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鉴别之分泌物鉴别

分泌物多的鉴别:

1、甘草干姜汤:当出现“吐涎沫/呕吐清水”而表现为寒症时,首先应考虑到本方,然后根据是否存在人参的“心下痞硬”或体质虚弱而择方用之。(另外,胃寒除了使用干姜,还有高良姜、炮姜之类可供选择)

2、小青龙汤:分泌物清稀量多、心下不适、振水音是共同特点,但本方证多伴有咳喘、外感,而理中丸证以腹痛下利多见,大多无外感表现,若有亦当考虑桂枝人参汤。另外,本方的心下膨满与理中丸的心下痞硬是不同的。

3、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分泌物清稀量多、振水音是共同表现,但本方证多作为小青龙汤的善后方使用,且无心下痞硬、体质虚弱。

4、吴茱萸汤:寒证、水饮是共同表现,但本方证分泌物黏稠、有头痛头晕倾向,且病位多有肝经循行部位的特点(少腹、阴囊、胸胁、巅顶等)。

5、茯苓饮:吐水和不欲食是共同点,但本方证以心下停水、气滞为主,腹证上心下振水音突出。当患者表现为“吐清水、心下痞、胃口不好”时,可以从干姜证来鉴别,茯苓饮证的寒象不及理中丸证明显,比如胃易受凉而拉肚子、手足不温;另一方面,茯苓饮证有气滞,所以常有明显的嗳气、上腹部胀等,这是理中丸证所不具备的。一般来说,茯苓饮的吐水一般也较理中丸证更多见。

6、四逆汤:以下利清谷为主要目标。腹证上没有心下痞硬,也没有振水音。四逆汤多用于急症,少用于慢性病。

(0)

相关推荐

  • 086 枳术汤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86 枳术汤 经典的破气方,传统的破气利水方,具有破痞坚.去心下水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强心.利尿.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促进子宫收缩等.适用于以心下肿大痞坚.小便不利.食欲不振为特征的疾病. ...

  • 理中汤鉴别之阳虚腹痛

    ​1.真武汤:腹痛.水饮.下利是共同表现,但本方证多为小便不利.动摇性停水,而理中丸证则尿多自利.静止性停水. 2.大建中汤:腹痛.肠鸣是共同表现,但抓住本方证之"心腹的虚寒状态与肠管的蠕动 ...

  • 理中汤小建中汤鉴别

    理,者调理,理顺,中焦寒湿阻滞,需用刚烈温燥以驱之. 建,者建立,重新,中焦阳气虚馁,需用甘缓温柔重培植. 里中汤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理中丸 温中祛寒, ...

  • 大青龙,文蛤汤,五苓散方证鉴别

    大青龙,文蛤汤,五苓散方证鉴别

  • 中医中药治疗脾胃虚寒证方:加味理中汤;制...

    中医中药治疗脾胃虚寒证方: 加味理中汤:制附子12克,干姜.白术各12克,炙甘草24克,高丽参15克[另煎], 砂仁.肉桂.藿香.佩兰各10克,炒麦芽60克. 用法:加水1000ML文火煮取150ML ...

  • 理中汤和这些方子在一起,作用更大

    小编导读 理中汤是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方子,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很多时候,它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和其他方子搭配在一起组成理中汤类合方,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的合方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学习 ...

  • 二十五、理中汤 黄煌基层医生

    二十五.理中汤 古代治疗霍乱.胸痹等病的常用方,有温中驱寒的功效,适用于以吐利.食不化.心下痞硬.口不干渴.喜唾为特征的疾病. [原始配方]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 ...

  • 中医名方“理中汤”,这样用作用更大

    理中汤是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方子,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很多时候,它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和其他方子搭配在一起组成理中汤类合方,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的合方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下4个理中 ...

  • 夏桂成运用理中汤治疗上热下寒证撷萃

    临床上某些慢性妇科疾病病程绵长,久治不愈,加之部分患者素体不足.后天失摄,遂生郁.热.痰.瘀之变,渐致实者不消,虚者愈损,如崩漏久病,带下淋漓,腹痛间作等.由于脏腑病位广及心.肝.脾.肾,病性虚实相兼 ...

  • 明显的“虚寒”,我用理中汤效果却不好?

    I导读:扶正可以祛邪,祛邪也可以扶正.但究竟是先扶正还是先祛邪,还是一边扶正一边祛邪,不同的医家有不同见解,而医者运用临床,当存乎一心,知所先后.标本.急缓,细致斟酌. 读医案 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