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年
过 年
新
年
大
吉
作者︱林 杰 朗诵︱幽 兰
那年岁末,带着六岁的儿子在先生老家过年。虽然是腊月三十了,中午的阳光还是暖洋洋的。男人们忙着收拾院子,挂灯笼,贴春联,女人们忙着煮肉、和面、剁馅,准备过年的饭菜。一切都是喜气洋洋的,一切都是忙忙碌碌的。
面对全新的环境,儿子是最兴奋的,他瞪着黑亮的小眼睛,迈着两条小腿,高兴的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会儿伸手摸摸牛的脸,一会儿拉拉猪的耳朵,一会儿又要去拽驴子的尾巴。公公怕孙子不知深浅有危险,赶紧把牛和驴子都牵到院子外面去了。可是,一会儿的功夫,儿子和几个陪他玩的小伙伴就把小狗抓住,塞进空着的水箱里。儿子用木棍使劲敲着水箱,高兴的跳着、喊着、笑着。小狗在黑黑的水箱里,用爪子唰啦唰啦的挠着水箱壁,可怜巴巴嗷嗷的叫着。大人们这边七手八脚的刚把小狗解救出来,那边几个孩子又把邻居家来溜达的母鸡用脸盆扣在了树坑里,外面还燃起了柴草,说是要做烤鸡。可怜的母鸡,真的被孩子们吓破了胆,当我把它放出来的时候,它头也不回,箭一样的向院门口窜去了。
太阳在孩子们叽叽咯咯的欢闹声中,滑到杏花山背后去了。晚霞笼着的山村小路灯火点点,小叔和各家各户的男人们,拎着灯笼去祖坟请老祖宗回家过年。
在老家,年三十请老祖宗的时候,女人是不能去祖坟的,只有家里的嫡子嫡孙才可以去。男人们到了祖坟前,要焚烧纸钱,行大礼,呼唤老祖宗回家过年。
天擦黑的时候,小叔拎着灯笼刚迈进院门,公公马上把一根木棍横放在大门口里侧的地上,口中还念叨着:老祖宗回家过年了,孤魂野鬼挡在门外面了。
上房屋里已挂起了家谱,家谱两边贴着一幅对联:宝鼎焚香谢祖之功,金樽酌酒谢宗之德。横批:正本清源。家谱前面的桌子上摆放着香炉和供品。小叔把灯笼放在一边,先在家谱前燃上一柱香插在香炉里,然后,在地上烧了几叠纸钱,趴在地上,对着家谱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嘴里念叨着:老祖宗回家过年了。冥冥之中,家族的先人们回来了,回来和他的子孙们一起分享这太平盛世的祥和美好,承接着子孙和乡亲们的祭拜。
天近午夜,村子里响起了乒乒乓乓的鞭炮声。公公、小叔和先生也在院门口燃起长长的鞭炮,点着了红红的二踢脚。屋里,婆婆先把煮好的饺子放在一个碗里,恭恭敬敬的摆放在家谱前。然后,婆婆又盛了几碗饺子分别放在灶王爷,财神爷,天地爷,保家仙的牌位前。
放完鞭炮的男人们回来了,公公领着先生和小叔先给家谱上了一注香,然后,跪在家谱前烧了一沓纸钱,并俯身叩了三个头。至此,午夜的祭祖仪式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开始吃饺子,守岁。
正应了那句对联:一夜连双岁,午更分二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家人起的都很早,只有儿子还赖在炕上不起来。公公用满是老茧的手摸着孙子的头说:小孩子玩累了,让他多睡会儿。先生和小叔在旁边听的只嘀咕:我们当年哪有这待遇啊,晚起一小会儿,您老的巴掌啪啪的就呼过来了。
刚吃过早饭,拜年的人就登门了。老家的拜年很讲究,每家家谱前的地面上要铺一块垫子,本家的男人和结了婚的妇女拜年时,要跪在垫子上对着家谱行跪拜大礼。男人见面抱拳作揖,互致过年好,女人见面则口头问好。公公婆婆说我是城里来的媳妇,不用讲究这些规矩,跟着先生到亲戚家走走就行了。
红山脚下的农家和东北不太一样,他们对房子的建筑和外观装饰非常重视,所到之处,满眼都是整齐的院墙和雕着龙头飞鸟翘檐的红砖红瓦的房屋。乌黑的铁门两侧都贴着红红的春联,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和门楣上花花绿绿的挂钱,在风中悠然的摇晃着。
对于我这远道而来的城里媳妇,乡亲们都很热情,在哪家吃饭必定是六到八个炒菜,主食都是饺子。先生说,这是老家招待贵客的最高礼节。
当正月初二的太阳落下去的时候,燃香、焚纸、扣拜,山村小路上又是灯光闪烁,男人们把老祖宗送回祖坟了。
山村的夜晚,星星很近也很亮。躺在温热的土炕上,舒展着困乏的身体,耳边又传来劈劈啪啪的鞭炮声。
过年了,过完年就是春天了。
作者简介
林杰,网名三木四水,《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一个喜欢用文字丰富生活,愉悦心情的女子。
主播简介
幽兰:热爱生活,追求完美。是丹东朗诵爱心团成员、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讲解员;并任多家文学平台的常驻作者及主播。用素笔润染生活,用声音解读心灵,在柔美的世界里,许岁月一路静好!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禁止盗用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