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般的放大效应——《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赏析

滚雪球般的放大效应——《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赏析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一天,蚊子向鬣蜥吹了个小牛皮,滚雪球般连番放大之后,竟引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狮王抽丝剥茧,几经周折,终于破了这桩奇案……

二、绘本信息

书名: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

文:[美]弗娜·阿尔德玛

图:[美]利奥·狄龙 戴安·狄龙(夫妻档)

译者:范晓星

适读年龄:4-7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奖项: 1976年凯迪克金奖

选题策划:爱心树绘本馆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三、绘本赏析

如果你想读一个“为什么”主题的非洲故事,这本画面生动炫彩的《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绝对是最佳选择!

书名很长,但很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语,夏天蚊子围在我们身边,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画面中蚊子就贴在人的耳边震动着翅膀,这个人沉着脸、撅着嘴、眼睛瞄着这个不速之客。

一树之隔的太阳公公似乎也听到了蚊子的嗡嗡的叫声,侧过脸来盯着这只蚊子,小猴子也听到了。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呢?是要吸血吗?不一定!那就看下去吧!

封面的色彩很丰富,特别是上下两条紫色的边带更是和人物的帽子呼应,显得不再唐突生硬。

人物有着黑黑的皮肤、干净的面部、民族特色的帽子,这是来自非洲的一个故事,特色非常鲜明了。

一天早晨,蚊子看见鬣(lie)蜥在水洼边喝水。蚊子说:“我看见一个农夫挖红薯,那些红薯呀,都跟我一般大呢。”鬣蜥气鼓鼓地打断了蚊子的话,“听你的这些鬼话,还不如让我的耳朵聋掉。”说完,他把两根树枝往耳朵眼儿里一插,刷啦、唰啦、唰啦,爬进了芦苇丛,再也听不到蚊子的叫声。当然其它声音也听不到了,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一路上,鬣蜥嘟嘟囔囔地抱怨,这种负面的情绪让蟒蛇看到了。蟒蛇和鬣蜥打招呼也不回应,让蟒蛇联想到更多“他准是因为什么事生我的气了。哎呀!恐怕是在琢磨怎么报复我吧!”

于是,蟒蛇慌乱中慌不择路地窜到兔子窝里去藏身。兔子吓坏了,赶忙跳出去。

就这样乌鸦看见兔子拼命地奔跑,就飞到森林上空大喊大叫,给大家报警。猴子听见了乌鸦的叫声,就知道肯定有什么可怕的野兽要来了。猴子在树杈间横冲直撞,一不留神落到了一根枯枝上。“嘎蹦”一声,树枝断了,正巧掉进猫头鹰的窝里,砸死了一只小猫头鹰。

蚊子吹牛皮,引起了一连串连锁反应。事出有因,因必有果,是千百年亘古不变的道理。如果孩子能通过这样的故事获得这样一种生活的体悟,将会是件非常棒的事情。

猫头鹰妈妈回到家非常悲伤,她用小被包裹着小鸟,抱在怀里,眯着眼睛,把头靠向小宝宝,哭啊,哭啊,哭啊!以至忘记了自己是每天叫醒太阳起床的人物。

这一系列的由鬣蜥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让事态发展到不仅仅是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虚惊,而是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小猫头鹰被树枝砸死,太阳没有正常被叫醒,黎明不再到来,世界的一天都变得黑夜。

这是一个典型的“蝴蝶效应”事例。

蜥蜴不想听蚊子的胡说八道,用树枝堵住耳朵,因而没听见蟒蛇跟他打招呼→蟒蛇吓坏了,钻到兔子洞里→兔子一受惊,吱溜窜了出去→乌鸦见状,赶紧给其他动物报警(兔子大白天逃命,这可不是寻常事)→猴子听到乌鸦的报警后,也来帮忙→猴子一不小心,踩到一根枯枝,掉到猫头鹰的窝里,砸死了一只小猫头鹰→猫头鹰妈妈很伤心,也懒得叫醒太阳(这一直都是她的职责)→长夜漫漫,白昼不至(灾难来临了)。

