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加油机发展史与战斗案例
所谓空中加油机,就是一种特殊的运输机,能够装在大量燃油,并在空中给正在飞行的飞机(包括直升机)补充油料。
飞机从诞生以来,就被军事家们所看重。但飞机一次航行的里程和时间取决于其燃油多少。汽车或船只燃料耗尽可以停下来等待加油,飞机一没油就得掉下来,所以对燃料更加看重。如果每次都必须回到地面上补充燃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受制于场所。此外,如果是装在炸弹的轰炸机,带弹降落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种情况,空中加油机就应运而生了。
最早的一次空中加油,如同飞机一样,都是在美国诞生的。1921年,美国人威利·梅伊把装有5加仑航空汽油的罐子绑在背上,从一架林肯型飞机的机翼上,爬到另一架飞行的JN-24型珍妮飞机的机翼,然后将油罐中的航空汽油倒进发动机燃料箱。当然,这完全就空中杂技表演。
飞机对飞机的加油首次发生在1923年,在美国加利福利亚,两架飞机在空中编队飞行,一上一下,双机距离保持不变。上面的飞机垂下一根10多米长的软管,下面飞机上一个乘员站在座舱里,伸手捉住软管,插迸自己飞机的油箱。然后,燃油沿着软管,注入下面飞机的油箱。
这种空中加油全靠人用手捏软管,非常不稳定,操作难度大,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以此为契机,各国开始研究专门的空中加油设备,并用载重量大的轰炸机或运输机改装成空中加油机。
在加油的时候,首先两机必须一前一后飞行,保持速度一致,相对距离不变,加油机在前,受油机在后。然后,加油机慢慢放出加油管,受油机“顶上去”,与加油管建立连接,然后输送燃油。空中加油设备的加油管,主要分为软管和硬管两种。
1933年,苏联一架TB-1式轰炸机采用A.H.扎帕诺万内研制的加油设备,给一架P-5侦察机进行了空中加油。1934年,美国也研制出了空中加油设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加油技术开始用于实战。40年代中期,英国研制出较为成熟的软管和插头锥套设备。1948年,美国空军将英国研制的加油设备安装在自己的KB-29和KB-50加油机上。1949年3月2日,美国的B-50轰炸机飞行37532公里,完成环球一周,途中经过KB-29M加油机的4次空中加油。
50年代初,美国研制出更先进加油设备——硬管式(伸缩套管式)。相对于轻飘飘的软管,这种加油设备更加稳定,但同时对两架飞机的同步要求也更高。不久苏联也研制出类似的加油设备。空中加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957年,美军5架B-52战略轰炸机实现了40多个小时的环球飞行,为此共出动了98架KC-97加油机为其加油。
空中加油机大部分是由运输机和轰炸机改装而成,优势是载重量大,装的都,补给能力强,少部分由歼击机改装而成,优势是机动灵活,用来给同型号的歼击机加油更方便。
加油机的加油设备,按照位置一般有“加油平台”和“加油吊舱”两种。“加油平台”是装在机身尾部,“加油吊舱”则是悬挂在机翼下面。按照连接器的形态,则有软管和硬管两种。
现代的软管式空中加油设备在40年代末由英国率先研发出来,包括一条20多米长的软管,用绞盘收放,尽头上则是一个漏斗式的浮锚。受油机则需要在机头或者机翼前面装一根受油管。加油的时候,加油机把软管用绞盘放出飞机外,收油机把自己飞机的受油管插进漏斗里面,两者实现密封连通,然后就可以开始输送燃油。等充好后,受油机减速,插头和漏斗自动脱离,两架飞机分开。
软管加油设备的好处首先是结构非常简单,其次一架加油机可以同时放出几根软管,给几架战机加油,即使两者的运动存在一些偏差,软管的弹性也能保证连接安全。缺点则是插头要插进软管,对飞行员比较困难;在遭受大气乱流时更难衔接上。同时因为软管本身承受力有限,加油的速度较慢,大约每分钟能输1吨多燃油。如果遇上耗油量较大的飞机,需要加油比较长的时间。目前采用软管的加油机有S-3B、KC-130、707-200等。
硬管加油机略晚于软管,于 1949 年 12 月开始使用。加油机的硬管是可伸缩的刚性伸缩管(称为加油桁杆),平时收起,加油时伸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和水平转动角度,由专职的加油人员操作。加油时,加油机先伸出桁杆,然后受油飞机跟上,使得两机之间距离很近。这时候,受油飞机不动,由加油操作员控制加油桁杆伸缩和转动,使之与受油机上的受油管衔接。
可以看出,硬管加油和软管加油最大的改进,不是受油机去追逐晃动摇摆的加油软管,而是专人操作加油管去插入受油机。这显然比飞机追飞机更容易精确操作。
此外还有“软硬兼顾”的混合式,如美国空军的 KC-135 系列,其在加油桁杆的尾端,又发展了一套漏斗式软管设备。这样,能同时为装有两种受油器的飞机进行加油。
冷战时期,空中加油技术逐渐成熟后,在实战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空军而言,燃油就是最重要的粮草。依靠加油机的补充,可以轻易延长战斗机的航程和空中停留时间,甚至实现战术迂回,向敌人发动奇袭。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偷袭位埃及。他们的战机起飞后,不是并不直接向西南方向攻入埃及东部,而是大幅度向西,先穿过地中海,经空中加油后,绕到埃及的西部,再从背后杀入埃及,一举击毁埃及机场的400多架飞机。
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中,美军面对狭长的越南领土,多次展开长距离空袭。近十年中,美军172架KC-135加油机一共飞行194687架次,进行空中加油813878次,为战斗机、轰炸机加燃油410万吨。
1982年的马岛战争最后年,英阿两军都采用空中加油机扩大己方空军的作战半径。英国不远万里参战,为了保证制空权,除了采用航母运载部分舰载机外,加油机实施的接力非常重要。其“火神”式轰炸机从大西洋的基地起飞,经过空中加油后袭击了5000公里外的马岛机场。阿根廷的“超级军旗”飞机也是在空中加油后击沉了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大西洋运输者”集装箱船。
1986年,美国向利比亚的卡扎菲实行轰炸, F─111战斗轰炸机从英国的基地起飞,由29架加油机对编队进行8次空中加油后,绕道7000多公里突袭,一举摧毁了利比亚的苏制导弹基地。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数千架飞机对伊拉克狂轰滥炸,为保障共动用加油机308架,共完成5万余次空中加油任务。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出动的240架空中加油机,共实施了1.4万次空中加油。
新世纪的战争中,无论是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是叙利亚战争,美军“海外远程打击”的能力更被重视,空中加油机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不可或缺的空中补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