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山月不知心底事

山月不知心底事

夜,很深了,春天的山里依然凉意十足。晓淳始终难以入睡,想到山庄前后所有的树木花草和其他养殖,急需资金周转,而所有该借的渠道都借遍了,就连自己类风湿所需药物都面临着断顿儿了。连续给好几个朋友打电话,对方要么直接拒接,或者一听是借钱,都打着哈哈岔开了话题,让晓淳的心里格外沉重。

七年前的那个晚上,和父亲一起吃过晚饭。父亲离休后雷打不动的习惯:在饭后读读报纸看新闻联播。节目中一名外国人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言称,中国人不注重环保,不会种树只会砍树。“啪”晓淳把报纸往桌上一扔,“不注重环保的是某些中国人,而不是全部,他了解吗就胡说八道?早晚我会让他们知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打那之后,朋友们都知道晓淳在全市范围内的农村寻找关于荒山承包的信息,也知道为了圆她多年的梦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过一份宁静的生活。

大年初二的早上,“晓淳,顺义龙湾屯镇有片荒山正在准备承包,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电话是顺义那边的朋友新军打来的。放下电话,晓淳立马叫上二哥等人赶往顺义。

眼前的这一片荒山,差不多有3000亩左右,太过贫瘠,黑黢黢一片,且怪石嶙峋,显得如此苍凉,说实话如果在这上面种植绿化,成活率很难说,光是浇水就是个难题,同行中十来个考察者无不摇头反对。

倔强的晓淳偏偏不服输,拿出当年八一体工大队篮球场上拼搏那股劲儿,去村里走访得知,50年前这山还是一片原始森林,“既然以前是原始森林,我就有信心让它恢复成原始森林。”晓淳当天就决定,租赁这座有着3000多亩的荒山,筑梦自己的“桃花源”。

事情紧锣密鼓进行着,在与当地镇政府签订租赁协议后,晓淳缴纳了70年的租金,并逐步清算变卖了自己公司的资产。带着多年来打拼的三百多万,告别城里舒适的生活,这个如此讲究生活品质和情调的女人,在荒山脚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紧张的施工工作拉开序幕,丈量土地、设计图纸、盖房、挖坑种树等所有事物,晓淳拖着行动困难的身体,参与所有的规划并坐镇指挥。看她晒得发黑的脸颊,亲朋好友不敢相信这是那个曾经鲜衣怒马的大小姐形象。

有些果树技术员们至今记得,那年春天第一次见到晓淳时,她已经行动不便,坐着轮椅和工人们一块儿去巡视山面。

山下的苗圃里育着各种树苗,为了解决山上浇水不便的问题,她花了一百多万建起一座水塔,大大节约了人力。

同年底,一座浸透着晓淳全部心血的庄园在山脚下拔地而起,该房屋结构由她本人设计,其中两幅油画就充分体现了主人公的目标理想。一幅是光秃秃的被砍伐后的裸露植被,一幅是满屏的绿色充盈。房间每一个细节充满了浪漫主义唯美情怀,并将此地命名为“归真园”,取返璞归真之意。

一期建设初步完成后,十几万颗小树苗在山下培育好后,陆续移植到了山上,这十几万棵树,光是浇一遍就得20天。

曾经如此喜欢骑马、滑冰、打篮球的她,由于家族性遗传,类风湿疾病日渐严重,双手都不能握东西,各个关节变形肿胀,疼得厉害,甚至不能自己从椅子上站起来,轮椅几乎成了代步工具,七年来一直如此。即便这样,也没有遏制住那份坚韧不拔的毅力,坐着轮椅上山下山,与工人们一起沐风节雨。而自从上山后,她再也没有下山回过城里。

三年后,昔日的荒山已经初显成果,当年的荒山野岭一点点变了颜色,有些地方已郁郁葱葱、飞鸟投林。喜鹊、苍鹰、鹞子、猫头鹰、獾子等10多种野生动物先后在这里栖居安顿下来。所有这些全是这位重病缠身的弱女子带着几个工人创造的。

春天的晨曦透过窗户缝隙,阵阵鸟鸣声欢唱着,还在睡梦中的晓淳被男友旌黎叫醒。“晓淳,起来了,该去巡视你的山林了。”语气里充满了一份爱怜,自从辞去工作陪伴晓淳到山野里隐居的旌黎,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司机、员工、护花使者等。

在旌黎的帮助下,穿好衣服简单梳洗一下,坐上轮椅前往山上。空气中充满了负氧离子,连风都是甜的,扑鼻而来的清香溢满心怀。山野里一场春雨刚刚洗过,露珠儿在草地上打滚儿。眼前的一切似乎正在按照预想的发展,只有晓淳自己心里清楚,先期几百万的投资,基本没有任何回报。十多万棵树苗一年的维护费用就要10多万,日子已经面临捉襟见肘,已经拖欠工人好几个月工资以及材料款等高达二百多万了,其中包括老父亲积攒下来的二十余万元“救命钱”。

