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地理

陈坚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倡导目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地理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主体教育关于努力培养与发展学习主体的白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自主探索是学生参与的本质。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把地理教学内容大致划分为知识性、逻辑性、应用性三大类,对应地创设出讲述型、问题型、活动型三种情境模式。

一、知识性强的内容,通过生动讲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创设讲述型地理教学情,就是把切合教材内容的、典型有趣的教学材料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机地融合在讲课内容中,使讲授内容对学生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

如何更好地创设讲述型地理教学情境呢?

1.“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

精心设计新课引言,设立悬念,激起想像,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讲授'黄河”一节时,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提到黄河,大家自然会想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华夏儿女,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同时我们也会想到,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又被称为害河。那么,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河。”这样既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打下基础,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能探风雅无穷意”—在讲述过程中创设情境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生动内容,补充典型生动的教学材料。

如讲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之后,可补充介绍黑洞、白洞、宇宙射线等特殊天体的内容。有些教材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但只要认真研究,经过加工可以变换成有趣的内容。邓银河系直径7万光年,可以这样表达:银河系直径66亿千米,是太阳系的6千万倍。如果把银河系直径缩小66亿倍,它的直径是1亿千米,而地球的直径仅2毫米。通过数字加工,学生对银河系的庞大感受更深了。

二、逻辑性强的内容,通过设疑问难,唤起学生的探究激情

地理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地球运动、气温分布等内容逻辑思维性较强,有理科教学的特点,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疑激趣创设问题情境。

怎样创设问题型地理教学情境呢?

1.引入新课问题新颖化

精心设计导入课文的问题,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目标上来。讲《地球自转》时我先问学生:水池的水、台风等呈什么方向旋转,为什么它们都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这两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我指出:这就是地球白转的神奇力量。又如在讲地球上的人口问题,先提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一时群情激昂,地球能养活多少人,这要由人类所需的水、空气、资源、土地和食物等物质条件来决定。再追问:“中国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又是欢腾一片,学生们热烈讨论起国家大事来。

2.教学内容问题化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满腔热情鼓励学生生疑好问,使教学过程成为生疑—解疑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例如,在讲授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那么我国的气候将会怎样,对这一问题学生很感兴趣,课堂便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

3.问题设计的递进化

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启发性,层层递进,步步诱导。如讲“大气垂直分层”一节时,可先让学生思考:地球大气的热量来自何处,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规律,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快地议论起来。就在学生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的时候,我出示“大气的垂直变化图”。学生通过读图就不难发现:气温垂直向上是呈蛇状分布的,跟他们想像的不一样。他们一个个很自然地露出了惊奇的目光。这时我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地球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各层还有什么其他特点,它与气温的垂直变化有何联系,各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等。

4.解决问题的过程化

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和巩固性,要让学生知道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并通过设计精练的检测题,巩固和检查所学问题。如学习了人口密度的概念,马上让学生计算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并通过计算结果,得出中国人口分布稠密,加拿大人口分布稀疏,也为以后讲加拿大作了一个铺垫,它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三、应用性强的内容,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是一门科学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用性强的内容要冲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课堂中学生总是坐着听的局面,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活劫型地理教学情境就是以活动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把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活动方式有机地引入地理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如何创设活动型地理教学情境呢?

1.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创设的基础

课堂活动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如:(I)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书刊,摘抄活动所需的资料;上因特网搜集所需材料;(2)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地理信息;(3)开展社会调查,在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撰写地理小论文。

2.转换角、色,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是创设的根本

地理教学中一些现实性强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如讲生态平衡时,联系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让学生讨论分析洪灾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讨论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小组选代表发言,后者更能激活气氛。

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讲也是情境创设的良好方法,如讲授“陆地自然带”时,可让一个旅行过京沪线的学生来介绍沿途景观、分析成因(纬度地带性,热量为主导因素)。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结合社会调查和地球日宣传活动,开展我为汽车城环保献一计》、《生命之水》等演讲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做好课堂控制工作是创设的关键

设计活动课方案时,应该就活动目的、内容、时间、方法等加以宏观控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反应,针对不同的干扰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课堂活动的“微调”工作。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入手,找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点,把相关艺术嫁接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地理和古典诗词的嫁接、地理和音乐的嫁接、地理和电影的嫁接用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中,可使学生的兴奋点与地理课堂知识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地理课成为一块学生喜欢的热土。

(0)

相关推荐

  • 翻转课堂:地理学科教学引入微项目学习的意义

    核心概念界定 翻转课堂颠倒了"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原有的时空排序,是一种以"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主要在课堂"为基本结构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 ...

  • 高中生物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

    自主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中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其根本特征表现在主动性和参与性.它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 ...

  • 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 ...

  • 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徐晓红 <相交与垂直>教学案例与课后体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传统教 ...

  • 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

  • 探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策略

    段莺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原则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即教师教得"活":善于创 设学 ...

  •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自主课堂

    张 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 城北完小开展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探索与实践

    城北完小开展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新课程.新教材如何使用?让许多一线教师感到迷惘和困惑,同时也面临挑战和机遇,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对 ...

  • 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贾元春.王永春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 ...

  • 这样引导学生太棒了

    这样引导学生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