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笔记 004 相生相克
中医除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的对立统一以外,还引用了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的联系。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这五者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即 “相生”与 “相克”。
相生,就是相互资生和助长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五行相生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个方面,如以木为例,生我者为水,我生者为火,故借母子关系来说,水为木之母,火为木之子。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相克,就是相互约制和克服的关系。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这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也可看出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再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我克者为土,也就是金为木所 “不胜”者,土为木所“胜”者。
五行在中医学上的运用,主要是按五行的属性,将自然界和人体组织在一定的情况下归纳起来,同时以生克的关系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就自然界来说,如方位的东、南、中、西、北,季节的春、夏、长夏、秋、冬,气候的风、暑、湿、燥、寒,生化过程的生、长、化、收、藏,以及五色的青、赤、黄、白、黑,五味的酸、苦、甘、辛、咸,均可依木、火、土、金、水的次序来从属。
在人体方面,以肝、心、脾、肺、肾为中心,联系到目、舌、口、鼻、耳的七窍,筋、脉、肉、皮毛,骨的五体和怒、喜、思、忧、恐的五志等等。
明白了这一归类方法后,当接触到属于某一行性质的事物时,便可从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分析,以便理解这一事物的性质。附表如下:
中医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同样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
举例来说,如木性条畅,肝气也应舒畅,郁则为病,治以舒肝理气;木能克土,肝病可以犯脾,未犯前,就应当预为防止,已发现脾病时,则宜疏肝健脾;水能生木,所以肝虚的病症,可用滋肾的方法来柔肝;金能克木,则肝旺的症候,可用佐金平肝法。
其他脏病,如肺劳用培土生金法,脾泻用益火培土法,都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处理的。
从这些治法的运用上,也可说明一个问题,即中医非但不把内脏孤立起来,而且极其重视内脏之间的密切联系,常常在甲脏有病时,从乙脏或丙脏来进行治疗,因而有 “隔一”、“隔二”和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方法。
再从五行与人体脏腑、体表器官的联系来说,如目属于肝,因内热而引发的目赤羞明,多用清肝法;肌肉属于脾,形体消瘦羸弱,多用补脾法。又如肝主风,凡有头晕目眩等肝风上旋的症状,多用柔肝息风法;脾主湿,凡有胸腹胀满、小溲短少等阻滞症状,多用健脾理湿法。
这些都是用五行来分析归纳的。当然,不是说所有治法不能离开五行,而且也不容许任何病症都机械地搬用五行,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灵活应用。
凡是相生、相克、相侮均有一个条件,就是本身之气充实则相生,否则不能生;本身之气有余则能克所胜和侮所不胜,不及则不但不能克所胜而反为所不胜乘侮。故 《内经》上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