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裁缝,却痴迷盆景,从盆景“小白”蜕变成了盆景“高手”!

他是个裁缝
却痴迷盆景
他的每一件作品都美成了一幅画
“秋后闲行不厌频,爱过花市逐闲人。买来小树连盆活,缩得孤峰入座新。”
盆景之美,美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山石、亭台、植物完美融合,表现出深远意境和悠悠余韵。
盆景虽美,但培育之难,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三年修一枝,十年磨一景”就是培育盆景的真实写照。
而他,潜心培育了20年,得盆景七八百盆,从盆景“小白”蜕变成了盆景“高手”

他,就是盐官镇居民董国良。
裁缝爱上“盆景生活”
盆景与匠心仿佛有天然的连接。
盆景中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打磨,一枝一叶都经过千百次的修剪。
这除了需要匠心独运和年复一年的坚守,还需要深入骨髓的喜爱。

▲董国良

董国良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花草。到了初中,他开始尝试种植,种过“六月雪”,因为不懂如何照顾,很快就死了。“那时候完全是随便养,养着玩。”
初次尝试虽以失败告终,但却深深激起了他对盆景的热爱。
23岁时,董国良“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盆景生活”。
那时,他在皮件厂里做裁缝工,白天工作,下班后的就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盆景上。他养的盆景以树为主,尤其松柏、杂木为多。
刚入门那会儿,网络资讯还不发达,董国良就向周围有经验的人请教,他知道了盆景对树木的形态要求很高,“总之一句话,奇形怪状的适合打造。”
18年前的一个秋天,董国良在杭州获得一株雀梅,高两米多,树叶茂密,枝条长。现在这棵树,树枝弯弯曲曲,整齐又不凌乱,特别好看。
“养了18年,但造型还没有完全弄好,至少还需要2年。”董国良指着这棵树的枝干介绍,“你看每一个弯,就是一年。造景不能急,耐心很重要。”
在董国良的院子里,不能小看任何一盆盆景,“养盆景,你平常看着,3至5年没有什么大变化。但仔细看,枝干会有细微的变化。”
董国良说,“玩”盆景就是“玩”过程,不去想花多长时间,开心就好。
用心守护“绿色宝贝”
20年积累,让董国良家的院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盆景园”。
里面的每一盆盆景虽然造型不同,姿态各异,但无不充满着艺术的美感,有一股深远、自然、淳朴的韵味。
要养护数百盆盆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光浇水就要两个多小时,如果要造型,“那花费的时间就没数了”。
盆景的浇水也是一件艺术活,季节不同,浇水的次数、方式和水量也不同,“夏天一天要浇两次,每次都要浇透,如果一天没浇透,就可能干死。”
其他季节虽然相对好点,但养护重点也不一样,如春天,要针对不同的树木,重点杀虫。冬天却要特别注意风,刮西北风的时候,水分蒸发得快,要及时补水。
放在室内与室外的养护方法也不一样,不懂的人很难养好。因此,董国良的盆景一般不舍得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盆小的也花了七八年照料,有感情的!“
盆景还需要翻盆,因为树木在盆里养久了,根系会布满整个盆,这样就会导致浇水浇不进去,树木很容易“受伤”或者“死亡”。“一般杂木类的2至3年翻盆,松柏4至5年一翻。”董国良说。
翻盆也是个技术活,需要把树木原有的泥土全部换掉,梳理好根系,轻轻地弄走根系上的泥土,再用新土种好。
千锤百炼铸就“匠人精神”
事实上,养盆景每一个环节都有大学问,而其中最重要、最耗时,决定一件作品风格甚至成败的是造型环节。
董国良的每一盆盆景可以说都经过了千锤百炼。
在创作一盆盆景作品之前,脑子里必须要预先有一幅画面,“植物生长超哪个方向、长成什么形状,有几个枝条等每一个细节都要想好,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想好了之后,就是年复一年的修剪、造型、养护,“在一定程度上,盆景也是一种时间的艺术。”
董国良说,盆景的修剪,不是随便剪剪就完事了,需要细致、耐心。“虽然我的工作是裁缝,但是剪皮件和剪花木的后果完全不一样,树木剪不好,就死了。”
在给盆景做造型前,他会先观察树木的状态。树木要是状态不好,就不会大修大剪。“就像一个人本来就病了,你还要他负重干活,肯定不行。”只有在状态好的情况下,他才会大动。
这两年,董国良开始培养松柏盆景,松柏跟其他杂树不一样,需要用铝线来盘扎造型,而用铝线给树木造型他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得从头学。
“比给小女孩扎辫子还要复杂。”董国良说,铝条有十多种尺寸,不同粗细的枝干都有不同尺寸的铝条对应,“用这种材料,可以确保在不伤害枝条的情况下,给树木造型。”如今,他已经能熟练运用各种铝条给松柏做造型了。
对于未来,董国良的想法很简单,“盆景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的生活很充实,我会一直将这份快乐延续下去。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