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国遗贵||花腰傣

古滇国遗贵—花腰傣

花腰傣人自称“傣雅洛”,意思是“迁徙中的落伍者”。这个美丽的民族来自何方,本又要去何处,如今已无法确切知晓。有人言他们是古滇国的遗贵,也有人言他们源于古代的百越,还有人言他们是编织爱情的民族……

哀牢山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在它的密林深处总是藏着讲不完的故事。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不知道什么原因百越民族开始寻求更富裕的安居之地。在以部落为单位的迁徙队伍中,有一支贵族部落。因为他们身着华丽的衣服,所以行进缓慢,落在队伍的后面。当他们来到红河谷地的一片芭蕉树前,发现被砍倒的芭蕉树已经长出了些许新芽。从来不知道砍倒的芭蕉树会很快倒抽芽的贵族们,以为前面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很久,索性放弃了追赶,而后他们在哀牢山的红河谷内定居了下来。因为部落里的人腰间总是围着一条长长的彩色腰带,于是这个贵族部落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花腰傣。而迁走的那些部落最终落脚在了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

花腰傣的土掌房

听着传奇的故事,念着花样的腰带,不知不觉就到了哀牢山的心腹地带新平。这里居住着大约15万的花腰傣,占全国傣族人口的13%。在这里找不到印象中典型的傣家竹楼,到处看到的却是用土夯起来的“土掌房”。这种房子的四面都是用黏土夯成的。一般是两层、平顶。上层是用来住人,外面有一个阳台,供人们休息、晒东西。下层是拿来烧饭、待客,或是堆放杂物。听当地人说,当他们的祖先决定在这里定居后,就按着河谷内的先民(彝族人)的房子,依葫芦画瓢地建起来这种少有的傣家民居。

真正对这种房子产生切身的感受,还是在手工艺人刀玉罕的家。刀玉罕,当年的“丙南五朵花”之一,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织布的技艺了得,被誉为“丙南五朵花”之首。刀玉罕的家在漠沙江畔的南碱寨。一进刀阿姨的家,就立刻被一股清凉之气所包裹,整儿个人也跟着清爽了许多。土掌房是土为主要材料的一种建筑,单屋顶上的土就有20厘米厚。这种房子吸热慢、散热慢,可以自动调节昼夜温差。尤其是在云南的山区、半山区、河谷等气候炎热地带,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房子。据说以前的土掌房大多是单个的、匣状的。后来才发展成为复式结构的住宅,同时解决了这种房子采光差、排烟难的问题。云南十八怪之一的“泥巴当瓦盖”指的就是这种“土掌房”。

在二层阳台上编竹器的白师傅见我们来了,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进屋招待我们。刀阿姨拿出自制的腌酸鱼和腌酸肉,这些都是用生鱼生肉腌制成的,味道酸酸的,很适合在炎热的天气里食用。甘蔗酒,甜甜的,味道香醇,但是这种酒的性子非常烈,不一会儿我就在眩晕的空气里迷糊了……

嫁衣,一生的成就

一觉醒来已接近傍晚,出门转转。只见刀阿姨正在为女儿出嫁准备嫁衣。花腰傣是一个非常注重服饰的民族。据说,一个花腰傣女人从7岁就开始学习绣花,为自己缝制出嫁的新娘装。而她的母亲更是从她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为她准备了。在新平有一个说法,如果一个母亲生了两三个女儿,那么她这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女儿们做嫁衣了。由此看来,一个花腰傣女人一生最杰出的作品,也可能是惟一的一件作品就是她们出嫁时穿的那身衣服。

白师傅拿出当年丙南嫁姑娘的照片给我看,“丙南五朵花”果然名不虚传。新娘一身绮丽厚重而又鲜艳无比的嫁衣皆是出自她们各人之手。

除了嫁衣,花腰傣女人平时的装扮一点儿也不含糊。尤其是她们的节日盛装,衣服、银饰、竹篾帽子,共同组成了一套正统的花腰傣民族服装。而且通过服装,一眼就能分出哪些是已婚妇人,哪些是未婚的少卜(花腰傣人称少女为“少卜”)。

