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如何大力倡导职业精神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塑新时期师德形象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其一是从学校层面上的构建,其二是从教师层面上的自我生成。

一、注重学校文化的引领,影响教师的精神世界

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是一种长期积累、逐步提炼、不断深化的内在力。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没有优秀的文化,就没有优秀的教育。强大的、积极的、健康的学校文化,对教师起着重要的教育和引领作用。要着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一整套适合实际的学校文化系统,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引领教师的健康发展。当然,我们强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引导全体教师树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并做到内化于心,显之于形。在长期的文化建设中,教师经历“主动内化——自觉践行——自主创新”的过程,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质,从而对本校的文化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把自己的人文素养与学校文化水乳交融,形成自己固有的本色。好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名校某种程度上来自学校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学校文化的建构对促进教师的精神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用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来引导教书育人的行为,使教师焕发无穷的智慧和热情,从而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学校要搭建教师幸福成长的平台

教师的幸福感是动态的,它来源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对自己的定位。因此,学校要甘为伯乐、甘为路基,建立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动力系统和保障系统,制订新型教师梯次培养规划,深入实施名师、骨干系列培养工程,搭建多种平台,让每个层次的教师都有奋斗目标,都有成就感、幸福感,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再是牺牲,而是享受;工作不再是重复,而是创造;职业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学校可以通过活动和节日的契机,增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像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时,学校给女教工送上一束鲜花或一个贺卡等等,让教师处处感到学校的关爱,使教师的眼中,学校成为一个永远值得呵护和珍惜的家园。

三、学校要帮助教师筑牢自己的精神家园

让教师明白责任的内涵。责任,是一种素质,而不是理性的权衡和计算。责任是教师职业生命的自觉,它决定着教师努力和判断的方向。教师有责任用诚挚的爱意,细心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欲望,让所有的学生因为与我学习而享受快乐。行医不慎,可以毁人肉体,从教不慎,可以毁人灵魂。毁人灵魂比毁人肉体罪孽更深。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的创生和灵魂的感召。事实上,要让学生敬佩自己,自己所付出的爱要高于母亲,甚至付出生命,而非仅仅在爱几个尖子生,要以宽大的胸怀热爱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竭尽自己的肩负之责,打造自身精良的师能,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确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那就不是好教师。我认为,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层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个要求,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