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共享单车“繁荣”背后 城市毛细血管已不堪重负

从19日到20号,共享单车圈子里接连发生了两件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趣事。

先是腾讯掌门人马化腾与金沙江合伙人朱啸虎在朋友圈怒怼,对ofo的“智能锁”问题各执一词;紧接着第二天,ofo押金涨至199元,新价格再次引发舆论热议:谁领先,谁学谁,谁第一……

其实,现阶段的共享单车数据统计维度极为复杂。比如摩拜单车的一部分使用数据在微信端,ofo也可以通过滴滴APP解锁,这些都无法与APP端的订单量进行统和。因此,共享单车的使用数据很难将全部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也就会出现马化腾与朱啸虎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

不过,懂懂笔记这次关注的不是数据,而是庞大的数字背后给大型城市带来的重负。不可否认,共享单车的出现的确为城市短距离出行提供了方便,骑行不仅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还是一种生活时尚。

然而,每一个城市究竟需要多少单车?越来越多的单车又给城市造成了哪些不便?

堵塞城市毛细血管

随着共享单车风口的持续,行业内参与者众多,在过去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国内共诞生超过30家共享单车企业,包括摩拜、ofo、小蓝、小鸣、永安行、小白、骑呗、享骑、酷骑、优拜、哈罗等众多品牌。

据懂懂笔记了解到的数据估算,截止今年6月,仅摩拜和ofo两家共享单车企业的投放总和就达到1100万辆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数十家共享单车企业的投放量,目前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必然远超千万级规模。

然而,即便是摩拜与ofo基本上已经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行业内新入局者依旧众多。能够看到,悟空单车的退场,并没有让共享单车行业退烧。上周,身披彩虹的七彩单车宣布进军共享单车行业,并且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投放了一部分车辆,其引发的关注不亚于之前“黄金单车”的落地。

事实上,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保有量已经趋近饱和,甚至个别地区因为单车数量过多造成了道路阻塞,由此带来诸多隐患。

楚天都市报20日在一篇题为《数百辆共享单车堵住生命通道》的报道中,陈述了武汉一些地区的共享单车乱象。

“记者来到武大口腔医院,只见门口的人行道停了数百辆各色共享单车,只有一条约两米宽的通道可供出行。市民经过时,不得不排成一字型,要是遇到对面来了一辆电动车或单车,通道则会出现堵塞。”

从上述报道中可以看到,共享单车抢占了行人道路,严重阻碍了交通畅通。虽然口腔医院不会轻易发生事关生死的大事,但是医院门口无疑是人流密集区域,这种乱象很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

另外,在北京很多区域也存在共享单车数量超过市场需求量、乱停放占通道的情况。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等多个人流量大的商圈、地铁站附近,经常会出现连绵不绝的单车长龙,将原本就不宽绰的人行道占去一大半。

近日,懂懂笔记在多个地区都看到了共享单车大面积摆放、抢占人行道的情况。其中,知春路地铁站附近最近就出现过300多米长的共享单车带,而三里屯附近甚至时常出现大量共享单车停放在盲道上的情况。

亟待疏通“良药”

我们都理解,适量是一个难以拿捏的分寸。但是目前共享单车投放量的增加,已经给城市交通带来上述问题。对于这一点,共享单车企业也是能够想到的,并且也在想办法解决。只不过,从实际效果上来看,企业单方面的约束作用并不理想。因为行业全面自律,目前是空白。

我们都知道,包括摩拜、ofo在内的很多企业都有明确的使用规范,规定使用者需将“共享单车停放在路边可停放单车的区域”。而且,不少共享单车平台在大量投放单车的同时,也在加派运维人员尽量维持共享单车的摆放问题。其中摩拜还率先在北京多地推出了智能停车点。

不过,现实的情况却没有因为共享单车企业的使用者规范和线下运维变得有序。各种乱象也在平台和用户的错位中不断发生。

共享单车作为社会资源,不仅需要所属企业进行管理维护,也需要社会使用者的自觉。而当共享单车企业在绞尽脑汁解决单车停放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更具约束效力的规范推出,帮助城市打通正在形成栓塞的毛细血管。

正是因为北京市多地出现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所以在管理乱停放方面,北京市也率先提出规范要求。19日,全国第一个共享单车“公共电子围栏”在北京朝阳区三里屯、左家庄街道建立。作为“共享单车规范管理示范区”率先落地的试点工程,即日起试点区域内将对“三横四纵”七条大街进行筹备规划,覆盖工人体育场、三里屯商圈、新源里等地区。

据了解,“电子围栏”是一种利用北斗卫星定位和大数据支持划定虚拟停车区的新技术,通过安装在共享单车上的卫星定位装置,可以监督使用者是否将单车停放在指定区域内。

北京推出的“电子围栏”试点,对单车使用者有了更明确的赏罚规定。据介绍,停放入围栏的使用者会收到APP提示或红包奖励,没停放进围栏的使用者会扣除信用积分,甚至可能会被持续扣费。

理想的预期是,这个“电子围栏”试点能够解决不只一个共享单车平台的停放问题,而是为整个行业和有关部门提供更多管理依据。北京市“电子围栏”推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遇到与问题,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更好的借鉴。

当然,所有的规范都要看实际的运作效果,最终各个城市出台的管理办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减缓城市压力,我们拭目以待。

懂懂笔记

懂懂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

冷眼旁观,麻辣点评,深入分析,帮助你用新的视角了解快速变化的产业。

创始人懂懂于2014年、2015年分别参与了《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两本畅销书的撰写。于2016-2017年独立撰写《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懂懂笔记】是全平台自媒体,团队原创内容发布在微信公号、百家号、新浪创世纪、网易、雪球、企鹅号、界面、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蓝鲸、UC头条、北京时间、虎嗅、钛媒体等十几个科技类主流平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