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重在养出一身正气

很多人天气一热,就没有精神头了。如何唤醒精气神,元气满满?不妨来学学元朝邹铉所撰《寿亲养老新书》中的“养生诀”。

少言语  养真气

少言语是指说话要
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
人若经常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
就必然要消耗肺气,
致使体内正气不足。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吴中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运动量不大,但说话多了也会觉得疲倦;又或者说了很多话,就感到嗓子干哑、咽喉不适。这可能就是伤了气!人说话发声,虽出自喉咙,但一呼一吸之间都有赖于气的鼓动。肺主呼吸之气,因此,轻度的久言多言往往最易伤及肺气,嗓子微疼、嗓音沙哑、咽喉部发胀等都是伤了肺气的初期表现,久伤肺气更是易引起感冒、咳嗽气喘,甚至出现肺气肿等问题。长期从事教师、播音员等用嗓过度的职业,很容易耗气伤津,频频出现口干咽燥等症状。
  伤气就是伤身,说话多的人要学会养气补气。养气首先要调整说话方式,久言伤气并不等于不让说话,而是要避免不停地讲话,语气尽量平和,语速尽量平缓,说话不要太多,时间不要过长。

少思虑  养心气

指的是闲来不要胡思乱想,
人必有所思,亦必所有虑,
但过多思虑则伤心气而损寿命。
对个人得失、名誉地位等,
不可以汲汲而求,处心积虑。
  北京同仁医院传统疗法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陆泉:中医情志理论认为,“思则气结”,多思伤脾。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让大脑高度紧张的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和中医学的“思虑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所以无论生活工作多么繁忙,一定要“思虑有度”,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放松身体、心情,这样才能避免情志对人身之本的侵害。此外,还要注意情绪要平和一些,不要过喜过悲,过度为没发生的事忧虑,与其被虚幻的烦恼困扰,不如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和过好当下。

戒色欲  养精气

戒色欲,
指的是房事要有节制。
精气是养生之本。
精气损耗就动摇了生命根本,
健康和长寿就难以保障。
  北京同仁医院传统疗法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陆泉: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是人体元气之源。所以人们说一个人虚,常会与肾虚联系起来。
  补肾气,不妨常做做抬脚跟的动作。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这个穴位,还能拉伸到脚底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老人家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还是精神不好,动一动就心慌、心跳得厉害。而简单的提脚跟动作,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就能够把肾气提起来了。等车的时候或者是任意的闲暇时间都可以做这个动作。长期坚持下去,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薄滋味  养血气

薄就是清淡,顾名思义,
薄滋味就是指饮食要清淡。
少食肥肉、烈酒、重盐之品。
贪图膏粱厚味,嗜食美酒佳肴
必损身体。
  北京同仁医院传统疗法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陆泉:《千金要方》中说:“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则不消”。因此,人老了大鱼大肉多食无益,少吃或适度为妙,适当吃点三白饭是个不错的选择。三白饭源自大文豪苏东坡,即“一撮盐、一碟白萝卜、一碗饭”。大米有补中益气、益精强志的功效。白萝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补气,也可止咳。食盐则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咸入肾,激发肾气,而肾中元气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所以人吃了盐才会有劲儿。当然,盐要适量,吃过多的盐反而会导致血压升高,引发多种疾病。古人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而这碗食材简单的三白饭,就可精、气、神全补。精神状态差,体质不好,爬楼气喘,整日吃过饭就打瞌睡的人都可以试试。

咽津液  养脏气

津液指唾液,
古人认为津液是人体精华。
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
通过唾液腺变成津液,
再徐徐咽下,能够滋养脏气。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吴中朝:夏季,增加了我们身体内在的水分消耗,所以这段时间一定要滋阴润燥,多补充身体内在的水分。练练“吞津功”就有很好的生津止渴的功效。当然,也可以参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推崇的,在吞津时加上叩齿这个动作。
  方法很简单,早晨起来和睡觉之前,我们可以闭着嘴巴做做空口咬牙的动作,让上下的牙齿碰撞发出声音,一般我们以36遍为一个周期,36遍叩齿以后,口腔里面会分泌出一些唾液,把唾液在嘴里面像漱口一样鼓漱,在鼓漱的过程中,唾液也会大量分泌,然后将口腔里分泌的唾液,分成三口缓缓地咽下。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抽十分钟时间做这一动作,有助于缓解阴虚带来的系列症状。

美饮食  养胃气

美饮食是说饮食要搭配合理,
古人就认识到食物不同,
所含营养成分也有差别,
只有全面而合理地进行搭配,
才能满足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学博士彭鑫:在我国传统饮食中,很早就有“五谷杂粮养五脏”的说法,广义的说,五谷杂粮便是提醒大家要各种粮食都吃一些。当然,五谷(大米、小米、高梁、小麦和大豆)本身的养生价值也不低。从中医角度来看,所谓“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浓缩了植物所有的精华,具有完备的四季之气,所以最能补精。
  小麦、粳米、大米、小米等均是味甘、性平,谷气充沛,补养人的元气最好,具有“补脾胃、益气血、长肌肉、和五脏”的功效。平时食疗熬五仁粥等,可滋补气血、调理脾胃。
(0)

相关推荐

  • 【节气养生】夏天没有精气神?记住这个“七养诀”,养生先“养气”!

    很多人天气一热,就没精神头了.如何唤醒精气神,元气满满?不妨学学元朝邹铉所撰<寿亲养老新书>一书中的"养生诀". 01少言语养真气 少言语是指说话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咽唾养生法"

    古代有"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长年"的谚语,可见对唾液是极为重视的.自先秦时代的<内经>至明清,对唾液有许多论述,称为"玉液"."舌下 ...

  • 脾胃好、肾气足的人,满口都是“金津玉液”

    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有这样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看看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是刚吃过饭,一直吐唾液,可能会感觉胃部的消化 ...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 记住6点养生要诀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高 ...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记住6点养生要诀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医师高三德介绍,此时气候既有春末的潮湿,又有初夏 ...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记住6点养生要诀!

    海外网: 来源:羊城晚报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 ...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 记住6点养生要诀!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 ...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 记住6点养生要诀!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高 ...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 六大要诀要记牢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 六大要诀要记牢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此时气候既有春 ...

  • 初夏养生重在养阳 5个养生方法要知道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已经迎来初夏时节,此时的养生策略也有所调整,应以养阳.祛湿.调养脾胃为重点,这里有5个养生方法需知道. 1.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过度贪凉 天气逐渐炎热,湿度增大,很容易给细菌滋生提供条 ...

  • UC头条:夏季养生重在养阳 5大注意事项需了解

    导语:转眼夏季到来,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在养生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了.其中,夏季养生重在养阳,而养阳以下这5大注意事项需了解哦.主要包括了饮食.运动.精神.冬病夏治.防暑等几个方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怎 ...

  • 夏季养生重在养阳祛湿,3个养生方法,助你远离湿气侵扰

    夏季是一年四季当中最容易受到湿气侵扰的季节,随着夏季的来临,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养生策略,将重点放在养阳祛湿.健脾养胃上.由于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类型,站在预防内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保养好脾脏,保证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