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淡与简
淡与简
夜晚,独自一人于书房灯下。无意间发现,顶柜之中,去年购回的几册《八大山人画集》已沾染着灰尘。自责无暇顾及,不禁心生愧疚;取之抚尘,轻启赏阅......
赏“八大山人”朱耷画作,皆以“简、”“淡”“少”为特点。他的一些画,只画上一朵花瓣,即是一幅意蕴深远的画作;有些画,他只画上一条鱼、一只鸟、一棵树、一个果实,就完全表达了他当时创作的心境......前人所云“惜墨如金”,用在他的画作上,再合适不过。
“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他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住进南昌青云谱道院。他擅长书画,以花鸟、水墨写意为主,画风夸张奇特。他的山水画,笔致简洁,充满静穆,且用墨极少。“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选择与世隔绝......他简约大气的画风,淡雅脱俗,倾泄了他当时的创作心理、思想、背景......
置身简雅的环境中,静静品茗;或煮咖啡,翻阅书籍、画册,欣赏轻音乐;若再有雅致画作品赏、琢磨,即是绝佳的精神享受。赏过一些名家的梅、兰画作;只因,欢喜画作的那份简约、淡雅之境;那种感觉,只可意会,实不知以什么精致、华丽的言词加以形容......
忘了是在何年,见过北宋扬无咎的《四梅图》画册。那四梅墨色淡雅,棱角分明。从梅花未开、欲开、盛开至将残的四个阶段,皆以简简数笔勾画出;未开一段的枝头,缀满花蕾,静静地在含苞之中;欲绽的一枝,便有些花苞微扬眉眼之意,让品赏者看到梅将绽放的媚态;到盛放那一图,自然是繁花似锦,含蓄颜笑,极尽梅花开放时的舒展之态;而到第四幅,即是梅盛放之后的凋残之态,一枝至简的老干秃枝,余残萼败蕊......品扬无咎那《四梅图》,以“简”,暗喻着人生的少年旺盛蕴势,至青中年的繁华怒放,回归迟暮的感伤......
喜兰的幽香、素洁、脱俗。苏辙《种兰》的——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我一直默默寄语于它们。赏过张大千的于1944、1945、1948、1949的几张兰之画作,可谓淡淡落笔几数,尽显功力深厚,且适处留白,令人赞叹!张大千笔下的兰作,亦是高洁清雅的;以叶为主、花为辅,花姿翩翩,淡雅清新;品赏中,似闻到画中之幽香沁入心怀......
我曾仔细观赏过兰花的视频教程,学习过绘制兰叶:落笔时,皆需一笔画出;兰叶的宽度变化,提笔则叶细、按笔则叶宽;然后根据同样画法,绘出第二片兰叶,需与第一片呈交叉之势,且两笔要交凤眼,有翻转之态......
我亦赏过一幅记不清画作名的水墨画,只因画作至简风格,让我记忆深刻:一湾清水,数片枯荷零乱斜插,残藕凋零,茎梗倾侧入水,即成一副简至淡雅画作......
生活,若可褪去攀比、较劲,在“淡与简”之中浅笑淡品,会是最美的风情......
欣赏张家四小姐——张充和的人生态度:我画画、唱昆曲、养花、写字、作诗、都是自己玩玩,从来不想拿出炫耀于人家。她的画优、诗作得美,曲子也唱得好;她幽香沁人、淡雅如兰,不喜张扬,被誉为民国闺秀的“最后的才女”......“淡与简”是她高深莫测的人生哲学;她将自身一切的优秀简化,只因自信;也只要你懂“自信”二字,含义自然清晰了……
淡,来自于内心的淡泊,不为世俗的一切迷惑,只追求简的丰富,味深凝长......
继续品赏手中的“八大山人”画册,感叹之余亦品读着画作里暗喻的生活禅意: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里......
淡与简,寥寥数笔,却是淋漓尽致……
插图/作者提供
作 家 简 介
何爱红,女,福建仙游作家协会会员,《冬歌文苑》编审。业余喜好画画、看书、旅游;业余的小写作发表于《仙游今报》《湄洲日报》《侨乡时报》《冬歌文苑》《莆田作家》《莆仙文艺》等。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