一般像刀阿姨这样的已婚妇人,她们的头饰是用一条宽约两寸的青布头帕将头发层层包住,再用一条两头有红缨的青花布条将一块红条花布包扎在上面,扎成一个高耸的头型。上身穿无袖右襟内褂,前胸挂着成排的银泡,衣领由一条宽约两寸镶满银泡的布条沿脖子往后反搭而成。外衣为无领无襟的青色短衫,可以将内褂的银饰露出。下面穿筒裙,裙摆有五色花边。这里的傣族妇女一次要将数条裙子叠穿,一条比一条高,将里面一条的花摆露出来。腰间系上一条花腰带。身后用一块镶满银饰、缀满红缨的布块叠成三角形围在腰上,用青色布包在腿上作为绑腿,出门帽沿向上。

而年轻的少卜,就会将头发系于脑后,戴上一串串银泡。内衣为右襟无领无袖短褂,左前方镶满银泡。外衣为无袖无领衣,用红、绿、紫色绸缎制成。下身穿黑色筒裙,裙端有各种图案。腰间系有一条五色花布带。用白布在小腿上打成绑腿,出门帽沿向下。

这些衣服看起来好看,穿起来却非常复杂。要想穿齐一整套衣服据说要花上一个上午的时间,而且是在一个有经验的伙伴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单凭这一点,就让人不得不相信花腰傣可能真的是那支掉了队的百越贵族。

当然,花腰傣的女人们平时穿的衣服可没有这么复杂。紧身背心和桶裙更能适应燥热的气候与繁忙的劳作。热了就穿一件紧身内衣,一条桶裙。冷了就穿上无扣窄袖开襟短外套或加上几条裙子。随天气的变化,脱穿起来非常方便。

相比之下,花腰傣男人穿的衣服就简单多了,宽松的黑色对襟立领土布衣服显得特别的精神、利落。

傣洒、傣卡、傣雅

刀阿姨的丈夫白师傅是南碱村远近有名的竹编手工艺人,也是村中比较有文化的人。刀阿姨是从南边的丙南嫁过来的,因为心灵手巧,能歌善舞,加之又是缝制刺绣的高手,所以和另外4个姑娘合称“丙南五朵花”。

这段美满的婚姻其实也是颇费周折才得来的。因为丙南的刀阿姨属于傣雅支系,南碱村白师傅却属于傣卡支系。虽然同为傣族,但是在过去不同支系之间是不通婚的。

花腰傣属于壮傣语支,其内部由分为傣洒、傣卡、傣雅的三个主要支系。“傣洒”因为主要居住在戛洒一带而得名,“洒”是“沙”的意思,“戛洒”在傣语中是“沙滩上和街子”之意。“卡”在傣语中是“汉人”的意思,所以傣卡被其他民族称为“汉傣”。傣卡主要居住在漠沙乡与腰街乡,据说这里的傣人在历史上曾与汉族相融合。傣雅字面上的涵义就是“历史上大迁移中被遗下来的傣人”。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当年大迁移中掉队贵族的后裔就是“我们”。

在以前,傣族通婚的范围限制在同一支系之内,而在同一支系中的通婚又往往选择同一个村子的人通婚。可想当初刀阿姨和白师傅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最终结合的。

在花腰傣的婚俗中,有一条“不落夫家”的说法。也就是婚后新娘不会马上搬到新郎家中。婚礼仪式结束后,傣洒的新娘当天就会回到娘家。傣雅的新娘当天即使留在男家,也是与自己的女伴同宿。第二天早早地就回娘家去了。接下来的日子,新娘只有在农忙、家中有事、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回男家,每次也只住两三天。直到女方有孕,男方才能把妻子接回家长住。这个时间有长有短,长的一两年,短的也要一两个月。白师傅当年可是被这种婚俗折腾惨了。虽然南碱村距离丙南不是很远,但是路上难走,一来一回也需要两天的时间。想必定这条规矩的老祖宗,完全没有考虑过不同支系、不同村子的人会通婚这码子事。

比起长辈们,现在的年轻人要幸福得多。大多数青年人在结婚后仅仅象征性地分开居住几天,长的住一二个月便到男方家长期居住了。有的青年人已经完全放弃了这种婚姻习俗,比如在腰街乡的一些傣卡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只要家庭需要,无论是居住在男方家还是女方家都是可以的。

花腰傣人的婚姻是以自由恋爱而结合的。相对来说,离婚也是很自由的。而且手续很简单,往往是双方一旦分开居住,就算是离婚了。过去在离婚后年龄小的子女由女方抚养,年龄大的留在男方家。离婚后女方对财产无权提出要求,最多只能要回自己的嫁妆。而现在夫妻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协商分配财产。

