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碳达峰,地方可以这么干

文/ 陈婧刘亮文文陈溯

“双碳”目标下,地方实践尤为重要。长三角、珠三角、海南以及内蒙古等地在碳达峰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未来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迈向碳达峰:地方经济转型与能源发展新机遇”近期在北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地方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路径进行探讨。

柴麒敏:高质量发展,海南不能走“老路”!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分析指出,目前海南能源消费量不大,但增速较快,随着海南整体对外开放以及更多大项目的布局,能源消费量将会提升。同时,海南人均GDP在全国较低,未来随着当地人均收入的增加,生活消费类的排放也会随之增加。

从产业结构上看,当前海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较大,但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他认为,海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走很多东部沿海地区在过去20年当中走的传统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而是应当立足于自贸港经济建设的契机,聚焦更多高附加值的产业,寻求一条独特的创新发展路径。

柴麒敏称,海南要实现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在清洁能源上可以做更多“加法”,例如可依靠自身的灵活性政策,在交通电气化、高速公路充电桩基建实现布局。同时,在新能源光伏、海上风电、核电等领域海南也有施展拳脚的潜力。

他相信,海南在高质量建设碳中和自贸岛过程中所带来的绿色投资、供给、就业,能给其带来超越传统的发展路径。

朱晓明:力争碳中和,长三角很关键!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朱晓明指出,当前长三角地区是国家碳排放的一个重点区域。与此同时,长三角也是中国绿色低碳领域发展的重要基地。

朱晓明表示,在绿色发展方面,长三角已有了较多储备,以光伏产业为例,长三角是中国光伏制造产业链最完整、产量最大、企业和从业人员最集聚的区域。在技术创新方面,该地区光伏、氢能、储能等碳中和相关领域产业规模和技术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谈及该地区未来应如何更好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服务时,朱晓明建议,一是要以应用拓市场,建设世界级的低碳产业集群;二是继续压降煤炭消费,着力降低燃煤比重;三是强化智能电网建设,增强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度能力。此外,还应建设碳中和的创新高地,研发一批高碳企业的脱碳技术、建设一批碳中和的试点示范项目等。

当前,上海正在搭建国家碳交易市场。朱晓明强调,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让上海发挥好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作用,还应借此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扩大交易品种,活跃交易活动,让企业积极推动交易市场的建立,并参与到减排行动中。

唐杰:深圳具有2022-2023年碳达峰的可能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表示,过去十年,深圳碳排放增长显然低于经济增长。2010-2019年这十年来,深圳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导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了更有质量、更具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全市碳排放呈现总量增长趋缓、碳强度持续快速下降、结构减排效应显著增强的特点。

唐杰认为,深圳具有2022-2023年碳达峰的可能性。“十四五”时期,深圳产业将持续转型升级,产业高级化、结构高端化仍将是降低碳强度和碳排放的重要推动力量。预计制造业碳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高产出低碳排放行业占制造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低碳强度的新兴制造业占比明显上升。预计到2025年,优势制造业占比会超过82%,比2019年提高5个百分点。

此外,唐杰表示,深圳的高质量发展会持续产生结构性减排效应。碳强度下降幅度将延续过去十年的趋势,累计下降将明显超过国家碳强度下降18%的目标。按国家考核口径,“十四五”碳排放年均增速将在0.5%以下,根据国际上已达峰地区的经验,标志着深圳进入达峰平台期。

傅莎:内蒙古要从煤炭基地转为清洁电力生产基地

“内蒙古丰富的清洁资源为后续能源转型之路提供了条件。”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战略规划主任傅莎称,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全区风能资源潜在可开发量约13.1亿千瓦,占全国陆地风能资源潜在可开发量的50%以上,居全国首位。

傅莎估计,“双碳”目标下,2030年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总量有望达到15亿至16亿千瓦,2050年将达到45-60亿千瓦。若内蒙古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量能达全国的五分之一,可在很大程度满足华北、华东能源需求。年均新增投资需求有望达到5000-6000亿元,占当前GDP比重的30%左右。

傅莎还表示,内蒙古应在实施基地转型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本地清洁能源和热力系统,以绿色赋能助力高耗能产业转型。

傅莎指出,对于内蒙古来说,这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近中期来看,更多应考虑如何优化存量和增量,中长期来看更多要考虑怎样找到新的增长动能,来赋能高耗能产业。

化工企业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党彦宝:从源头减排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彦宝表示,在碳排放中,电力行业是第一名,其次是化工、交通、建筑等行业。作为一家化工企业,为了降低碳排放量,该公司进行了研究探索,通过自身解决,从可行性、技术性、经济性上为实现“双碳”目标走出了一条比较好的路子。

党彦宝认为,化工企业有很大排放量,关键是要从源头解决排放问题,这也是减排的关键性问题。近年来,该企业开始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用太阳能发电制氢。由于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很快,使得企业成本也降了下来,同时减少了火力发电,从源头上实现减排。

除了用太阳能代替火电,党彦宝表示,其所在的企业还通过化工用地、设备转型升级,大幅下降了能耗,提高了转化率。

党彦宝介绍,在做太阳能发电同时,公司还种植了适应性的经济林、经济草,作为碳汇吸收,解决了碳汇,也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双碳’目标对整个产业升级都带来了好处,新能源发电也带动了其他产业,同时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