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淡看,浅思
淡看,浅思
休闲之余,我喜欢顺着护城河堤旁的小路漫步,观四季更替时此岸彼岸的景象,自是别有一番领略于心。
当下,正是春情骀荡纸鸢飞的好时节,天气晴朗,四野清明。放眼望去,河堤两岸满目葱茏。垂柳仗着身姿柔韧,调皮的与暖风纠缠嬉戏;小草在露珠的滋润下,越发的青翠欲滴;谁说“唯有牡丹真国色”,当河堤田垄间布满了油菜花,那大片开到极致的嫩黄,一样让人为之欢喜;还有那些在这场人间盛会里毫不怯场的各种小野花也在尽情地绽放,引来蜂蝶翩翩起舞。伴着波光粼粼的涓涓流水声,这里的气息令人沉醉。如遇农人在河堤边播种农作物,不妨驻足片刻,攀谈几句。想来陶渊明笔下的“木欣欣以向荣,泉绢绢而始流。”描述这一画面甚是贴切了。
在河堤小路的右边,有分岔口可通往老街,离河畔也就100米的距离,一片低低矮矮的老屋静默的存在着。那是些有年头的院落了,大多数早无人居住,斑驳的院墙上疯长了青翠的绿植,锈迹可见的铁栅栏被深深的落锁,几株桃花在院子里怒放,那鲜活的模样与破败不堪的庭院竟不曾让我觉得有丝毫违和感,就如河堤边枯败的芦苇,与金灿灿的油菜花共入眼眸时,一样无任何不妥之处。生命万物,相依相存,生生不息,在更替的四季里,什么样子的存在都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无需诧异。
于是,我在脑海中开始去追寻老屋曾有的光景。那会,走街串巷的一叫卖吆喝声,能引起整条街的人侧目观望,那摇动的拨浪鼓伴着“麦芽糖”的甜味至今令人回味。“粮票”“油票”“布票”“供销社”,这些曾在生活中占主导的词汇也不再被提及了。在那老街长长的巷子里,门口曾三三两两地摆着竹制的躺椅。老人们摇着蒲扇,话着家常,孩子们在弄堂里追逐嬉闹,卖水糕的老奶奶总是会给每一块水糕点上好看的红色。谁拥有一台老式的收音机,那无限的满足感会感染整条街,相伴着度过一季又一季惬意的慢时光。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我想起木心的诗,他笔下的从前,慢,简单,朴实,却恰恰是一种美,一种好,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形态,蕴含着人生哲学。在如今越演越快越复杂的节奏里,木心的诗句,轻易地触碰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区域,无比的向往那笔端下至简纯粹的生活。
时下,人们在清晨、傍晚闲暇之余,选择到田间、河畔、公园林荫小道走走,听听虫鸣、鸟唱,感受一下青草地散发出的泥土的气息,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暂别车水马龙般的快节奏,是一种适度的自我调节,身心放松。看看田垄间劳作的农人、航运船上的渔人、彼岸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在各自的天地里认真的生活着,几分汗水几分收获。待你再次面对现实的忙碌繁琐时,会少了一丝倦怠,少了一份无奈,平添几分坦然,多了几许释怀。“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回春。”浩瀚天地,渺小如己,踏实地耕耘好自个的”一亩三分地”吧!
雨天,当我一边撑伞在匆忙赶路,一边抱怨天气的骤变时,突然一稚嫩的童声入耳:“妈妈,你看,打着伞的叔叔阿姨们,真像一个个小蘑菇……”寻声望去,一个同样在雨中赶路的孩童,瞪着清亮的双眸,好奇的打量着雨中的行人。我突然想起《寄回哥本哈根》里的几句话“蘑菇圆,人不圆,蘑菇静,人不静,走来走出,蘑菇有鲜味,人没有鲜味……”我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原来身体与心灵都忘了减负,不懂“断、舍、离”,舍本逐末,安能怡然自得?
王小波曾标举人该“三有”——有智、有趣、有性。依我愚见,不妨再加一味“有鲜”,此“鲜”非平常之“鲜”,亦非为道德标高,红尘阡陌,世事叵测,只愿无论顺境逆境均宠辱不惊,保持鲜活的人之本色,在苟且的日复一日中,淡看生旦净末丑,却不忘煲一份诗书情怀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原味鲜汤,岂不快意人生?
你看,河畔低飞的蝴蝶,显然是为这片芳草地而来。
插图/作者提供
作家简介
张响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人,盐城市作协会员,文章先后刊登于《健康报》《扬子晚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响水日报》以及各地方公众平台,喜欢用文字抒写心灵,记录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