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这样设计就对了!透视6大区域,打造氛围感空间
图片来源│PartiDesign Studio、曾建豪建筑师事务所
家里要装修,照明要怎么设计?不想只装几个大灯草草了事,但是设计师讲得太专业又听不懂?其实只要知道这6个区域的设计原则,你也可以升级为家中的照明设计师!
01
玄关
玄关是进入居家空间的缓冲地带,也是客人来访时对空间产生初步感受的地方。玄关虽不大,却隐藏不少灯光功能。
图片来源│湜湜空间设计
玄关的主要功能多是为穿脱鞋子与整理仪容提供照明,不需要太长的照明时间,因此可以在入口处以及进入客厅的两个端点规划双切开关,或者安装感应式开关。
图片来源│十一日晴空间设计
色温选择不宜过白,选用2800~4000K的色温会让空间很温馨,而且亮度也足以照亮玄关。如果空间较大,除了用光线柔和的主灯营造气氛,也可以搭配亮度较高的嵌灯作为辅助光源,使整体区域更明亮。
图片来源│构设计
图片来源│十一日晴空间设计
02
客厅
客厅是一家人相处时最常停留休憩的空间,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场所,我们会在客厅看电视、聊天、看书、和孩子玩游戏,所以客厅照明不仅要灯光美、气氛好,还要有功能性和装饰性,能顾及在客厅的一切活动需求。
图片来源│实适设计
客厅首先要做好基础照明,基础照明只需要照亮整个客厅空间,不需要过于强调功能,因此可以选择光线柔和的吊灯作为空间的视觉焦点,再搭配均匀分布于天花板的点状光源,就可以根据亮度需求控制不同区域的光源。
图片来源│十一日晴空间设计
如果客厅采用无主灯照明,则要强调光源的搭配,可以间接照明、投射灯、辅助灯搭配的方式构成客厅照明。
图片来源│构设计
图片来源│木介空间设计
03
餐厨
餐厅和厨房被视为家人与亲友之间共处的重要场所,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定义,除了运用家居界定空间之外,还可以通过灯光配置来满足各自的需求和功能。
图片来源│实适设计
餐厨首先要建立重点照明,强调区域范围。如餐厅以吊灯凝聚重心,厨房则以流明天花板营造均匀光线,不过要记得将灯光回路分开,让照明能独立切换。
其次,需要依据空间需求选择适合色温,切煮食物的厨房灯光要亮,选择4000K左右色温的灯具作为主照明,不但将东西看得很清楚同时氛围也较自然。
图片来源│叙研设计
餐厅则讲求用餐情绪,选择2700~3000K的偏黄色温能营造温暖的用餐气氛,同时能让餐桌的食物看起来更可口。
图片来源│木介空间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餐厅都兼具书房功能,用餐、阅读、上网全在餐桌上进行,当需求不再单一时,餐厅照明配置也应该更灵活,要在用餐时切换成低色温照明以及工作是切换成高色温照明,建议在间接照明之外增加工作用的桌灯或立灯,确保阅读和工作时有足够亮度。
图片来源│十一日晴空间设计
04
卧室
用来休息睡觉的卧室,其照明的基本原则是光线柔和不刺眼,营造让人觉得放松的宁静温暖环境。
为了兼顾在卧室的其他行为,如更衣、化妆、阅读等,建议选择可调光的LED吸顶灯,它能依需求调出适合的亮度与色温,或是安装多种灯具分别以不同开关控制,根据需要切换开灯的范围。
图片来源│构设计
图片来源│湜湜空间设计
05
卫浴间
在现代空间中,大部分卫浴间的自然光线条件仍不太好,因此需要灯光来提供照明及营造氛围,加上干湿分离设计普及,也就使照明的选择性和变化更能符合使用情境了。
图片来源│木介空间设计
若想让卫浴间的灯光呈现不同效果,需要基础照明和功能性照明的互相搭配。
现代卫浴间的主要照明大多运用投射灯及间接灯光取代传统吸顶灯,然后在洗手台、马桶、淋浴间及浴缸这几个区域配置功能性灯光,利用泛光和聚光交叠出空间层次。
图片来源│开物设计
对于面积小的卫浴间,仍建议设置基础照明和重点照明,可先以亮度足够的间接照明或灯带作为基础照明,满足亮度需求之后再将重点照明安排在使用频率较高的洗手台上方。
面积大的卫浴间可在基础照明、重点照明之外,增加装饰照明,运用造型灯饰创造卫浴间空间的特色。
图片来源│水相设计
06
过道、楼梯
楼梯照明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人看清楚每一阶楼梯的位置,以便准确判断阶梯的高度减少意外发生;过道为过渡空间,只要维持基本看得见的亮度即可。
图片来源│水相设计
楼梯或过道不用长时间照明,因此适合安装感应照明灯,方便又省电。感应灯依原理可分为人体感应及光源感应两类。
“人体感应”是通过红外线探测人体温度,当人靠近时才会自动亮起;“光源感应”则是随着室内光线变暗而自动渐亮,当光线足够时就熄灭,也就是说晚上灯会一直保持照明。可依需求选择安装。
图片来源│十一日晴空间设计
照明并不仅仅只是装一个灯那么简单。点亮空间之外,照明设计还能随心玩出更精彩的光影变化。
如果您还想对照明设计有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推荐下面这本《照明设计全书》,基础知识、设计原则、照明案例、产品数据四个方面解析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让空间在不同的灯光变化中,有更丰富的延展。
《照明设计全书》
品质照明,从这本开始
备注:
本文汇编自《照明设计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