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白瓷起源综合研究——公元6世纪中国北方陶瓷生产技术的转变
相关推荐
-
存世数量稀少 —— 相州窑黄绿彩罐
□老妖 (图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提供) 在2008年佳士得纽约春季拍卖会上,编号0520的北齐黄绿彩罐估价9000-12000美金,以20000美元成交.此罐圆唇翻口,束颈溜肩,鼓腹渐收至平底,通 ...
-
vol.3 秦汉时期陶瓷|视频文字稿
秦汉时期陶瓷 公元前221年,秦击灭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国.秦朝虽然只存在了十五年,秦始皇统一了车道,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但自秦始皇开始的统一事业,却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秦汉时 ...
-
唐三彩,举世无双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据乾县工艺美术厂原厂长张锦田介绍,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 ...
-
讲座回顾 | 黄珊:白瓷起源的综合研究——公元6世纪中国北方陶瓷生产技术的转变
2020年12月27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35期)之"白瓷起源的综合研究: 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陶瓷生产技术的转变"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
-
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1)
金束发冠.碧玉簪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冠长10.7厘米簪长10.3厘米 1979 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昌祚塞出±冠金质,簪碧玉质.冠上部有六道直梁,边缘用直线作出宽边.两侧各有两孔,用于插入簪子, ...
-
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2)
蝴蝶形金饰件明(公元1368-1644 年)高5.2厘米 宽7.3厘米 1957 年南京太平门外岗子村吴忠墓出土金质.为明代贵族妇女头上的饰物.先用锤镍工艺做成蝴蝶形状,再用錾刻工艺做出媒翅上细密的纹 ...
-
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3)
婴戏莲纹金饰件明·永乐五年(公元 1407 年)高2.9厘米 宽4.2厘米 1960 年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墓出土 金质.同墓出土三件,一件残.用锤镍工艺制作如意云状,其上锤碟一孩童.孩童眉清目秀, ...
-
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4)
嵌宝石云龙纹金饰件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高4 厘米 底径4厘米 1974 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金质.钟形,中空,顶部有方形孔并作双层宽边,在主要部位浅刻两条蟒纹.蟒四爪,作正面形象,周围作 ...
-
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5)
"佛"字金簪 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 年) 长10.7厘米 簪首高3.5厘米 宽3.5厘米 1959 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晟墓出土 金质.簪针呈圆锥形,簪顶用垒丝工艺做出祥云,云下 ...
-
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6)
金嵌宝石雲形簪明(纪元 1368- 1644)長 16cm 簪首長5.6cm幅3.7cm 長16.2cm,簪首長5.7cm幅B.7cm 1982年南京太平門外板倉徐达家族整出 章首玻璃簪明(纪元136 ...
-
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7)
葫芦形金耳环明(公元136-1644年)长6.2厘米 宽1.7厘米 1973年南京太平门外尧化门出土 金质.同出士一对,形制相同.采用锤镍工艺制成葫芦,空心,周身起棱,带上有金托,可嵌物,底部作花心状 ...
-
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8)
双龙纹金镯明·天启五年(公元16825年)直径7厘米 宽0.7厘米 197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昌祚墓出土金质.同出土-对,形制相同.镯头两端作龙首纹,两两相对,镯外侧龙腈.发.髯等均錾刻细腻,镯头内侧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