就像往来寒热一会热一会冷,然后还有一个时间段,但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好了,所以第23条也涉及到一个定时的问题,需要和桂枝汤“时发热”的定时进行鉴别一下。
那么第23条和这个第54条的桂枝汤的区别在哪?因为第23条用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也就是说它含有桂枝汤的一部分同时还加上了一个麻黄汤,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呢?定时和发热都有了,但第54条中没有恶寒,只有定时、发热、自汗出,而第23条中有“恶寒”,也就是说有恶寒、怕冷,存在着表实证的时候还需要把麻黄汤加上,单靠桂枝汤,解决不了“寒”,所以23条和54条的区别点就在于“冷与不冷”。 23条和54条都可以“定时”,如疟状,也都发热、出汗,但是区别点就在于23条虽然热多,但也有寒,寒少是少,但毕竟也有,而54条没有寒,只是热定时呼一下冒一身汗,把衣服脱掉,过了这个时间段之后,自然汗就没了,热也就下去了,就恢复证常了,但是出完汗之后不会冷,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这就是一个鉴别的点,这个是跟23条相鉴别的。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那么这个26条和54条的鉴别点在哪?首先都有出汗;其次54条的“时发热自汗出”里有定时、发热、自汗出,而发热和自汗这个跟后面要讲到的“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的阳明病有一部分会很相似,但是54条再重复一遍定时、发热、自汗出以及根据之前讲过的桂枝证里都没有提到过口渴、想喝水,所以口渴想喝水不是桂枝证。26条提到的是大烦渴不解,所以26条与54条主要鉴别点在于渴与不渴,“不渴的发热的定时的出汗的是桂枝汤”,“渴的出汗的、渴了喝水不解渴的就是白虎加人参汤”。所以,54条与23条鉴别要点是寒与不寒,寒则23条,不寒则54条;与26条鉴别在于渴与不渴,渴则26条,不渴则54条。
第三步医案:
第一个医案,讲53条的时候,说到的老大娘就是很典型的下午后背热,其他时间段没有这种感觉,下午后背热这不就是有一个时间段,也就是一个定时出现了。后背热也就是发热,之后我还问她,你还有没有别的什么症状啊?她说热的时候也会出汗,但出完汗之后,不会冷,也就是说没有恶寒,不会冷,这样就把23条排除掉了。下午后背热,出汗完了热完了,到晚上或者第二天上午的时候,下午这个时间段儿过去了,自己就又好了。但是重复以此类推,第二天这个点又会热、出汗,以此类推,天天如此很痛苦。然后给他开了三付桂枝汤,当时因为桂枝汤里头生姜和大枣儿家里都有,所以只开了桂枝、芍药和甘草,也就是三味药,当时她爱人那个大爷就拿着三味药就来了,说就这么少的药能行吗?我说,回家吃吃看吧,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是别人介绍过来的,以为得开不少药,毕竟之前治了好久,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少的,不相信也很正常。我说吃吃看吧,结果三天之后呢,很高兴的就来了,说太神奇了,我当时就笑,因为之前好像也治疗过类似的,那个不是说定时发热,那个是一天都热,因为她有甲亢,所以我就觉得这个定时发热是把那个桂枝汤的范围就缩小了而已,因为治过就是天天都热的出汗的,而且还睡觉不好的也都好使了,何况他这个只是下午热,所以我觉得这个就相对会容易一些吧。
第二个医案,郝万山老师在讲伤寒论的时候提到过的一个例子。那个例子跟这个条文就很像很像了。也是一个人,他出汗是下午两三点钟,大概两点到四点钟出汗吧,它是定点的,他就那点出汗,出汗的时候他得换好几套衣服,那个衣服都能拧出水,得换好几套,换完了好几套之后,过了那个时间段就好了,就可以正常的工作了,跟正常人一样了,但是第二天那个时间段又这个样子了。以前的大夫给他用了很多的药,像什么清热的、滋阴的、收敛固摄的?反证能治汗,都用了,但是都不好使,然后来找到郝老师的时候,郝老师说,你都用过这么多了,既然敛汗不行,那我给你发发汗吧,他就是半信半疑的,毕竟敛汗都敛不过来,你还给我发汗,所以这个患者就不大相信郝老师,完了,郝老师给他开了几副药,他回家吃还是没吃也不知道,但是郝老师说了一嘴,你先回家吃,这个要是不好使的话,我领你去找我的老师,过几天这个患者就来了,说那个不好使,你领我去找你的老师吧,找到他的老师的时候,老师问他,你给他开的什么药?郝老师说就是桂枝汤。那个老师又说,那你是怎么让他吃的呀?早一顿晚一顿就那么吃的呀,老师说不对,得是让他在就是出汗之前,“先其时发汗则愈”,就是说他假设是两点到四点发汗的话,那你就一点钟让他吃,第二天也是一点钟让他吃,那样效果不一样了。结果这个患者就是这么吃的,他两点发汗,一点就吃上,第一天出汗原来得换三套衣服,第一天就换了两套,第二天,再吃的时候就换一套,第三天再吃的时候就不用换了,因为不出汗了或者出的很少了,都能够接受了那点汗,所以这样几副药下来之后也就好了。他的那个医案,就跟这个条文一样一样的,就是自汗定时发热,汗出不愈。但大娘这例我好像没让他中午吃药,也就早上一顿,晚上一顿就那么吃了,也好使了,但是郝老师那个那是让他先其时发其汗了,就是之前两点要是发汗的话,要是出汗的话一点钟让她吃了,她是那么吃的,正常的话应该是那么吃,应该效果会更好吧。End!
东汉末年 伤寒抱团读书群 欢迎零基础的你!
微信号: f s z c 6 8 微信名:强 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