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石云Shiyun DrShiyun 2021-07-21
铁樵先生《群经见智录》第二篇讲的是《<内经>发源》。总结先生意思应当为如下几层:第一,《内经》早年有多个版本。先生说春秋时期当有别本《内经》,今本《内经》为王冰修改之书,王冰之前,必更经多次集合与删节。并指出,今本去原本甚远,不能以文字推测也。这点云在《<难经>通俗解》一书中也有讲过,因为《难经》时代看到的《内经》本子似与现代并不完全一致。第二,以《左传》举例说明《内经》发源之远。先生从《左传》所记载的秦国医生医和给晋侯诊病时的记录比照《内经》原文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左传》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而《素问》六气为风寒暑湿燥火,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先生指出,《左传》所引的医经更为久远。第三,《内经》之书久远,《内经》之名汉始。先生根据秦国医和的记载,指出已可想见医学在春秋以前至少有千数百年历史,且可知春秋以前早已有《内经》之书。并指出”《内经》”之书很可能就是医者秘而不宣,所以在其他古代书籍中没有《内经》的书名。《汉书·艺文志》所以有《内经》之名,则因汉朝求遗书也。第四,结合《内经》《易经》体现自序中的经解方法。先生在举《左传》例子时,讲到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蛊惑之疾。赵孟曰:何为蛊?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从文字来讲皿和虫是蛊,谷之蜚(谷物中的小虫)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调之蛊,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先生此说就是讲经典串联起来作经解。对于理解文义大有好处。最后,晋侯案例与《内经》”出白“同义。先生根据对蛊病的考证指出晋侯淫溺惑乱而病蛊,意当与《素问·玉机真藏论》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之病同。本文做了音频,投放在喜马拉雅。大家可以检索,目前已有两个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