“叮铃铃”手机响起,“是贾晓淳女士吗?鉴于你在环保方面的作为,现颁发授予你“福特汽车环保奖。”结束通话,晓淳知道这次获奖给她在环保界带来一定名气的同时,带给她更多的却是更大的压力。如何度过眼下最困难、最缺资金的窘境,已经寝食难安。

可头上的光环越多,她就越不能放弃,越要挺下去。

“二哥,你就再帮帮我吧,再给我拿二十万。我保证这是一次借钱,只要二期的计划项目找到投资人,这钱很快就会还你,好不好嘛。”语气里带着一份低得不能再低的央求,二哥知道这个心高气傲的妹妹,非不到山穷水尽时绝不会如此低调。心里一阵酸楚,也经不起晓淳的软磨硬泡,将准备扩张饭店的钱转账过去了。

几年下来,有着丰富的市场发展经验的她,将“归真园”二期发展规划出台:1000公顷生态林、一个大型生态养殖基地、一个可容纳200人食宿的环保教育中心等。按预算,要完成这个庞大的发展规划,晓淳需筹措数千万元资金。而在十几年前的数千万元,民间借贷几乎不可能,向国家伸手更不是她的性格。当年为了不给身居高位的父亲在工作上造成任何困扰,不惜远走深圳下海,如果她不提父亲是谁,没人会知道。因为战争年代时为躲避敌人的追捕,根据组织要求,父亲早已化名,而孩子们依然随祖宗姓氏。

“归真园”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严重困扰晓淳的心病。基于健康状况,她难以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去和意愿投资人洽谈,一直到她去世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

更让她难过的是,男友在这个时刻提出要离开了。“晓淳,我准备回城里了。也许在别人眼里会认为我不地道,不应该在你最困难时离开。说实话我也撑不下去了。每次听你眉飞色舞谈山庄的未来,以及眼下的举步维艰,心里无奈又难过。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寻找买家,把庄园以及山林转手出去,回到城里,好好治疗你的病情。二是如果你依然坚持下去,我只能抱歉。”

那一刻的晓淳心里百感交集,这个陪伴她十多年的男人,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在远离都市的山野里陪着她照顾她,精心周到,不厌其烦,她愧疚于心。但在感情与事业面前,她挣扎着选择了后者。

旌黎离开的那个下午,夕阳将他的身影拖得长长的,显得更加瘦削,爱犬“小翠”追出去很远很远,才呜呜着跑回来。独自坐在池塘边,“小翠”乖乖趴在脚下,伴她看着霞光怎样在一瞬间把山野镀成金色,这一天她一直坐在轮椅上直至夜深人静,听微风滑过树梢的声音簌簌作响,心里一份空荡荡的。

她爱热闹,可偏偏隐居在那么一个僻静的地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她爱男友,却为了这份事业不得不放弃。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她钟情的环保事业,面前,这份感情注定没有结果。

几乎是一夜未曾合眼,迷糊中有人“砰砰”敲门,不用问都知道是那帮村民要钱来了。

艰难起身,全身关节几乎都已变形,一点点撑着,艰难地坐进轮椅,好容易把门打开。

来人是附近村民汪嫂“贾总啊,我们家也快没钱了,孩子要上学要穿衣吃饭……”看着汪嫂喋喋不休的嘴唇,本就没有睡好的晓淳有些晕眩,“汪嫂,您再容我一段时间想想办法好吗?”汪嫂叹口气,她知道每次这样的讨薪已经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简单吃过晚饭,老家的侄子告诉她,明天就没有米面了,怎么办?晓淳翻出通讯录,能想到的能找到的朋友,全部都翻过了,只有一个人至今音讯全无,那就是她的小友九九。那丫头如果在,无论是在病情治疗上或者其他问题上,不会坐视不管自己的窘况。

“今天一天都没筹到一分钱,我真的太累了,希望上帝不要抛弃我。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一个人在黑夜里寒意十足,服用的药品已经所剩不多,我又到了没钱看病,没钱吃药的份儿上,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一份心酸难过跃然纸上!

爱好写作的她一直有随记习惯。

突然一阵绞痛,眼前一阵发黑,恍然间,红楼旧处,天堂的母亲在盈盈招手!

……

这个生于情人节的女子,去世时仍孑然一身!享年49岁!

后记:

得知晓淳过世,旌黎回来主持葬礼,以爱人的身份!

晓淳去世后的四个月,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她为“中国民间十大环保人”称号,次月下旬,一场“关于农村环境开发和利用的研讨会”在日本举行,中日韩三国有关民间环保人士应邀参加,主人公是受邀嘉宾之一。

插图/陈颖

作者简介

陈颖,笔名十月女泽,医疗机构就职,酷爱音乐、摄影、古典诗词等。行走半生,仍是檐下听雪阅梅的女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