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92号作品】张建忠:让更多的文学作品有“看头”
让更多的文学作品有“看头”
从张晓惠老师饱含热泪讲党史谈起
张建忠
日前,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在“文艺家之家”举行了以“学党史、跟党走——致敬英雄的新四军”为主题的首场活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书香盐城形象大使、盐城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晓惠为来自全市各地的近50名文友作了红色主题文学创作的专题讲座。张晓惠老师在专题讲座中,结合自己创作的数部“雨花忠魂”系列纪实文学及今年新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生死兄弟》,饱含热泪地讲述她自己笔下的那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以身许国、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英雄壮举,让聆听讲座的文友们深受心灵触动和精神洗礼,大家竟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笔者有幸聆听了张晓惠老师的精彩讲座,并悟出了几点让文学作品更有“看头”的几点感受,与大家一起共同商榷。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政治站位是前提。立业先立德、为文先为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么发展,都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大力营造文学界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作为新时代的作家。首先要提升政治境界。要明确新形势下文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成为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坚定贯彻者、文学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行业行风建设的有力引领者。其次要提升思想境界。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感召和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再次要提升道德境界。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应注重人格修为、追求德艺双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彰显正气、坚守正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讲品位、讲格调、讲操守,树立作家的良好形象。张晓惠老师的纪实文学《生死兄弟》,真挚情感的带入,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文学性的坚守,以诗意浸入史实;信仰、理想的仰望,以有情感有温度的文字向英烈致敬!让人跨越时空,走进战火硝烟,感受共产党人的英雄壮举,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并让广大读者深刻感受到,新四军的恢弘画卷,是鲜血和生命铸就,永远值得铭记;新四军的历史经验,是艰辛与探索得来,永远需要弘扬;新四军的苦难辉煌,是忠诚与担当缔造,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向前!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融入生活是基础。张晓惠老师为了创作出《生死兄弟》这部作品,先后十几次到建湖、泰州以及南京等地,采访王志芳老人以及、赵敬之烈士生前所在的村当地村民。可以这样说,张晓惠老师如果不进行多次深入采访,绝对也写不来这部有血有肉的红色作品。“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的的根。作为一名作家必须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了解人们的思想,了解人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寻求创作的灵感。例如:你不知道农民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思考的,你就写不好一个农民,你抽烟的姿势,走路的姿势,每个细节如果没有细微的观察,都会脱离本源的味道,读者第一感觉认为你不像,不像就造成了基本的不信任,基本的不信任更谈不上感人,这个人物塑造就是失败的。一个作家要创作出一部好的小说很不容易,小说有不同地域背景,风俗习惯背景,还要塑造性格迥异,关系复杂的人物,只靠想象最后作品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灵魂,读者一读起来感觉不对,味道不对,你的情节再吸引人都不行,所以一般的作家都会写自己家乡的作品,因为他能够进入到比较深的地方文化层面,再运用一些创作技巧,才能出好作品,比如严忠实的《白鹿原》,讲的就是西北黄土高坡上的人和事,一定要体现出地域的特色和风情,这些都得靠长期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才行。因此,我们的作家只有深入到生活中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感人的文学作品。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感动读者是关键。张晓惠老师在创作长篇纪实文学《生死兄弟》的时候,用她自己的话说,都是含着泪水写下的,尤其是写到第七部分《天地殇,血色柔情祭风华》中的第三小节王志芳将丈夫的头颅捧回家的《 亲爱的,我们一起回家》描写时,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双眼。当时,我们在场的文友泪水也夺眶而出。大家知道,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其能量到底有多么大?有时候会完全超出人们也包括作者本人的想象。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篇文章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至今已近70年了,人们仍念念不忘,时常会提及它。作者当时给奋战在抗美援朝前线的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称谓——最可爱的人,不仅用红漆喷印在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给英雄指战员的白瓷缸上、用鲜红铅字印在赠送给前线将士的纪念册上,而且一直响亮地称颂到今天。在1998年抗洪一线,百姓给半个身子浸泡在水中传送沙袋的官兵赠送红旗,上面飘动着的金色大字就是“最可爱的人”;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前线,官兵日夜奋战抢救被压埋的群众,一名被救出的孩子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下:“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去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武汉人民点亮两江四岸,用精心准备的一场“灯光秀”致敬“最可爱的人”……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作家在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融人感情去构思,带着感情去创作,让自己的作品先打动自己。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能感动人,才能有更多的读者。
(作者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在《中国乡土文学》大型文学期刊公开发表,图片作品在期刊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发表。该刊由乡土文学社和《今古传奇》强强联手,联袂打造。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发表作品,可作为加入省市级作家协会的重要依据。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征稿启事
公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