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教师培训如何体现“业本学习”取向
李泽林
“业本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我们现阶段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极为相似,必将成为初任教师培训设计的新取向。
“将学习与工作角色相联系”的“业本学习”(work-based learning)道路,对初任教师培训会有什么启示?业本学习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指以“工作为本”的学习,学习的主体是缺失经验的大学生,其内容是从事某项工作所需的实际技能,途径是在实践中学习,目的是提高实践能力与智慧。这与我们现阶段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极为相似,必将成为初任教师培训设计的新取向。
需要培训什么?我国教师职前培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专业类课程,二是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三是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四是到中小学实践的教育实习。因实践时间、工作方式等方面的限制,他们获得的实践性的、经验性的知识较为有限。
职后初任教师培养主要有“入职培训”和“岗位练兵”两种形式。前者多为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试用期培训”,其内容主要有师德修养、政策法规、教师礼仪、课堂教学常规和班级管理等,形式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也有一定的现场观摩;后者主要依托就职学校的“边工作边培训”,其内容主要聚焦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形式有“师徒制”、教学比赛、校本教研等,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班级管理。
初任教师知识学习、技能修炼、职业认同等方面存在差距,专业成长具有差异性,有人在师德修养上需要提高,有人班级管理能力不够,有人教学组织方法欠缺,有人教学设计不能达标。而初任教师“一刀切”的培训方式抹杀了学习者主体学习与需求的差异性,导致其培训效果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因此,初任教师培训必须与工作需求结合起来,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与生成的新需求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中行动,在行动中培训,在培训中提高。
需要怎样培训?具体而言,有三种最常用的方式。
一是以师带徒为主的导师制方式。这是初任教师培训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由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师德修养良好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具体负责对徒弟的指导,比如怎样备课、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与学生交流、怎样管理班级、怎样组织活动等。
二是以听说评课为主的同侪互助方式。这是初任教师培训中最关键的学习方式,类似“以课为例式”的培训,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年级组或教研组具体负责实施的常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还可以分为听课、说课和评课3个阶段,在听课阶段,学校一般有听课记录本,按照要求填写听课记录;教学结束后由任课教师进行说课,谈教学目标设计、方法选择、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效果反思等多个方面;最后是全体教师在一起的评课活动,根据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论。现在,在听说评课的基础上,很多学校开始推行“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培训,解决了以往培训中“述而不作”的问题,引导新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更快促进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伙伴协作方式。这是初任教师培训中新的学习方式,类似“行动研究式”培训,大学或教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中小学初任教师合作开展研究,或者同辈群体或师徒之间在合作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改进”两种相互加速推进的方式开展学习,这也是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学研究。这种方式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专家型教师的培养。
在哪里培训?初任教师的工作性质、对象、场域,以及其培训学习内容与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场域就在学校和课堂。
学校是校本教师培训最常见的培训现场,在这里的培训重点解决教师培训中面上的学习,关涉的面比较广,包括管理、教学、课程、家校合作等方面。形式多为参与式研讨、经验分享、问题诊断与专家指导,旨在帮助初任教师由“大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生活,适应并认同学校文化。
课堂是教师培训最关键的培训现场,在这里的培训重点解决教师培训中点上的学习,也可以称之为聚焦课堂教学的业本学习,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其浓厚的反思性、研究性与实践性为初任教师及时纠偏以及反复训练能力提供了可能。课堂不仅成为教师培训的“练兵场”,更成为成就初任教师的一片沃土。
(作者:李泽林 系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