河谷中的情人节——花街节

每年的五六月是傣家甘蔗收获的季节,刀阿姨和白师傅一早就到地里收甘蔗去了。由于天气炎热,他们午后都不出门劳作,女人缝衣刺绣,男人做些手工艺活,整个村庄显得安静祥和。和他们的族人一样,“花腰傣” 是农业民族,以种植水稻和甘蔗为主。在历史上与其他地区的傣族一样,主要种植糯米,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食用糯米。男人都善于上山捕猎,也善于下河打鱼捕鳝,白师傅以前是出色的猎手和捕鱼高手,国家禁猎以后,白师傅只在河水涨起的季节去捕些河鱼来添加口味。由于农务不算繁忙,刀阿姨和白师傅在农闲时光就做一些刺绣和竹编手工艺品,节假日拿到不远的漠沙镇去卖,生活显得丰富而有色彩。

文章转载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2264.htm

(0)

相关推荐

  • “不太起眼”的玉溪

    图说:玉溪城市风貌 图源:新华网 作者:白树植 在"七彩云南"这个大版图中 处在心脏的下部 藏身于腹心之地的玉溪 被众多旅游城市围绕在侧 北有春城昆明 南有热带风情西双版纳 西有风 ...

  • 谁说傣族只有泼水节,古滇“遗贵”花腰傣才是世间无二

    在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哀牢山里,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因她们的服饰古朴典雅,绚丽斑斓,华贵的银饰琳琅满目,彩带层层束腰而被汉族文人称为花腰傣.但这里的傣族民众自称为"傣雅洛&quo ...

  • 古滇国消失背后的真相:探索地下世界的失落文明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传说,中国西南的大山当中,隐藏着一条地下通道. 你不用翻山越岭,只需要穿过某条秘密通道,就能到达印度. 比如神秘的三星堆人,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们为什么 ...

  • 古滇国_古滇国遗贵――花腰傣

    花腰傣人自称"傣雅洛",意思是"迁徙中的落伍者".这个美丽的民族来自何方,本又要去何处,如今已无法确切知晓.有人言他们是古滇国的遗贵,也有人言他们源于古代的百越 ...

  • 古滇国与斯基泰,

    原文地址:司令读史(二十九)- 古滇国与斯基泰,牛虎案与格里芬作者:司令小兵 昨晚司令小兵家又聚满朋友,纯真美食.行游世界.开拓眼界是主题.其乐融融间有被问道"你们怎么发现那么多的历史解读? ...

  • [转载]古滇国与斯基泰

    原文地址:司令读史(二十九)- 古滇国与斯基泰,牛虎案与格里芬作者:司令小兵 昨晚司令小兵家又聚满朋友,纯真美食.行游世界.开拓眼界是主题.其乐融融间有被问道"你们怎么发现那么多的历史解读? ...

  • 李家山青铜博物馆有件神秘青铜器,却意外揭开了古滇国兴起之谜

    酷爱考古知识及文物古董的朋友应该对李家山青铜博物馆印象相当深刻吧!这座博物馆位于昆明市江川县,馆里珍藏藏着许多价值非凡的文物,其中有件神秘的青铜器,专家点评说"当年的古滇国就是靠这件文物兴盛 ...

  • 1972年,专家挖掘了古滇国墓,出土一稀有文物,专门用来杀人的

    1972年,专家挖掘了古滇国墓,出土一稀有文物,专门用来杀人的 文 | 韦爵爷 有很多国家就像被遗忘了一样,慢慢的淡出了人的视线,被有遗忘和不为所知.古滇国就是这样一个知名度很小的国家,因为人们对古滇 ...

  • 1955年,云南晋宁出土一古滇国的神秘国宝,连专家见了都懵了

    1955年,云南晋宁出土一古滇国的神秘国宝,连专家见了都懵了 文 | 韦爵爷 有那么一个"储钱罐",是古滇国时期制造到,在它的盖子上面有一副非常恐怖的画面,是一个被杀来祭祀神灵的奴 ...

  • 勤劳 热心 节俭 善良 乐观 聂耳的花腰傣母亲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21-04-19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日报 ] 聂耳的母亲彭寂宽 (选自<人民音乐家聂耳>一书) 1923年11岁的聂耳与母亲彭寂宽合影(选自< ...

  • 1972年,李家山古墓出土17万枚古滇国货币,却为何被专家嫌弃?

    我们肯定这么一句俗语,那就是"物以稀为贵",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说某个种类的东西越少,它的价值也就越高!相信大家肯定能理解的,这在考古中是尤为明显的,我们知道金银财宝对于我们来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