每天,是猫头鹰唤醒太阳。但现在她不愿再叫醒太阳了。夜就变得越来越长,动物们怕太阳永远都不再回来了。

半页黑黢黢的画面,所有动物处在黑夜中,惶惶不安的等待太阳重新升起。森林之王狮子召集动物们开大会来商量解决的办法。

猴子说:“大王,是乌鸦搞的鬼!他不停地拉警报,我就跳到树上帮他喊,没想到树枝断了,刚好砸到猫头鹰的窝里。”

因为猴子是直接的肇事者,他很害怕、很紧张、也很会察言观色。狮王就像严厉的法官,一脸正气,怒目盯着央求的猴子,其它动物也翘首以待猴子的答复。

狮王听明白了,又把祸首转移到乌鸦头上。

而乌鸦又把责任推到了兔子上,兔子也把责任推到了蟒蛇上,而蟒蛇又把责任推到了鬣蜥身上。

鬣蜥出场了,耳朵里还插着那两根树枝,一副宁静的样子,只因他听不到任何来自外界的声音,就连大家的哄堂大笑也是如此。

羚羊仰天长笑、鳄鱼笑的就像要撒野、花豹也难得一笑,狮王给鬣蜥拔掉树枝,事情才真相大白,蟒蛇可是我的好朋友!怎么会想报复蟒蛇呢?

大家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在笑声中缓解了,只有猫头鹰还是一脸的疑云,这都是为什么呢!

狮王抽丝剥茧,几经周折,终于破了这桩奇案。

“嗯,都怪蚊子,惹恼了鬣蜥,鬣蜥才不理睬蟒蛇,蟒蛇才吓到了兔子,兔子才惊动了乌鸦,乌鸦才警告猴子,猴子才砸死了小猫头鹰——害得猫头鹰妈妈现在不愿叫醒太阳,白天也就不会来了。”

这一系列错误的传递都是源于一个误解,在误解中产生新的误解,形成了连环套的结局,使得小猫头鹰因此而丧命,猫头鹰妈妈就不愿叫醒太阳了。

到了最后当这一切真相大白,大家知道整件事的祸首是蚊子时,蚊子变得畏畏缩缩的到处躲藏,没想到当它飞出来打听大家是否还在生它的气时,回答它的正是那一个揭开故事序幕的农夫,而他只用了‘啪’一声回答了蚊子的问题,这个故事的起始点与故事的终点巧合的完成一个循环。

蚊子呢?他躲在一边不敢作声!但是他不敢承认,一直离开森林,这么多年过去了,总是在人们耳边询问:嗡嗡嗡,他们原谅我了吗?你一定没想到蚊子为什么在你耳朵叨叨叨是因为这样一个意外吧?

三、绘画风格

从插画风格来看,有很明显的剪纸画风格,色彩艳丽,各色动物就如剪纸作品一样夸张精致,看起来很有意蕴。并采用拼贴的手法,把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表达出来,能很好地体现民间故事的韵味。

四、作者信息

弗娜·阿尔德玛(Verna Aardema),美国童书作家。1911年生于密歇根州的新伊拉,1934年毕业于密歇根州立大学,获新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小学任教,同时也为杂志社撰写新闻稿。阿尔德玛自幼热爱阅读和写作,而她踏上童书写作之路,多亏了家中任性的女儿:一天,女儿非要听妈妈讲的故事才肯吃饭,阿尔德玛万般无奈,只好信口讲来,谁知竟一发不可收拾,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本书获得凯迪克大奖,《谁在兔子家里?》获得刘易斯·卡洛尔书架奖。她的故事多以墨西哥和非洲为背景,语言幽默生动,已被翻译为日、法、英、西等多种语言,深受各国儿童的喜爱。

利奥·狄龙 & 黛安·狄龙(Leo & Diane Dillon),美国夫妻档插画家。1933年分别出生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和西海岸的洛杉矶,生日仅相差11天。1953年,他们在纽约帕森设计学院求学时相识,1957年结婚,共同创作了大量童书和插画。其作品曾五次入选《纽约时报》年度绘本,本书和《从阿善提到祖鲁:非洲的传统》(Ashanti to Zulu: African Traditions)获得凯迪克大奖。

特别说明:鉴于对出版方版权的保护,赏析只是列出部分代表性的图片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尽的赏析。如果您对本书感兴趣、如果您想了解本书全文的导读,请留言。

在此感谢出版方对引进和原创绘本大力的弘扬和奉献。

(0)

相关推荐