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写起来,你会享受到更多的教育的幸福

 写起来,你会享受到更多的教育的幸福

2021年1月30日

教师,本应该是经常写作的一种职业,但事实上,真正愿意写东西的老师并不多。

一提到写作,许多老师就会头大如斗。

“我可没有那么好的文采!”

“我又不是语文老师。”

“我这么忙,哪有时间写啊?”

“哪有那么多素材可写啊!”

……

要说理由,能找到几千条,几万条。其实,总结起来就一个字——那就是“懒”。网上有一句很好的话:一件事,你要想做,不需要任何理由;一件事,你不想去做,可以找到千万个借口。

其实,人人都是可写之人。不管你教什么学科,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写起来。我们虽然不是专业作家,但只要有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写点东西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问题。写不好还写不孬吗?我们写东西,又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也不是为了出版发表,我们只是想要记录一下自己生命走过的痕迹,不需要太好的文采,不需要太多的关注,更不用怕有多少人笑话你——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关注度,不要太高估了自己。自由自在,随心随性随手而写,不拘形式,不拘篇幅,就算是孤芳自赏也能怡然自乐。

时时都是写作之时。那些抱怨没有时间写的朋友们,也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再忙我们也有时间吃饭,再忙我们也有时间睡觉,为何?这是我们生理的需要。当写作成了我们的需要,成了我们精神丰盈的需要,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写作。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谁也不多一分,谁也不少一秒,同样的时间里,每个人做的事大不相同,关键就看自己怎么安排了。最忙的人才有最多的时间,只有闲人才没有空。这句话虽然有点不讲理,其实包含着一定的道理的。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就看自己想不想挤了。李镇西老师的许多文章都是在高铁上、飞机上,甚至在接送的汽车上写就的。谁利用好了碎片的时间,谁就能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处处都是写作之处。在单位里可以写,记录课堂的得失,记录班里的故事,记录点滴的思考。在家里也可以写,反思一天的得失,记录孩子的成长。出外学习可以写,听课评课学优点找缺点,听讲座报告写感悟记反思。就算条件所限,无法坐下来写作,也可以随手记下自己灵感的火花。待有空时,再梳理成文。

事事是可写之事。要说一名老师没有东西可写,那是睁眼说瞎话。在所有的行业之中,能比教师更有写作素材恐怕不多。学生的故事,可以写作;同事的故事,可以写;看到的,可以写;听到的,可以写;想到的,可以写。几乎无不可入文之人,无不可入文之事。长了,洋洋洒洒数千言固然很好;短了,了了数百字也未尝不可。

总之吧,写东西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难。人人可写,时时可写,处处可写,事事可写。“写也是一天,不写也是一天,为何不写下一点为这一天留点痕迹呢?”(黄建军语)

要想写好东西,还要多读读书。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东西可以输出。要想细水长流,就必须有源头活水。阅读,时刻用文字浸润我的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慢慢地丰盈起来,才能够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不竭的灵感、动力。

阅读和写作,并驾齐驱,就好像给我们的成长插上了翅膀。读起来,写起来,我们才能借助这对有力的翅膀翱翔的教育的天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越飞越快乐,越飞越幸福。

相关链接:

1、做一只幸福飞翔的麻雀

2、致《中国教师报》: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

张学勇,男,山东泗水人,一级教师。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道弘教育集团特聘讲师,泗水县首届儒学讲堂名师、泗水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泗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泗水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手,第二届“爱心杯”全国优秀班主任获得者。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著有《守望教育——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一书。《中国教师报》《校长》《中华校园》等杂志报刊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杂志封面人物。在山东、湖北、甘肃、安徽、广东、浙江、四川、贵州、江苏、云南、河南等地与交流分享100余场次。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长按    关注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