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布局再下一子,绿地控股继续“不务正业”

7月15日,绿地控股(下称“绿地”)与复旦大学就合作建设复旦绿地全球医学中心签约。据悉,该项目拟在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生态示范区选址,打造医学科技新城,建设周期约5年,总投资预计超过160亿元。

“拥抱科技创新转型红利加速释放……把握相对确定的机遇”是绿地对此次签约的评价。事实上,这不是绿地近期唯一一次科创类的布局投资。近两个月来,在地产主业之余,绿地还给其添上了科创战略投资人的标签,涉足的技术版图包括人工智能、VR、4G/5G等。

种种动作背后,绿地多元化的目标进一步显现,然而,多元化业务常被“低利润”标签裹挟的绿地在涉水科创时,其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又将如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

转型筹谋

资料显示,该医疗科技新城项目将由国际医疗中心、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医学产业园区,国际医学学术会议中心及商务配套设施,高端人才居住社区三大部分组成。对于这一模式,绿地或已较为熟悉。

时间倒退回2019年初,绿地曾与中科院等签约,预计投资300亿元,在青岛市城阳区建设包括健康、教育、双创基地三大板块的健康科技小镇项目,开发周期6年。彼时,绿地在项目中主导地产板块的开发建设,包括医院、交流中心等产业项目及生活配套。

绿地有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绿地在项目扮演的角色将与中科院合作那次类似。对于160亿元中,绿地与复旦大学各自的出资额,其表示尚不明确,具体选址地点将会尽快公布。

目前,合作细节的诸多不确定性让外界对此次项目整体规划颇为好奇。此前,无论是小镇还是新城,房企参与其中最经常的商业模式为用地产销售回现反哺前期开发、招商及部分后期运营等费用。

然而,不同于住宅项目的高周转,小镇、新城等项目孵化时间长,考验的不仅是房企的资金底气,还有综合整合协同能力。其中一个核心挑战便是,产业导入是否切中当地特定资源环境,政策支持是否足具招商吸引力。

一位从事产业园区建设的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常会以税收补贴或土地使用权出让优惠等形式与房企合作,为了更好的招商,房企则会引进有特定企业资源的科研机构等作为产业合作方。“企业是否决定落户园区,大部分取决于当地政府是否可以提供融资、创新、服务、土地等多方面政策支持,但目前长三角地区很多城区都在着重发展科创板块,竞争很激烈。”上述人士表示。

2

盈利未知

在与复旦大学的签约仪式上,绿地董事长张玉良显得神采奕奕,毫不掩饰的笑容或也映射出其对此次合作及隐匿在合作背后,绿地转型进程的满意。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推动力”的理念下,绿地布局科创板块的形式包括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搭建科创载体,如高校孵化园、城市科技园、科技产业城、园区管理公司;投资科创公司及打造科创融资工具体系;以及依托创新科技推动地产业务在内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绿地显然“胃口”不小,企图覆盖全产业链,并附以融资工具为投资“保险”。但大框架下,绿地科创的商业模式等问题还未有详细披露,颇具“神秘感”。

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鑫曾对记者表示,投资科创是为了深化产业协同,目前一些项目由金融集团出面投资完成,但未来项目将放到对应板块下。不过,对于标的选择标准、盈利目标及退出机制等方面,李鑫则并无更多说明。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绿地科创方面的动作分布青岛、宿州、南昌等地,且形式均以特色小镇、产业园为主,预计总投资约1000亿元。此外,绿地还入局城云国际、涂鸦智能、佰才邦、瑞为技术等科技公司。从投资频次和力度上来看,绿地的科创转型在众多房企中颇为突出。

那么,绿地究竟可从科创布局中盈利多少?

科创作为绿地的一个新兴产业,2018年的年报并未披露其在营收中的占比及毛利。不过,综合细分领域业务计算,绿地该年整体毛利仅为14.97%,其中房地产相关产业毛利达27.01%。因此,科创基因如何提升房地产主业竞争力,并推动拉高绿地整体毛利还有待观察。2019年上半年,绿地宣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45.67%至88.2亿元,这其中,科创实际贡献多少还在藏在谜团之中。

编辑 沈玉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