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原创·行业】优酷LOGO换新,阿里影业换将,大文娱战略整合真的开始了
12月21日,阿里大文娱版块下的优酷为迎接平台生态竞争更换了全新的LOGO,并联合了大文娱的其他两个板块——UC、高德同时开机刷亮新版LOGO。虽然这只是表面上的联动,但从大文娱近期的动作上来看,未来大数据方面的深入打通、全面联动已初露端倪。
就在前不久,阿里影业集团宣布,俞永福接任张强掌舵阿里影业兼任CEO,原CEO张强和原总裁张蔚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从UC、高德到阿里妈妈再到大文娱板块领导小组组长,最后到阿里影业的掌门人,俞永福的上位无疑释放出一个信号:大文娱即将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俞永福上任阿里影业,开启板块整合模式
今年6月,阿里正式成立大文娱板块,该版块囊括了阿里影业、合一集团、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俞永福担任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该小组的目的是为了打通阿里集团内部各大平台资源的协同联动。
经过6个月的熟悉和磨合,12月份,俞永福以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继任阿里影业。作为阿里影业的新任掌门人,俞永福在影视业务上明确了要求,意图将业务阵型梳理为前端业务团队、中台产品团队以及后台保障团队,全力驱动业务需求。就发展规划而言,他提出“大文娱版块是'2+x’”,即UC和大优酷两个用户平台引擎,加上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等专业业务线联动。不难看出,作为用户平台的UC和优酷将作为阿里影业强大的助推力。这也体现了阿里“大文娱战略”整合的先天优势。
阿里影业这座大厦并不能一夜间平地而起,它的搭建离不开前任董事会主席邵晓峰的努力。
在邵晓峰担任阿里影业董事长的两年时间里,更多的是致力于将传统影视制作公司转型为全产业链娱乐平台,将“文化中国”改造成“阿里影业”。阿里影业从原有的单一影视内容制作发行,拓展到了互联网宣发、在线票务、衍生品运营和影院管理等文化娱乐基础服务领域。并先后收购了粤科软件和爱尔兰数据公司SHOWTIME。这两家数据公司主要提供票房、上座率、卖品销售等经营性数据分析,观众人群分析、包括观影频次、喜好、消费额度、观影趋势,针对不同的观影人群进行个性化营销。入股这两家公司将让阿里影业插上炙手可热的大数据双翼,使它今后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独特的优势。
从下半年影业的发展轨迹来看,邵晓峰带领阿里影业实现了“互联网+”和“从0到1”的“圈地”运动,俞永福接下来所要做的便是完成阿里影业在整合大文娱的背景下高速运转,通过强大的整合和操盘能力将这些业务模块打通,以“局外人”的身份再次为自己正名,同时也为亏损至今阿里影业扭转局面。
“养儿防老”——论阿里影业的女儿地位
11月2日,根据阿里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长59%,但这次却没有公布GMV(即总成交额数据,包含了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和退货订单金额)。作为电商网站,GMV甚至比营收更重要,是其电商业务市场前景判断的重要依据。不过从1月29日阿里发布的2015财年第三财季的业绩报告来看,该季度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的GMV增长了22%,相较于前一季度的28%增速而言,环比下跌了21%,如果和2014年第四季度的40%增速相比,则同比下滑了50%。这是一个不太友好的信号。从中不难看出,阿里的电商版块增长的高峰期已过。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节“双十一”虽然如期来临,但各大媒体却纷纷表示不再看好。与此同时,阿里的活跃用户增长率也逐渐趋于饱和,出现了增长下滑的现象。电子商务的瓶颈似乎触手可达。
随着电商版块的式微,阿里的其余几个版块陆续浮出水面,电商不再是一提到阿里就想到的独有名词。阿里云计算和阿里金融,这两大版块算是除电商之外阿里涉足比较早的产业,从收入增速看,阿里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但是阿里云计算板块同比增长130%,创新业务同比增长78%,远远甩出电商版块几条街。
如果把云计算和金融产业链比喻成阿里集团两个较成熟的儿子的话,那么阿里的另一大版块——文娱板块,则更像是阿里“爸爸”的小女儿。尤其是阿里影业,大量投入,一路下来豪掷千金“买买买”,先后入股多家影视公司,并以巨额资金入股大地影业以及投资海外影视公司,力图以“富养女儿”的心态将阿里影业做到底。
虽然阿里集团舍得花重金培养女儿,但是阿里影业的表现却不容乐观。邵晓峰完成了阿里影业“从0到1”的平台搭建,同时却也让阿里背负了巨额的亏损。2016上半年,阿里影业亏损同比增加,净亏损达到4亿至4.5亿之间,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300%。
阿里影业从创始之初就强调其全产业链布局,称其将扮演影视产业平台的角色,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制片公司或者发行公司。其希望通过互联网和国际级的技术和人才去改造影视行业,发展成为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产业链娱乐公司。就这点来看,阿里的文娱板块确实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这位“小女儿”仍然离不开阿里“爸爸”的监护。对于培养成本如此之高的“女儿”,何时能够钓得金龟婿,收回的成本并开始盈利至今仍然存疑。
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产业转型之路应当怎么走
马云曾坦言“电商唱戏仅是当下,而未来则属于健康、影视、金融、物流、大数据等大产业”。进军娱乐行业,可能是马云迄今为止最“步履维艰”的梦想,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成为阿里的负担。相对于其他行业的高技术壁垒,大文娱板块的成立、发展更多的是依靠阿里集团先天的资金优势,通过“买买买”的方式完成战略布局。但是豪掷千金放在娱乐圈里真的行之有效嘛?大部分投资人遇到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影视项目的判断力,投资拍摄的电影烂在手上没人看,比如之前阿里投资的《封神》,无论是票房还是评论都不尽如人意,即时是阿里投资的其他几部影片也未能在影视圈溅起多大的水花。互联网公司转型影视行业豪买的行为基本上和买彩票是一个心理。影视行业跟其他行业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规律,想要成功转型还得先了解影视生态系统。
阿里在业务布局上一直坚持着“履带战略”。在当下强调IP重要性的前提下,大文娱板块充分体现了“履带战略”的优越性,今年阿里准备发布的15部影片中就有大文娱版块下的阿里文学所提供的创意和IP。马老板希望将大文娱板块打造成强有力的发动机,并结合之前入股的影视公司、数据公司为强大推进引擎,彻底打通影视产业链的闭环,进而实现“LIVE@ALIBABA”的创想。大文娱战略布局完善,蓝图很大,但是想要实现的难度也很大。
虽然阿里可以通过购买IP和从阿里文学里获得原创IP,但迄今为止,阿里影业仍然没有一个核心的IP作为驱动,在内容为王的时代,IP虽然不能说是影片票房的全部,却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影视行业,如腾讯提出的“泛娱乐”概念,从某种角度上看与大文娱板战略有着很强的相似性,这就削弱了后者的竞争力。阿里虽然一直都在谋求线下话语权,但从它的市场占有率来看仍然令人堪忧。同是互联网起步的乐视,在战略布局上相对而言更加具有前瞻性,对大屏手机和未来汽车的布局,让乐视在未来有足够的可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圈。虽然大文娱战略背后有阿里集团做支撑,但是大文娱战略刚刚起步,尚且无法与阿里集团的其他几个成熟板块进行良性互动,也就说不上能够百分之百借力上位了。
马云曾经说过:“任何一次大规模的改革都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局外人’。”俞永福的上位,足见大文娱板块即将迎来新的变革。就目前情况而言,阿里影业连年亏损,市场份额不高,并且行业竞争激烈,如何带领大文娱杀出重围,还得看“福将”接下来要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