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泰山,生生不息
水的脉动
泰山,中华文明重要载体。
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在这里萌动生长;
山脚下的泰安,因着历代帝王的封禅活动而繁荣发展;
甚至,往北七八十里的济南,都有它在滋养。
都知道济南有“泉城”的美称,除了有名有姓的“七十二名泉”外,亦常有泉水不知道从哪里汩汩而出,而这些泉水的源头,就在泰山。
泰山山脉的地下水有一部分顺着地势向北径流,到济南的时候,遇到了隔水岩体的阻挡,这时候,一些地下水就涌出了地表,形成了诸如趵突泉、黑虎泉、百脉泉等一众名泉,而众多的泉水汇流以后,便又形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大明湖。
活的文物
泰山发达充足的水脉,蓄养了蓬勃的自然与人文生态。
山上树木种类极丰富,至今保留的古树名木超过了20000株。这里的每一棵古树都是一个活的文物,它们拥有完备的档案资料,承载着一连串的故事。
像普照寺的六朝松、斗母宫的卧龙槐、后石坞的姊妹松、关帝庙的凌霄……还有那棵被“封官进爵”的“五大夫”松。
相传,2240年前的那个夏末秋初,封禅途中的秦始皇突遇狂风暴雨,仓皇之下躲到一棵大松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便被封为“五大夫”。
而现在泰山云步桥附近的“五大夫”松,有两棵,乃清雍正八年所种。这是当时人们望文生义,误以为“五大夫”松是五棵树,便种了五棵,后来三棵枯死,只余今日两棵。
唤醒苍翠记忆
不过,仅这两万棵古树,还不足以打造出泰山的苍翠。
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泰山时,震撼于满山苍翠,叹道:“这是中国人创造的又一个世界奇迹。”
但是再往前75年,泰山确是完全不同的模样,荒山秃岭,满目疮痍。这是1912年,法国人斯蒂芬·帕瑟来到泰山时,拍摄到的景象。
直到1948年7月,泰安解放,为了唤醒曾经的苍翠记忆,泰山开始封山育林,林场工人们凭借着一顶草帽、一件蓑衣、一个篮子和一把镢头,经过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才终于成就了如今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94.8%的泰山。
泰山是个聚宝盆
如今的泰山,是个聚宝盆一样的存在。
在这里,泰山的鸟类数量,超过三百种,山麻雀、东方白鹳随处可见;
泰山花楸、泰山柳等新植物物种不断被发现;
连绝迹上百年的泰山四大名药,也已经被找齐了。
三十年前,生活在泰山脚下的张玉清,偶然看到《泰山药物志》里记载的泰山四大名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开始了漫长的寻药之路。
听说歪头子山上有过泰山紫草的痕迹,他便只身一人爬山寻找,由于天气炎热,没有带水,体力透支,晕倒在山坡上。就这样,这位老人以泰山岩石一般的倔强性格,用了十五年时间,终于找齐了《泰山药物志》上记载的四大名药。
现如今,四大名药的种子已经在泰山深处扎根繁衍,周边的村民也靠着种植四大名药共同致富。
泰山,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生”,生命的“生”。
有着脉动不息的生命历程,文化与自然遗产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才能惠及更多的百姓。
巍巍岱宗,
众山之巅。
国之魂魄,
民之肝胆。
它的脉动,书写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恢宏史诗;它的脉动,传承着中华民族世界大同的美好期盼。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
播出时间:
CCTV4
《人类的记忆——
中国的世界遗产》
《脉动泰山(下)》
今晚22点 敬请收看
来源:CCTV4《人类的记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侯婧姝
责编/王静 编辑/石香云
END
世界精彩 尽在掌握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