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校长发表熟蛋变成生鸡蛋:读书与不读书,差的是整个人生

最近一条热搜挂的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感觉但凡喝酒的时候吃点菜,都不能说出这种降智的话,更何况还是一介校长已发表出去的论文:

“选择正常、新鲜的受精鸡蛋,经过开水煮沸以后变成熟鸡蛋,再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使鸡蛋还原成生鸡蛋……”

图源: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官网

除了这种熟蛋可以返生孵雏鸡的言论,这位校长还有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相关著作。

熟蛋根本无法返生,但凡学过生物或者化学的就知道,蛋熟了,蛋白质也跟着变性了。

连央视主播都评价道:侮辱极强,伤害更大。

网友更是直呼:校长,你还是回学校,多读读书吧!

如果不想像这位校长这样“晚节不保”,建议还是坚持读书的习惯吧!

同时,一定要:

选对书,选好书;

读好书,会读书。

01

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

有什么区别?

知乎上有个提问:年轻人应该多见世面,那把学费拿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更划算?

有个高赞回答:在没有充分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只是邮差而已。

所以,读书与不读书的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这个社会正在极严厉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新华字典》关于“前途”的示范例句里写着这样一句话: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曾被很多人当作笑料来讲,如今看来却全都是现实。

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取决于他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而思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

尤其是对于职场人、管理者、创业者,今天你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读书让我们促进自己的成长,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还用最安全的方式,经历种种不一样的人生。

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真相和理性思考,保持独立性,运用自己的理智,做出自己的结论。

相信我,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今天,我就围绕思维能力成长方向,精选了 4 本职场好书,分享给大家。

# 01

# 《终身成长》

作       者:[美] 卡罗尔·德韦克

适合人群: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

运动员和管理者等

豆瓣评分:7.5分

“总的来说,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的那些人急切盼望成功,而他们在成功后感到的不仅是自豪,他们会产生一种优越感。

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强。

然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自尊心的背后潜藏着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成功后你会变成一个重要人物,那么当你不成功的时候,你又是什么呢?

这就是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的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与固定型。

前者认为成事不在天赋,而在努力;

后者特别相信天赋的力量,认为人擅长就是擅长,不擅长学起来也没什么用,事倍而功半。

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 02

# 《塞利格曼自传》

作       者:[美]马丁·塞利格曼

适合人群:所有人

豆瓣评分:7.7分

这是一本能够告诉你:如何让普通人更快乐?

从童年到无助与自卑的青春期,从遇到自己一生挚爱到收获经济、幸福的耳顺之年……《塞利格曼自传》记录了塞利格曼近乎一个完整的一生。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快乐,只有经历过考验的人才能预知最终的放松。

于是,他不再执着于改正缺点,而是开始打造美;与其让自己不那么不快乐,不如让自己捕捉更多的快乐。

于是,就有了塞利格曼的幸福公式:

H(幸福的持久度)=S(幸福的范围)+C(生活环境)+V(可控的因素)

如果你想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人生的意义,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乐观、幸福的人,就赶紧读一读《塞利格曼自传》吧。

# 03

# 《当自我来敲门》

作      者: [美]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适合人群:所有人

豆瓣评分:8.4分

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那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

这些想法如何而来,又如何而去?

为什么我们对某件事情我们觉得特别好,对方无法接受?

为什么对方认为理所当然,而我们却无法接受?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他认为,人们的身心是分离的,心智可以独立于身体而存在。

但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身心是相同的,心智的产生来自于生理基础,把我们认为的虚幻飘渺不可捉摸的意识和心智转成了实在之物。

所谓的“当自我来敲门”指的是自我与心智的连接关系,最中心的观点就是我们的身体是有意识心智的基础。

如果你想探索自己,想知道如何用心智观察自己的感受,观察自己的身体,就读一读《当自我来敲门》。

或许,你会对自己有更深的理解。

# 04

# 《要领》

作      者:约翰·汉尼斯著

适合人群:leader、领导者、管理者等

豆瓣评分:8.0分

如果不是因为好友杨斌老师是《要领》这本书的译者,我可能都不会想到要读一本大学校长写的关于领导力的书。

后来我才意识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作者约翰·汉尼斯,不仅是斯坦福大学原校长,还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会主席、图灵奖得主、人称“硅谷教父”。

所以《要领》这本书并不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的,而是写给那些“要成为领导者”的人,所以说这是一本“有为者而非有位者”的领导力指南。

这本书读起来不鸡汤也不理论,而是以作者自己“在事上磨”的真实案例来现身说法,总结并凝结成十条“领导要义”。

于我来讲,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熟悉的味道,因为10条原则中其中一条就是“讲好故事”。

这也是我在《故事力》这本书里不断强调的 —— 学会讲故事,才能成为更好的领导。

但就像杨校长在他的推荐序在讲到的:要领,还有一个重要的意蕴,就是“要去领导”(the will to lead)。

是的,要去领导的那种强大意愿,才是一切的根基。

——写在最后——

读书有什么用?

麦家说: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

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接触着相似的事物。

但不同的是,读书更多的人在感知生活的乐趣时,能够拥有更多的层次,更能体会表象之下所蕴藏的深刻趣味。

台湾作家林清玄也曾说到:“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书,是生命最好的化妆师,它改变的不仅是你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甚至还可以改变命运。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一两日或许无太大区别,但日积月累下来,终将成为天渊之别,差的是整个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