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只需5分钟,学会民国名医张锡纯治肝七法
导读
1. 平肝法
肝为厥阴,中见少阳,寄相火,其性至刚,故肝为病恒侮其所胜,导致脾胃受病,治疗常需平肝以扶助脾胃;西医所谓脑气筋病见惊痫、癫狂、眩晕、脑充血者,也需要治以金石之剂,行金制木,平复肝气。
常用平肝药:肉桂、铁锈、金银箔、赭石、龙骨、牡蛎。张锡纯善用肉桂平肝,认为其味辛属金,木得桂则枯,故善治肝木,制肝气横恣多怒。
代表方剂:镇摄汤、镇肝熄风汤。
切记:肝应春气,为气化之始,平肝不可太过,太过就会伤及一身之气化。
2. 疏肝法
肝五行属木,性善条达,故治肝以散为补,以助其升散条达之用。另外,行肝亦能疏土,并清利胆汁,饮食不能消化,投以升散疏肝之剂,对于改善脾胃运化常有良效。疏肝又宜辅以活血、泻热之品,然不可投以大凉,气凉则凝,反不利疏散。
常用疏肝药:柴胡、生麦芽、茵陈、连翘、薄荷、续断、鸡内金、黄芪、桂枝尖。
代表方剂:舒和汤。
切记:升散剂服用时间过长,伤气耗血,暗伤肾水,损肝木之根。
3. 柔肝法
肝恶燥喜润,燥则肝体板硬,肝火肝气妄动;润则肝体柔和,肝气宁静。肝体木硬之症(笔者认为或可理解为西医“肝硬化”),当治以养血滋阴之剂,辅以活血之品柔肝。
常用柔肝药:当归,芍药,柏子仁,玄参,枸杞,阿胶,鳖甲。张锡纯认为活血药中以三七为化瘀生新最紧要之品。
切记:大量使用润剂柔肝,又可能妨碍脾胃运化。
4.升脾降胃法
脾胃五行属土,土气居中,气化敷布可以濡养激励金木水火诸脏腑。脾气上行,肝气随之上升;胃气下降,胆火亦随之下降。调养中气,升脾降胃,而肝气自然得以平和。且《内经》治厥阴病的吴茱萸汤,治少阳病的小柴胡汤方剂中都有人参、半夏、大枣、生姜、甘草等调和脾胃的要药。《本经》也谓柴胡主胃肠中结气,故张锡纯认为柴胡也是阳明胃腑之药,而兼治少阳。
常用升脾降胃药:半夏、竹茹、山药、天冬、麦冬、人参。
代表方剂:升降汤。
5. 敛肝法
张锡纯认为凡病患重症,元气欲脱,皆脱在肝。肝胆脏腑相依,肝虚极则见寒热往来而汗出淋漓,治疗宜重用敛肝之品,使肝不疏泄,杜塞元气将脱之路,而后徐图治本之法。
常用敛肝方药:重用山茱萸净肉为君,酸敛肝气、固阳救脱,效如桴鼓。
代表方剂:来复汤。
6. 缓肝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大怒或过服燥热峻烈之药,气血忽然相并于肝中,致肝脏急迫难缓,而失其常司。治法宜重用甘缓之剂,缓其急迫,其病自愈。
常用缓肝药:急与甘草一味重用,连煎服,数日可愈。亦可辅以凉润、镇重之品。
7. 泻肝法
肝火炽盛,胁下作痛。需以破气之药开气分之郁,并以苦寒之品引肝胆所寄相火下行,清利肝火。
常用泻肝药:龙胆、楝子、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张锡纯认为乳香、没药化气郁于无形;三棱、莪术破气之力药性平和,善于理肝。
代表方剂:金铃泻肝汤。
▼▼▼ 以下为重点内容 ▼▼▼
张锡纯在多年临证经验与对肝藏体用深刻的体悟之上,综合以上治肝思想,特拟“和肝丸”一味,凡一切肝之为病,服它药不愈者,徐服此药,自能奏效。和肝丸原方附录如下: 组成: 粉甘草细末五两 生杭芍细末三两 青连翘细末三两 广肉桂去粗皮细末两半 冰片细末三钱 薄荷冰细末四钱 片朱砂细末三两 煎服法: 前六味和匀,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晾干(不宜晒),用朱砂为衣,勿余剩。务令坚实光滑使不走味。饭后1小时服20-30粒,每日两次,或睡前再服一次,效果更佳。无病者,亦可每饭后1小时服10粒,健胃消食。 方解: 本方以甘草之甘缓肝;芍药之润柔肝;连翘散气分之结;冰片、薄荷冰通血管之闭;肉桂平肝;朱砂制肝中相火妄行。诸药合之为丸,醒脾健胃,药性平和,在上能清,在下能温,可治一切肝之为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