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卖给外资,2年后用2亿收回来,这位河南富豪打了一手好牌

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恩格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与外资的接触越来越多。资本是能够进行自我增值的资金,所谓的自我增值,也就是钱生钱。存在银行里的钱不是资本,投入到工厂,股市,商业之中的钱才叫资本。

在资本的运作方面,外资可谓是得心应手。依靠着手中巨额的财富以及对市场规则的制定,外国企业家可以轻松的购买他国的企业产权。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中国企业还会主动到美国股市上市,以获得美国投资者的投资。

当中国的企业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市场成就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背后的外国投资者才是最大的赢家。他们没有做任何事情,仅凭资金运转就赚走了中国人劳动得来的财富。不过,外国投资者也并不总是如此的顺利。有一家企业就让外国投资者吃了大亏,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我国著名的金丝猴奶糖品牌被以26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食品巨头好时公司,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价。没想到的是,两年之后,金丝猴奶糖这一品牌又被国人重新掌控,而收购的价格才不过2亿。

一、外资遭遇滑铁卢

在改革开放之中,我国政府一直注重吸引外资。可能有些人觉得奇怪,为什么我国政府要出台政策帮助外国资本家赚取中国人的钱财?其实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外国资本家赚到了钱,可中国拿到了投资,同时也得到了西方的技术和相应的营销管理方式,这对于中国自身实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这一点以外,中国之所以敢大提改革开放,还在于那些关乎于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都牢牢的掌控在国家手中,国企占有绝对性的地位。这也就是说,虽然外资可以挣中国人的钱,但绝对无法威胁中国的独立与发展,所以中国可以利用外资,而外资除了挣钱之外,再无法挑起其他的风波。

在市场发展的过程当中,美国食品巨头好时公司看中了中国的金丝猴奶糖品牌。金丝猴奶糖在中国可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很多小孩子都曾经吃过金丝猴奶糖,并对奶糖的味道念念不忘。美国好时公司希望通过这一知名的品牌赚取利润,实现本土化运营的策略。

可让美国好时公司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在中国市场上轰轰烈烈的金丝猴奶糖品牌,到了外资手中却显得非常的不适应。不仅业绩下滑,市场份额衰退,甚至连知名度都在下降,完全不像美国好时公司刚入手时的那样。

2014年,美国好时公司2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金丝猴奶糖这一品牌80%的股权,两年之后的2016年,又花2亿人民币收购了剩余的20%股权。从此金丝猴奶糖这一品牌归属美国好时公司,利润全部归属外资。

可外资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本土化运营策略在金丝猴奶糖这一品牌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金丝猴奶糖不仅没能成为好时公司本土化运营的王牌,而且还成为了一个累赘。

美国好时公司死尽了浑身解数也没能扭转这一败局,为了解决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好时公司只能找到之前出手金丝猴奶糖这一品牌的人,并将金丝猴奶糖这一品牌以两亿元的价格售出。

在买入与售出之间,美国好市公司亏损将近24亿。这既是美国好时公司在运营方面的失败,同时也是这位河南富豪的一手好戏。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二、河南富豪赵启三的传奇

赵启三是河南周口人,在改革开放的第一年,赵启三进入到当地一家快要倒闭的农机厂当厂长。当时的赵启三才不过31岁,刚刚上任就发现企业面临巨大的危机。

农机厂已经欠下了100多万的外债,除此之外,还拖欠了十几位工人的工作。拿不到工资的工人根本就不愿意给他干活,整个企业面临崩溃。

好在赵启三在上任之前已经做过充分的了解,在成为厂长之前,他曾经去过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上海,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河南时兴的东西,在上海早就已经过时,而在上海时兴的东西,不过多久就会在河南流行。

刚一上任,赵启三就决定前往上海考察。他对厂里面的员工说,等他回来的时候,大家就可以看到希望。赵启三这句话并不是在谎,他从上海回来之时,内心已经想到了企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回来之后,赵启三向县里递交了一个报告,希望将农机厂转为食品厂,将生产的产品换一换。赵启三认为,河南是农业生产大省,小麦面粉资源丰富,如果能转型的话,利用廉价的资源,企业一定可以闯出一条路。

从最简单的月饼和糕点入手,赵启三很快就将工人训练了出来。食品光生产可不行,还得卖出去。为了产品的销路,赵启三将员工们组织起来,大家用板车拉着食品在街头巷尾售卖。到了年底对账的时候,不仅能够给工人发工资,而且企业也有了一定的盈余。

这一次成功扭转了工人们的态度,大家对赵启三非常的信服,赵启三说怎么干大家就怎么干,士气非常高涨。赵启三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他经常前往上海考察,每次回来都能带来一样新产品。

新产品不愁销路,就算做得再差,凭借着新产品的样子,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很快就能销售掉。到了90年代的时候,赵启三经营的企业产值已经突破了千万,成为了当地的纳税大户。

随着信息通讯手段的越来越发达,赵启三发现,原来那种山寨的方式不能再使用。为此,1991年,赵启三在上海考察时将目光放在了奶糖上,他决定生产奶糖。

1992年,在干部讨论会中,有人提到,当年是猴年。于是赵启三立即拍桌子决定,就将奶糖的名字取为“金丝猴”。在这之后,金丝猴奶糖成为了人们熟悉的奶糖品牌。

虽然金丝猴奶糖在市场上与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多有矛盾,可多年的发展下来,金丝猴奶糖也在市场上积攒下了不少的人气。到了2008年的时候,金丝猴品牌的年销售额突破了20亿人民币,赵启三也在这个时候顺势将企业的经营权让渡给了自己的儿子。

可他的儿子却并没有什么经营的头脑,接受经营之后,满脑子想的都是让金丝猴上市,用扩大资金池的方式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2012年,金丝猴品牌上市的进程彻底失败,赵启三不得不再次出山接手金丝猴品牌的运营。

赵启三这个时候想的并不是如何解救金丝猴,在他看来,金丝猴奶糖已经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他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接盘侠,将金丝猴品牌出售,已获得足够的利润。

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美国好时公司以26亿人民币接受金丝猴品牌,可由于经营不善,金丝猴品牌最终又被赵启三以2亿人民币的价格回购。这当然是一笔非常好的买卖,赵启三手中不仅有了闲置资金,而品牌也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

总结

商场如战场,赵启三的行为完美的诠释了这样一句话。就算是对资本运作已经充分了解了外资,他们在中国市场上也同样会吃瘪。中国市场与外国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可以做起来的事情,外资并不一定可以顺利接手。

赵启三的事迹虽然算不上光明正大,可却也着实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开心。毕竟外资这么多年以来都在挣中国人的钱,赵启三赚他们的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最为受伤的还是金丝猴这一品牌,两度经手之后,这一品牌恐怕难以再在市场上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此内容由腾讯新闻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