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心悟:石膏药征学暨“主中风”发微

早期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有载石膏,《神农本草经》载“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名医别录》载“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从神农、陶氏的描述能得到的信息是,早期的古人对本草的认识大多还是出自实践经验,并没有给予其臆想的过度解读,也没有赋予其玄学的色彩。后世至今的本草典籍,则更多的是赋予了道家文化色彩的解读。据考《神农本草经》是西汉时期的著作,《名医别录》则是南朝时期的著作,在两者中间恰逢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氏用石膏尊《神农本草经》,陶氏著《名医别录》提及的石膏则会有前代包括仲景时代的药用经验记录,因此神农氏、弘景氏的著作应该可还原张仲景用药的思路。

按照《本经》、《别录》所载,石膏的药用价值主要有三点,其一、主中风;其二、除热;第三、止喘;第四、止消渴。张仲景用石膏共有17首方剂,用途也恰在这个范围之内。其中石膏“主中风”多不为人所讲,这是源于随着社会发展,语言环境的变化及人们对疾病病机认识的更加深刻,而且有了更好的药物来使用,也就逐渐将石膏“中风”的功效逐渐摒弃了。石膏此用以风引汤、越婢汤为主药代表。风引汤,用于“除热瘫痫”,本方重在熄风止痉,所治之证即为中风、惊痫、抽搐之类。越婢汤用于“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二者病因均有“中风”,历来医家一味强调石膏清热,往往令人不解其义。从本草的记录出发,以石膏疏风之效解之,真相也便昭然若揭了。这种用法也有孙思邈《千金要方》防风汤、大续命汤为证。足见汉唐时期药征方征的理念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汉医学本来该有的样子。至如石膏的除热、止喘、止消渴的用法,仲景也有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竹叶石膏汤为例,历代解读繁多,不赘述。

(0)

相关推荐

  • 芝味本草——第53期(知母)你家门口随处可见的药材你认识吗?

    芝味本草--第53期(知母)你家门口随处可见的药材你认识吗? 九芝堂2021-02-07 10:41:00 知母这味中药名,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字面上看起来好像和母亲有关,那究竟如何呢?我们来看一则 ...

  • 《本草精荟》:滋阴清热: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广东等地,以河北历县产者为佳.常生用或盐炒用. 一.功效应用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常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 ...

  • 《心悟成就石美》---庞万令老师精品组合石欣赏

    老牌专业展示和鉴赏奇石的微信平台,免费为天下石友发布个人收藏,定期开展奇石文化交流,向广大石友推荐各类奇石网络平台,分享美石视频,刊发玩石心得文章及文学作品. 名家寄语 ---大庆市观赏石协会副主席兼 ...

  • 穷人大夫学医记(步入名医之路)附武大夫针灸心悟心得

    开始的时候我都要急死了.刚调来三天,还没有接触过病号,但病号来了不看是不行的,硬着头皮也得看啊. 我连最基本的针灸理论都还没来得及学习,病号来了怎么看?我真是头疼,紧张地要命.一个星期,头上的头发就被 ...

  • 【经方与临床】赵进喜: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临证心悟

    麻黄汤临证心悟 麻黄汤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七十枚组成,是治疗伤寒表实证的代表方.煎服法要求"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 ...

  • 《脉学心悟》之二浮沉迟数

    李士懋脉学心悟: <脉学心悟>之二浮沉迟数  浮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部位概念,凡轻取而能诊得的诸脉,不论大小迟数,只要脉位在浮位,皆称为脉浮,如虚脉.微脉.洪脉.革脉等:另一种是指具有严格 ...

  • 《脉学心悟》之三滑涩虚实

    <脉学心悟>:滑脉     滑脉之象,往来流利,如贯珠转动,往来前却.<脉经>曰:"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滑与数,皆往来流利.但滑脉的主要特 ...

  • 《脉学心悟》之四长短洪微

    脉学心悟:长脉   (一)脉象   长脉过于本位.上过于寸,下过于尺.不大不小,不疾不徐,直上直下,名之曰长.若仅上部脉长,名之曰溢,若仅下部脉长,名之曰覆.关脉位居寸尺之间,上则为寸(关脉腕端),下 ...

  • 《脉学心悟》之五紧缓芤弦

    <脉学心悟>:紧脉 (一)脉象   紧脉的主要特征就是左右弹指,不拘于指下一定部位,这个特点,古人喻为"转索"."切绳"."纫箄线&quo ...

  • 《脉学心悟》之六濡弱革牢散细伏

    <脉学心悟>--之六  濡弱革牢散细伏  脉学心悟:濡脉 (一)脉象   濡即软.<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软脉,即是濡脉.   软脉的 ...

  • 《脉学心悟》之七动结促代

    脉学心悟:动脉  (一)脉象   动脉之形,独一部脉凸起如豆,无头无尾,滑数躁动.脉位可在关,亦可在寸或尺.<伤寒论>辨脉法:"若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名曰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