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好人物速写?
首先,我们要从速写这个词汇去追根溯源,速写究竟是什么?
在英文中,速写对应的词汇是quick sketch,意味着是快速的草图,
可是这一含义到了中国作为舶来品变成“速写”时,
其中的含义产生了变化:
素描传入我国后,在quick sketch这个思维之上,结合了中国画的元素,以白描手法为主,将其思维本土化创新为速写。
值得注意的是其本土化的原因和切入点:
20 世纪初期, 自徐悲鸿等一代前辈主张走中西融合的道路, 西方绘画中的素描被引入中国画。 在接纳和转化素描中, 就存在着东西方绘画造型理念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异质性问题, 存在着中西绘画体系中的隔阂与纠结。 20 世纪50 年代, 特别是在第一次全国素描座谈会后, 将苏派素描视为一尊, 且一度一统天下。 由于苏派素描所强调的定式原则, 加之我们在引进中的肤浅与教条, 所谓素描与中国画的语言体系、 表达方式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对此曾引出许多置疑和争议, 有些观点已近乎于水火不相融的程度。 面对困惑, 融合中西绘画理法的速写方式, 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智慧选择, 成为立行解惑的一条重要路径。在中西融合的速写绘画中, 既可以疏离或活用光影, 又可以不脱离以“线” 造型的国画语言; 既可以显著地简化素描的繁缛程序, 体现中国画“落笔直取” “直取形神” 的特性优长, 又不失写实造型内在理法的作用。 这种看似是折中的选择, 实为体现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 ——《再谈“速写” 的意义》齐然
图作者:黄胄
将素描与速写区分开来,对于我国西画画种的影响并不那么明显,然而对于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人物画的意义却极为重大。随着它的理论深化,有助于中国画汲取到西画营养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我。
同时还要注意一点:
速写并不完全由quick sketch组成,这其中也饱含着中国画种的绘画理论精髓,如“外师造化”、“以形写形”。
也就是说速写一词不是一个外来词汇而是一个中国原创词汇,因为它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
以上。
为什么我讲速写线条之前要强调这个呢?
因为“速写”是我们中西结合后的产物,所以速写线条的审美追求和标准其实不是来自于西方,而是源于我们本土的白描线条技法的演变,
明白这个之后,就能明白为什么艺考会有精致的纯线性白描速写而不是类似于草图(quick sketch)一样的速写标准。
以下是速写线条的提升标准:
1. 在繁杂的画面中强调层次感(线的深浅轻重、粗细虚实)
下面这张可以明显的看出作者利用线的深浅、粗细来强调线的层次感
口诀:外轮廓线深度>衣褶线、结构线深度>普通装饰线深度 (不绝对,有时候装饰线也会比较深)
画面中的外轮廓线深于结构线和装饰线,结构线和装饰线深于细节线。很多人往往因为细节线加得过重而乱了画面主次关系,失去层次感,画面就会显得很乱,也就谈不上视觉冲击力了。
作者:金政基
只有分清了线条的主次,才能驾驭复杂的画面,从而提升视觉冲击力
越是复杂的画面,越是要强调画面层次感。
2.线的精致感、凝实度(炭笔速写,艺考的细节注意)
也就是线条的凝练程度,很多艺考学生的炭笔速写的线条往往太浅不够深、太粗不够细,换言之线条画出来显得很“虚”,不够凝实。
这其实是因为很多廉价炭笔中的炭铅没压实,加上很多学生经常懒得削笔,没有保持笔头的尖度(应该是每画完一张速写就削一次笔),画出来的线条自然就不够凝实。
不够凝实、不够深的线条画出来的线性速写在众多线面速写和调子速写中会显得视觉冲击力很弱,评分时自然就容易被忽视。
3.单根线的变化(粗细、扭曲)
1.粗细变化
即是单根线条中的由粗到细再到粗、由窄到宽再到窄的客观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胡乱加上去的,而是根据客观对象的性质、形状而适当赋予的,多用于衣服和人体,是线性速写重要的表现技法之一,有利于提升视觉美感。
下图是白描中的丁(钉)头鼠尾,讲究一根线的变化呈现
白描中的线条手法有很多种,它只是其中一种,由重到轻
画面人物单根线条变化包含:轻-重-轻-重-轻-重
注重表现单根线条的轻重变化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兼顾整体。
2.扭曲变化(形变)
是形变(区别于变形)的一种,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描绘中所流露出的主观情感而产生的线条艺术变化。
这其中席勒的线条我最为喜欢,也最有视觉冲击了。
席勒饱含情绪的线条
他的形是精准的,但他的线又是夸张而变化的,给予观看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结语
画好速写线条的三个点:
繁杂的画面中线条的层次感处理
线条的凝实度
单一线条的轻重变化和线条的形变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